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分别给予常规院前急救、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统计2组救治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预后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急救1个月后,研究组预后优良率65.00%高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 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可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序贯评估;院前干预;常规院前急救
颅脑损伤是常见急危重症,发病率占头部外伤10%左右,若未积极处理,极易诱发脑疝、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甚至死亡[1-2]。正确院前急救对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常规院前急救期间,临床医生受条件限制多凭借经验评估病情,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错失最佳救治时机[3]。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为创新性急救措施,采用专业量表连续、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急救措施,旨在提高抢救效率,缩短就诊救治时间,促进预后改善。本研究将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以常规院前急救为对照,分析其对救治时间、不良事件、预后等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研究组:23例男,17例女;年龄20~80(50.91±6.63)岁;受伤原因:11例高处坠落,24例交通伤,5例其他;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年龄22~80(53.05±5.71)岁;受伤原因:6例高处坠落,26例交通伤,8例其他。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2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符合《外科学》诊断标准[4],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受伤至入院时间≤6 h;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史;癫痫病史;认知障碍;全身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异常。
1.3 方法
(1)对照组
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5 min(红色字体改为:2 min)内出车,到达现场后,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遵医嘱吸氧、包扎、开放静脉通道并转运,到达医院后遵医嘱进行相关处理;
(2)研究组
给予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1)急救前准备:接到呼救电话后3~5 min(红色字体改为:2 min)内出车,要求1名10年以上脑外伤(红色字体改为:院前急救经验丰富的)医生跟车,途中拨通急救电话,询问颅脑损伤原因、受伤时间、意识、肢体活动状态及现场环境状况,初步评估病情,并告知求救者相应处理对策,如意识清醒者,取平卧位;昏迷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呕吐物,出现鼻漏、耳漏时,就地选择干净衣物加压处理;(2)现场处理与转运:到达现场后,开展序贯评估法,首先评估其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其次利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病情;最后根据序贯评估结果采取相应对策,若GCS评分>8分,MEWS评分<5分,且无颅内高压、瞳孔正常者,固定、包扎损伤部位,做好吸氧工作即可转运,注意转运期间继续序贯评估,明显躁动者及时使用镇静剂;若GCS评分<8分,MEWS评分>5分,且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者,立即启动危重症急救模式,针对瞳孔扩散、颅内高压患者,及时静脉输注甘露醇;休克患者,给予平衡盐双管留置针输液处理;呼吸微弱、处于濒死期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处理,待其脉搏、血压稳定,呼吸顺畅后转运,转运途中利用车载GPS系统将实时病情、监护数据传送至急诊室(红色字体改为:值班专用手机联系急诊科并如实报告患者病情、监护数据等),电话通知手术室、影像科做好抢救准备;(3)院内急救干预:开放急诊绿色通道,妥善安置患者,及时送至急診科;以序贯评估法分析患者病情,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情况迅速完善相关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具备手术指征者,立即行外科手术治疗,不具备手术指征者送入监护室或留在门诊观察。
1.4 观察指标
(1)2组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2)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含中枢性高热、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3)2组预后情况。急救1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划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等5个等级,其中4分、5分纳入优良,1分、2分、3分纳入不良。
1.5 统计学
应用SPSS22.0数据软件包,救治时间以(±s)表示,t检验,不良事件、预后以[例(%)]表示,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时间
研究组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预后
急救1个月后,研究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若能在伤后5 min内实施急救,伤后30 min内实施有效医疗救护,25%左右患者生命得以拯救[5-6]。以往临床提倡常规院前急救,但由于信息沟通不到位、路程遥远、缺乏客观评估工具等因素影响,错失最佳抢救时机,限制其临床应用[7]。
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有别于常规院前急救,该模式有机整合救援模块,实现救援信息共享同时,保证急诊重症患者护理及治疗连续性,旨在提高抢救效率,促进预后改善。本研究将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应用于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现,研究组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与采取3步病情序贯评估有关,如急救前准备阶段,指导求救者参与急性颅脑损伤救治过程,可有效避免不合理包扎、不适宜搬动等错误处置方法,为下一步综合急救提供有利条件;现场处理与转运阶段,采用GCS、MEWS等专业量表评估患者病情,不仅能避免以往不分轻重即刻转运弊端,还能减少途中病情加重及死亡风险,加之GPS车载可视系统能实现救护信息实时交互分享(红色字体改为:出诊医护使用值班专用手机与院内实时汇报信息),利于院内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急救准备,缩短医院反应时间及整体救治时间;院内急救阶段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可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整体救治时间。另外,该护理模式使医务人员之间配合更为紧密,可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前准备、即刻护理等操作,可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考虑原因为,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在急救不同环节进行动态、连续病情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减少呼吸衰竭、中枢性高热等不良事件发生,加快疾病转归。
综上,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利于缩短救治时间,减少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燕玲,艾秀华,赵彬彬,等.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7):781-784.
[2] 张小军,段海真,华维,等.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和对血清神经元再生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5):493-495,502.
[3] 陈美芳,吴月峰,黄春华,等.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93-695.
[4]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9-201.
[5] 赵小英,王君芬.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模式对急诊颅脑损伤患者NIHSS及GCS评分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1):1817-1818.
[6] 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等.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324-326,330.
[7] 王芳,郭麗蕊,刘宝辉,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改进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护理流程的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4):243-245.
茂名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茂名 525000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序贯评估;院前干预;常规院前急救
颅脑损伤是常见急危重症,发病率占头部外伤10%左右,若未积极处理,极易诱发脑疝、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甚至死亡[1-2]。正确院前急救对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常规院前急救期间,临床医生受条件限制多凭借经验评估病情,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错失最佳救治时机[3]。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为创新性急救措施,采用专业量表连续、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急救措施,旨在提高抢救效率,缩短就诊救治时间,促进预后改善。本研究将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以常规院前急救为对照,分析其对救治时间、不良事件、预后等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研究组:23例男,17例女;年龄20~80(50.91±6.63)岁;受伤原因:11例高处坠落,24例交通伤,5例其他;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年龄22~80(53.05±5.71)岁;受伤原因:6例高处坠落,26例交通伤,8例其他。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2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符合《外科学》诊断标准[4],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受伤至入院时间≤6 h;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史;癫痫病史;认知障碍;全身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异常。
1.3 方法
(1)对照组
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5 min(红色字体改为:2 min)内出车,到达现场后,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遵医嘱吸氧、包扎、开放静脉通道并转运,到达医院后遵医嘱进行相关处理;
(2)研究组
给予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1)急救前准备:接到呼救电话后3~5 min(红色字体改为:2 min)内出车,要求1名10年以上脑外伤(红色字体改为:院前急救经验丰富的)医生跟车,途中拨通急救电话,询问颅脑损伤原因、受伤时间、意识、肢体活动状态及现场环境状况,初步评估病情,并告知求救者相应处理对策,如意识清醒者,取平卧位;昏迷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呕吐物,出现鼻漏、耳漏时,就地选择干净衣物加压处理;(2)现场处理与转运:到达现场后,开展序贯评估法,首先评估其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其次利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病情;最后根据序贯评估结果采取相应对策,若GCS评分>8分,MEWS评分<5分,且无颅内高压、瞳孔正常者,固定、包扎损伤部位,做好吸氧工作即可转运,注意转运期间继续序贯评估,明显躁动者及时使用镇静剂;若GCS评分<8分,MEWS评分>5分,且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者,立即启动危重症急救模式,针对瞳孔扩散、颅内高压患者,及时静脉输注甘露醇;休克患者,给予平衡盐双管留置针输液处理;呼吸微弱、处于濒死期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处理,待其脉搏、血压稳定,呼吸顺畅后转运,转运途中利用车载GPS系统将实时病情、监护数据传送至急诊室(红色字体改为:值班专用手机联系急诊科并如实报告患者病情、监护数据等),电话通知手术室、影像科做好抢救准备;(3)院内急救干预:开放急诊绿色通道,妥善安置患者,及时送至急診科;以序贯评估法分析患者病情,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情况迅速完善相关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具备手术指征者,立即行外科手术治疗,不具备手术指征者送入监护室或留在门诊观察。
1.4 观察指标
(1)2组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2)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含中枢性高热、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3)2组预后情况。急救1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划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等5个等级,其中4分、5分纳入优良,1分、2分、3分纳入不良。
1.5 统计学
应用SPSS22.0数据软件包,救治时间以(±s)表示,t检验,不良事件、预后以[例(%)]表示,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时间
研究组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预后
急救1个月后,研究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若能在伤后5 min内实施急救,伤后30 min内实施有效医疗救护,25%左右患者生命得以拯救[5-6]。以往临床提倡常规院前急救,但由于信息沟通不到位、路程遥远、缺乏客观评估工具等因素影响,错失最佳抢救时机,限制其临床应用[7]。
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有别于常规院前急救,该模式有机整合救援模块,实现救援信息共享同时,保证急诊重症患者护理及治疗连续性,旨在提高抢救效率,促进预后改善。本研究将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应用于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现,研究组急救前评估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呼救至专业治疗时间、整体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与采取3步病情序贯评估有关,如急救前准备阶段,指导求救者参与急性颅脑损伤救治过程,可有效避免不合理包扎、不适宜搬动等错误处置方法,为下一步综合急救提供有利条件;现场处理与转运阶段,采用GCS、MEWS等专业量表评估患者病情,不仅能避免以往不分轻重即刻转运弊端,还能减少途中病情加重及死亡风险,加之GPS车载可视系统能实现救护信息实时交互分享(红色字体改为:出诊医护使用值班专用手机与院内实时汇报信息),利于院内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急救准备,缩短医院反应时间及整体救治时间;院内急救阶段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可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整体救治时间。另外,该护理模式使医务人员之间配合更为紧密,可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前准备、即刻护理等操作,可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考虑原因为,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在急救不同环节进行动态、连续病情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减少呼吸衰竭、中枢性高热等不良事件发生,加快疾病转归。
综上,基于序贯评估的院前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利于缩短救治时间,减少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燕玲,艾秀华,赵彬彬,等.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7):781-784.
[2] 张小军,段海真,华维,等.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和对血清神经元再生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5):493-495,502.
[3] 陈美芳,吴月峰,黄春华,等.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93-695.
[4]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9-201.
[5] 赵小英,王君芬.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模式对急诊颅脑损伤患者NIHSS及GCS评分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1):1817-1818.
[6] 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等.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324-326,330.
[7] 王芳,郭麗蕊,刘宝辉,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改进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护理流程的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4):243-245.
茂名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茂名 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