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研究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时指出: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
然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问题。学生抱怨学习负担重,作业做不完;教师为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焦虑,不得不时时督促甚至强迫学生;师生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学习的价值并不在于升学,尤其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迅速变化的社会。因此,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远比“背书”“背公式”“考第一名”“考重点大学”重要得多。积极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一生中永远需要的一种能力和习惯,负责任的教师应该将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一、爱学习是万善之源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如果不能享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学生是难以把学习的热情持久保持下去的。因此,教师的最大魅力,便是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习。
不同的学习目的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一般说来,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学生,其学习动力来自于:“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因为感到学习的快乐而越发喜欢学习”“因为特别喜欢所学的科目,所以再累再难也高兴”。持这一类学习态度的学生,都对学习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求知的需要。学习、求知、获取新知,是这些学生快乐的源泉。
另一类是以学习为手段的。学习可能是为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发展,或者是为父母、为社会。这类目的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竞争”“充分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这样的学习目的反映出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需要。持有这种学习态度的学生,即使从学习活动本身体验到的快乐不是太多,也能够将学习坚持下去。
第二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等,反映出学生要以知识报答父母的愿望。持有这种目的的学生,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还债行为,他们很少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他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因无法让父母满意所导致的焦虑。
第三种是为了“提高在同学中的威信”“得到老师的重视”“让别人看得起自己”或“考上好学校”,等等,反映出学生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从而提高自己地位的需要。这类学生中那些竞争心理过强者往往自我接纳程度较低、伙伴关系不和谐,在学校中也感觉不好,不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以上几种类型的学生中,被学习过程本身所吸引的学生是最多享受学习乐趣的学生,因而他们对学习的喜爱是最稳定、最持久的。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发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学生为什么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
有些学生可能对教师看重的“主科”——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都不感兴趣。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学生可能某科基础太差,因此学起来很困难,因而渐渐丧失了兴趣;有些学生可能不适合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甚至不喜欢某位老师,因此对他所教的科目产生厌倦;有些学生因父母期望过高,无论怎样努力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其禀赋或潜能的体现。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们身上存在着多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他认为,有些人热衷于写作,容易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有些人擅长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表现出音乐的天赋;有些人能够轻松而优雅地完成体育动作;有些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的特长与追求有着深刻的领悟;有些人则具有领导才能,能够成为一群人的榜样与楷模;也有的人对自然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他们乐于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美妙而令人惊奇的自然规律。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优势和不同的智能组合。多数学生能在一两种智能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但所有的学生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智能上表现出色。因此,如果学生对语文或数学不感兴趣,这也可能是由他的智能结构导致的。对语文或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也许在体育课、音乐课或美术课上有突出的表现,他们的潜能或许可以在那里开出美丽之花。
因此,明智的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更要明白扬长补短的道理。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学生的优势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使弱势领域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三、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能对学习活动起到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只有不断发展和丰富学生的兴趣,才能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常常不明白,为什么学生打电子游戏如此着迷,一提到学习就无精打采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子游戏有趣。反过来,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没意思,学习毫无乐趣,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医治学生厌学的灵丹妙药,那就是: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把学习变成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最重要的教育,它是儿童时期的一个原则性大事。”游戏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孕育出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例如,用扑克牌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用字谜游戏、找错游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用拼图游戏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一旦学生体会到从“不懂”到“懂”的快乐,任何活动便都成为游戏,因而也就都成为学习。
2.把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讨厌学习的学生常常会问:“学习究竟有什么用?”因此,要让学生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使他们真正感受和理解学习与他们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这方面,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为他们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比如在假期,很多学生会与家人一起去旅行,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订一个旅行计划,写一些关于目的地的观光指南,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一定会去翻地图、查地理课本、动笔组织文字。于是,他们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习了地理,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许还会因此喜欢上地理课和语文课呢!
3.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于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试试自我暗示法,从而调整不良的学习情绪。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面带笑容、心情愉快、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语文很有意思!”“我对英语充满兴趣!”“我能把数学学好!”同时,在头脑中想像学习获得成功时的愉快情境和生动形象。
带着训练产生的愉快心情去学习,效果就会好一些。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就变得真正有趣了。
4.成功的体验常常是兴趣的开端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反复失败的学生会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学生会越来越好。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讲过一位老师的故事。他在考试的时候不是打了分数就结束,而是把学生们做错的问题反复考试,直到学生可以得满分为止。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然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问题。学生抱怨学习负担重,作业做不完;教师为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焦虑,不得不时时督促甚至强迫学生;师生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学习的价值并不在于升学,尤其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迅速变化的社会。因此,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远比“背书”“背公式”“考第一名”“考重点大学”重要得多。积极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一生中永远需要的一种能力和习惯,负责任的教师应该将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一、爱学习是万善之源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如果不能享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学生是难以把学习的热情持久保持下去的。因此,教师的最大魅力,便是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习。
不同的学习目的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一般说来,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学生,其学习动力来自于:“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因为感到学习的快乐而越发喜欢学习”“因为特别喜欢所学的科目,所以再累再难也高兴”。持这一类学习态度的学生,都对学习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求知的需要。学习、求知、获取新知,是这些学生快乐的源泉。
另一类是以学习为手段的。学习可能是为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发展,或者是为父母、为社会。这类目的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竞争”“充分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这样的学习目的反映出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需要。持有这种学习态度的学生,即使从学习活动本身体验到的快乐不是太多,也能够将学习坚持下去。
第二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等,反映出学生要以知识报答父母的愿望。持有这种目的的学生,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还债行为,他们很少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他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因无法让父母满意所导致的焦虑。
第三种是为了“提高在同学中的威信”“得到老师的重视”“让别人看得起自己”或“考上好学校”,等等,反映出学生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从而提高自己地位的需要。这类学生中那些竞争心理过强者往往自我接纳程度较低、伙伴关系不和谐,在学校中也感觉不好,不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以上几种类型的学生中,被学习过程本身所吸引的学生是最多享受学习乐趣的学生,因而他们对学习的喜爱是最稳定、最持久的。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发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学生为什么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
有些学生可能对教师看重的“主科”——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都不感兴趣。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些学生可能某科基础太差,因此学起来很困难,因而渐渐丧失了兴趣;有些学生可能不适合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甚至不喜欢某位老师,因此对他所教的科目产生厌倦;有些学生因父母期望过高,无论怎样努力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其禀赋或潜能的体现。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们身上存在着多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他认为,有些人热衷于写作,容易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有些人擅长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表现出音乐的天赋;有些人能够轻松而优雅地完成体育动作;有些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的特长与追求有着深刻的领悟;有些人则具有领导才能,能够成为一群人的榜样与楷模;也有的人对自然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他们乐于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美妙而令人惊奇的自然规律。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优势和不同的智能组合。多数学生能在一两种智能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但所有的学生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智能上表现出色。因此,如果学生对语文或数学不感兴趣,这也可能是由他的智能结构导致的。对语文或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也许在体育课、音乐课或美术课上有突出的表现,他们的潜能或许可以在那里开出美丽之花。
因此,明智的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更要明白扬长补短的道理。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学生的优势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使弱势领域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三、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能对学习活动起到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只有不断发展和丰富学生的兴趣,才能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常常不明白,为什么学生打电子游戏如此着迷,一提到学习就无精打采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子游戏有趣。反过来,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没意思,学习毫无乐趣,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医治学生厌学的灵丹妙药,那就是: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把学习变成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最重要的教育,它是儿童时期的一个原则性大事。”游戏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孕育出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例如,用扑克牌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用字谜游戏、找错游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用拼图游戏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一旦学生体会到从“不懂”到“懂”的快乐,任何活动便都成为游戏,因而也就都成为学习。
2.把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讨厌学习的学生常常会问:“学习究竟有什么用?”因此,要让学生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使他们真正感受和理解学习与他们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这方面,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为他们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比如在假期,很多学生会与家人一起去旅行,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订一个旅行计划,写一些关于目的地的观光指南,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一定会去翻地图、查地理课本、动笔组织文字。于是,他们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习了地理,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许还会因此喜欢上地理课和语文课呢!
3.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于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试试自我暗示法,从而调整不良的学习情绪。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面带笑容、心情愉快、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语文很有意思!”“我对英语充满兴趣!”“我能把数学学好!”同时,在头脑中想像学习获得成功时的愉快情境和生动形象。
带着训练产生的愉快心情去学习,效果就会好一些。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就变得真正有趣了。
4.成功的体验常常是兴趣的开端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反复失败的学生会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学生会越来越好。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讲过一位老师的故事。他在考试的时候不是打了分数就结束,而是把学生们做错的问题反复考试,直到学生可以得满分为止。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