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0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43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缓解率88.4%;对照组患者治疗缓解率65.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2%,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癌细胞虽然扩散转移相对较晚,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将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0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6.6±4.8)岁,本组患者中鳞癌18例、腺癌15例、大细胞癌10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35-77岁,平均(56.8±4.9)岁,本组患者中鳞癌19例、腺癌15例、大细胞癌9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其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放疗,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上定位并给予扫描,包括患者肺门、上中下肺野等,患者给予常规照射治疗,在患者整体照射剂量达到36Gy后再次给予CT扫描,根据患者肿瘤组织的缩小情况给予斜方向视野照射并避免脊髓照射,剂量为1.8-2.0Gy,1次/d,5次/周,照射总剂量控制在60-68Gy。
观察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患者使用热塑网状体膜固定体位同时给予其CT扫描,扫描范围由患者环状软骨直至肾上腺区域,层厚设置为5mm。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扫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肿瘤病区进行勾画,针对患者体内体积较大的肿瘤照射范围划定为原发病灶与阳性淋巴结区域,针对鳞癌以及腺癌组织的照射范围则设置为肿瘤靶区距离较大肿瘤组织边缘向外扩充6mm-8mm,针对计划肿瘤组织区域的照射范围则为原有鳞癌及腺癌组织的边缘向外扩充1.0-1.5mm,使用90%-95%等剂量曲线包围90%-95%的计划肿瘤组织区域,而后使用6MV X线直线加速器完成分割、照射,每次照射剂量2Gy,1次/d,5次/周。患者总体照射剂量达到50Gy后再次给予热塑网状体膜固定体位增强CT扫描,针对残留的肿瘤组织再次加大放射剂量,直至患者照射总剂量达到肺V20<33%、脊髓受量<45Gy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最终照射总剂量为64-68Gy左右;
1.3 观察指标【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完全缓解:患者肿瘤组织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患者肿瘤组织体积相较治疗前降低程度≥50%;疾病稳定:患者肿瘤组织体积相较治疗前降低程度<50%或者增大程度<25%;疾病进展:患者肿瘤组织体积相较治疗前增大程度≥25%或者出现新的病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缓解率88.4%,其中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缓解率65.1%,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3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其中包括III级放射性肺炎2例、放射性食管炎2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2%,其中包括III级放射性肺炎12例、放射性食管炎7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有关统计显示【3】,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左右,其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多种类型。患者病发原因与其生活习惯、职业环境、电离辐射、过往感染以及家族遗产等均有密切关系。
放疗是当前临床针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其局部控制力较低、癌细胞远处转移等原因,常规放疗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患者5年内生存率均在5%-10%【4】。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通过对患者体内肿瘤组织区域及邻近重要器官区域均进行三维重建,并以此定位患者肿瘤边缘范围而执行照射治疗的方法。三维适形放疗能清晰规划患者照射治疗区域,加强局部肿瘤组织的放疗剂量,有效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受损,避免癌细胞转移造成的治疗效果下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庆生,张坤强,曾德豪,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1):29-31.
[2]王晓华,刘黎,周强,等.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9):1714-1718.
[3]邹华,谢家印,余娴,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奈达铂加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21-1724.
[4]杨燕光,王金云,张珏,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2014,24(10):873-877.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癌细胞虽然扩散转移相对较晚,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将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0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6.6±4.8)岁,本组患者中鳞癌18例、腺癌15例、大细胞癌10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35-77岁,平均(56.8±4.9)岁,本组患者中鳞癌19例、腺癌15例、大细胞癌9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其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放疗,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上定位并给予扫描,包括患者肺门、上中下肺野等,患者给予常规照射治疗,在患者整体照射剂量达到36Gy后再次给予CT扫描,根据患者肿瘤组织的缩小情况给予斜方向视野照射并避免脊髓照射,剂量为1.8-2.0Gy,1次/d,5次/周,照射总剂量控制在60-68Gy。
观察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患者使用热塑网状体膜固定体位同时给予其CT扫描,扫描范围由患者环状软骨直至肾上腺区域,层厚设置为5mm。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扫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肿瘤病区进行勾画,针对患者体内体积较大的肿瘤照射范围划定为原发病灶与阳性淋巴结区域,针对鳞癌以及腺癌组织的照射范围则设置为肿瘤靶区距离较大肿瘤组织边缘向外扩充6mm-8mm,针对计划肿瘤组织区域的照射范围则为原有鳞癌及腺癌组织的边缘向外扩充1.0-1.5mm,使用90%-95%等剂量曲线包围90%-95%的计划肿瘤组织区域,而后使用6MV X线直线加速器完成分割、照射,每次照射剂量2Gy,1次/d,5次/周。患者总体照射剂量达到50Gy后再次给予热塑网状体膜固定体位增强CT扫描,针对残留的肿瘤组织再次加大放射剂量,直至患者照射总剂量达到肺V20<33%、脊髓受量<45Gy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最终照射总剂量为64-68Gy左右;
1.3 观察指标【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完全缓解:患者肿瘤组织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患者肿瘤组织体积相较治疗前降低程度≥50%;疾病稳定:患者肿瘤组织体积相较治疗前降低程度<50%或者增大程度<25%;疾病进展:患者肿瘤组织体积相较治疗前增大程度≥25%或者出现新的病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缓解率88.4%,其中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缓解率65.1%,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3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其中包括III级放射性肺炎2例、放射性食管炎2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2%,其中包括III级放射性肺炎12例、放射性食管炎7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有关统计显示【3】,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左右,其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多种类型。患者病发原因与其生活习惯、职业环境、电离辐射、过往感染以及家族遗产等均有密切关系。
放疗是当前临床针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其局部控制力较低、癌细胞远处转移等原因,常规放疗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患者5年内生存率均在5%-10%【4】。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通过对患者体内肿瘤组织区域及邻近重要器官区域均进行三维重建,并以此定位患者肿瘤边缘范围而执行照射治疗的方法。三维适形放疗能清晰规划患者照射治疗区域,加强局部肿瘤组织的放疗剂量,有效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受损,避免癌细胞转移造成的治疗效果下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庆生,张坤强,曾德豪,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1):29-31.
[2]王晓华,刘黎,周强,等.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9):1714-1718.
[3]邹华,谢家印,余娴,等.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奈达铂加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21-1724.
[4]杨燕光,王金云,张珏,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2014,24(10):87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