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法: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生化实验考试成绩体系。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结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化实验;提高能力;自主学习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医学人才,为社会医学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是现代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要培养这种新型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培养他们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还要重点培养医学院校的学生牢固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当前生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验教材内容过于简单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因考虑实验成本和课时问题,往往选择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有的实验与学生在高中生物中所做实验有所重复,如酶的特异性实验,以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高职高专学医学院校落后的教学设施和方式
很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不够重视生化实验课程,对生化实验教学的投入较少,这点主要体现在:生化实验的建设资金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实验室缺乏、以及实验设备不规范的管理等。近些年来,很多医学院校都积极开展学生扩招,参与实验的人数过多、设备数量过少、使用频率过高导致仪器设备损耗加重的矛盾日渐突出。资源的限制导致生化实验教学质量偏低,难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3]。在生化实验教学进行过程中,由于学校资源匮乏,很多医学院校仍然使用陈旧的知识灌输模式为学生授课,导致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高职高专学校生化实验课程的课时量不足
教师在课时量不会增加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增加导致教师很难制定出比较完善,同时能够兼顾生化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得益彰的教学计划。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会选择删除一些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是又很耗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
(四)生化学科成绩考核的不合理性
生化实验课程进行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二者结合,使学生注重实验课程,规范实验的操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1]。生化实验课程的成绩考核相比于其它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成绩考核要更精细,一般分为30%的实验成绩和70%的理论知识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是不合理的,会导致学生只专注理论课,对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对于实验课只需要保证出勤率,按时完成实验报告[2]。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出生化实验教学的根本意义,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改革生化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实验教材中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进行生化实验教学的相关人员,应该每隔几年就对生化实验的教学大纲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对生化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对实验项目进行修改及补充。实验教材中要加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比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增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
按照当前情况来看,现代化实验室可以同时满足进行科研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两个条件,是生化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验室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延伸,对理论联系实际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校应该增加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建立一个现代化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
实验课程的项目安排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专业的不同设立相应的实验项目。进行生化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放弃陈旧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们应该在课前进行实验预习,将在预习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标记出来,同时让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教师进行实验分析时,遇到关键步骤的时候应启发学生该怎样进行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等等。不要直接把关键的实验步骤讲给学生听,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报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的双重理解。
(四)生化实验成绩考核体系的完善
生化实验课成绩应该是对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而非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占据主导地位。[1]
实验教学成绩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出勤率,这项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所以,学生的出勤率占总成绩20%的比重是比较合理的;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是生化实验成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应该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分析,但是实验报告是在实验结束之后完成的,所以只能在总成绩中占据10%;在期末进行实验技能测评时,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选取的实验,并且实验完成后所得的结果不能与预期结果有过大的误差,这项内容的考核重点是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熟悉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这一考核点在总成绩中应该占40%。
所以较为合理的生化实验成绩的考核体系应该是:20%的出勤率、30%的操作过程、10%的实验报告和40%的期末实践考核成绩相加组成。
结语:
综上所述,生化实验教学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理论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对传统的无法适应当代教学需要的生化实验教学进行革新,教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改进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史秀娟,吕立夏,徐磊,李娇,徐国彤.浅谈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2]张哲文,郝春燕,闫波,魏虎来.构建全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5(01).
作者简介:郭劲霞(1970-8)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研究方向:基因的功能和调控及生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化实验;提高能力;自主学习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医学人才,为社会医学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是现代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要培养这种新型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培养他们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还要重点培养医学院校的学生牢固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当前生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验教材内容过于简单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因考虑实验成本和课时问题,往往选择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有的实验与学生在高中生物中所做实验有所重复,如酶的特异性实验,以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高职高专学医学院校落后的教学设施和方式
很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不够重视生化实验课程,对生化实验教学的投入较少,这点主要体现在:生化实验的建设资金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实验室缺乏、以及实验设备不规范的管理等。近些年来,很多医学院校都积极开展学生扩招,参与实验的人数过多、设备数量过少、使用频率过高导致仪器设备损耗加重的矛盾日渐突出。资源的限制导致生化实验教学质量偏低,难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3]。在生化实验教学进行过程中,由于学校资源匮乏,很多医学院校仍然使用陈旧的知识灌输模式为学生授课,导致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高职高专学校生化实验课程的课时量不足
教师在课时量不会增加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增加导致教师很难制定出比较完善,同时能够兼顾生化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得益彰的教学计划。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会选择删除一些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是又很耗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
(四)生化学科成绩考核的不合理性
生化实验课程进行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二者结合,使学生注重实验课程,规范实验的操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1]。生化实验课程的成绩考核相比于其它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成绩考核要更精细,一般分为30%的实验成绩和70%的理论知识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是不合理的,会导致学生只专注理论课,对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对于实验课只需要保证出勤率,按时完成实验报告[2]。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出生化实验教学的根本意义,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改革生化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实验教材中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进行生化实验教学的相关人员,应该每隔几年就对生化实验的教学大纲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对生化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对实验项目进行修改及补充。实验教材中要加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比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增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
按照当前情况来看,现代化实验室可以同时满足进行科研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两个条件,是生化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验室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延伸,对理论联系实际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校应该增加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建立一个现代化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
实验课程的项目安排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专业的不同设立相应的实验项目。进行生化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放弃陈旧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们应该在课前进行实验预习,将在预习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标记出来,同时让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教师进行实验分析时,遇到关键步骤的时候应启发学生该怎样进行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等等。不要直接把关键的实验步骤讲给学生听,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报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的双重理解。
(四)生化实验成绩考核体系的完善
生化实验课成绩应该是对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而非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占据主导地位。[1]
实验教学成绩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出勤率,这项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所以,学生的出勤率占总成绩20%的比重是比较合理的;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是生化实验成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应该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分析,但是实验报告是在实验结束之后完成的,所以只能在总成绩中占据10%;在期末进行实验技能测评时,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选取的实验,并且实验完成后所得的结果不能与预期结果有过大的误差,这项内容的考核重点是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熟悉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这一考核点在总成绩中应该占40%。
所以较为合理的生化实验成绩的考核体系应该是:20%的出勤率、30%的操作过程、10%的实验报告和40%的期末实践考核成绩相加组成。
结语:
综上所述,生化实验教学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理论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对传统的无法适应当代教学需要的生化实验教学进行革新,教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改进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史秀娟,吕立夏,徐磊,李娇,徐国彤.浅谈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2]张哲文,郝春燕,闫波,魏虎来.构建全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5(01).
作者简介:郭劲霞(1970-8)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研究方向:基因的功能和调控及生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