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查阅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见,新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的水利问题:频繁的洪涝灾害、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薄弱的水利设施。这些问题既有历史欠账的原因,也有新问题、新矛盾的困扰。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一场水利保卫“战役”已经打响。
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同时,加快其余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使防洪和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更加完善。规划的范围主要包括: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300多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两万多座小型病险水库,2000多座大中型病险水闸,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和蓄滞洪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和灾害易发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范围487万平方公里,涉及2058个县(市、区)。
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薄弱环节的高度重视。
有关人士分析说,这表明我国已打响了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攻坚战,旨在通过解决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年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把防汛抗旱减灾当作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不断总结治水经验,创新工作机制,防汛抗旱除涝并举,开展了大规模水库建设。但是,这些水库绝大多数兴建时间较早,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水库建设先天不足,经过多年运行,病险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防洪安全。
小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供水、灌溉等十分重要的功能,小Ⅱ型水库是指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据水利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41118座小Ⅱ型水库存在病险问题。
4月12日,水利部、财政部共同宣布启动全国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411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将全部完成除险加固。这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将全部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随着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全面完成,小Ⅱ型水库的安全隐患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已成为当前防洪工程体系最为薄弱的环节。”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启动仪式上说。
据陈雷介绍,从1954年有溃坝记录以来,全国共有发生溃坝的水库3515座,其中小型水库占98.8%,小Ⅱ型水库溃坝数量占小型水库溃坝总数的85%以上,且屡有小Ⅱ型水库溃坝酿成严重人员伤亡的惨剧。2010年汛期,全国就有7座小Ⅱ型水库溃坝失事,再次敲响了警钟。
“中央明确提出,到2012年底前,完成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坝高10米以上且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其余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陈雷表示,水利部会同财政部提出了《全国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经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已印发各地。本轮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坝高10米及以上且库容2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1,59万座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全部纳入重点小Ⅱ型规划;其余2,5万座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分别纳入各省规划。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单座平均投资约240万元,总投资381,38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于2013年底完成,其他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由地方安排资金,与重点小Ⅱ型规划同步启动,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
同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介绍,2011年是1万多座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的收关之年,也是4万多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的启动之年。中央财政安排了168亿元专项资金,其中53亿元用于小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收尾,其余的115亿元全部用于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启动。今后几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力度,确保在2013年底完成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6年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维护水库的同时不能离开大江大河及其支流的治理。”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其军介绍,以三峡水库为例,尽管水库本身修建的技术标准很高,即使遭遇特大洪峰,水库本身的建筑设施也不太可能受损,但却会直接削弱水库的抗洪能力,这是由于水库下游河道抗洪能力较弱所致,因此加强三峡水库的治理首要任务是下游河道的疏导。
陈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此前青海舟曲、四川映秀及云南等地的洪水引发泥石流等灾害就是典型的大江大河支流治理不力所致。
同时,李其军强调:“这一工程不仅操作复杂耗时长,同时也将耗用千亿元的资金。”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河流总长约达43万公里。除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准河、长江、珠江等七大江河主要干支流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据有关资料,我国江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约1700多条。除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外的中小河流,包括七大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以外的三、四级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内陆河流、跨国界河流、平原区排涝(洪)河流等。这些中小河流,沿岸分布着众多的城镇和农田。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众多中小河流治理滞后,防洪标准较低,约有三分之二的中小河流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对所在地区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的80%,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 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有专家认为,实际上我们是在吃上世纪50~80年代河流整治的老本。中小河流因长期缺乏投入,堤防脆弱,一些河段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制约了当地防汛抗洪综合实力的最大发挥。
据介绍,我国当前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不适应,水旱灾害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呈加重趋势。从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来看,中小河流防洪堤坝和农村水利设施的加固,已进入关键阶段。这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陈雷指出,2010年中国共有437条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其中111条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洪水。未来3年,要解决全国2209条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预计每条河流大约可能要投入3000万元左右。
目前,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进展顺利,启动的266个项目中,已有一半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部分已完工或基本建成的项目在2010年的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2月,财政部又下达2011年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预算(拨款)90亿元,主要用于加快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防洪体系建设。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6年任务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前期工作,强化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同时,启动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再规划治理3000条左右,使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大幅度提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年完成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
近年来,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已经成为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陈雷认为,目前财政收入还不能承受全面治理好泥石流的投入,因为这是对河流附近山体全面加固的复杂工程,需要对山体进行加筋打桩等操作,日本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推行过,但对于中国这样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国,全面普及并不适合。
本着快速直接的原则,做好泥石流预警装置预埋对中国目前来说也许是更有效的防灾措施。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水利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委抓紧编制全国1836个县的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完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全部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体系,使山洪灾害防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查阅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见,新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的水利问题:频繁的洪涝灾害、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薄弱的水利设施。这些问题既有历史欠账的原因,也有新问题、新矛盾的困扰。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一场水利保卫“战役”已经打响。
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同时,加快其余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使防洪和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更加完善。规划的范围主要包括: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300多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两万多座小型病险水库,2000多座大中型病险水闸,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和蓄滞洪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和灾害易发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范围487万平方公里,涉及2058个县(市、区)。
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薄弱环节的高度重视。
有关人士分析说,这表明我国已打响了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攻坚战,旨在通过解决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年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把防汛抗旱减灾当作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不断总结治水经验,创新工作机制,防汛抗旱除涝并举,开展了大规模水库建设。但是,这些水库绝大多数兴建时间较早,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水库建设先天不足,经过多年运行,病险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防洪安全。
小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供水、灌溉等十分重要的功能,小Ⅱ型水库是指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据水利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41118座小Ⅱ型水库存在病险问题。
4月12日,水利部、财政部共同宣布启动全国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411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将全部完成除险加固。这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将全部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随着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全面完成,小Ⅱ型水库的安全隐患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已成为当前防洪工程体系最为薄弱的环节。”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启动仪式上说。
据陈雷介绍,从1954年有溃坝记录以来,全国共有发生溃坝的水库3515座,其中小型水库占98.8%,小Ⅱ型水库溃坝数量占小型水库溃坝总数的85%以上,且屡有小Ⅱ型水库溃坝酿成严重人员伤亡的惨剧。2010年汛期,全国就有7座小Ⅱ型水库溃坝失事,再次敲响了警钟。
“中央明确提出,到2012年底前,完成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坝高10米以上且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其余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陈雷表示,水利部会同财政部提出了《全国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经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已印发各地。本轮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坝高10米及以上且库容2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1,59万座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全部纳入重点小Ⅱ型规划;其余2,5万座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分别纳入各省规划。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单座平均投资约240万元,总投资381,38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于2013年底完成,其他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由地方安排资金,与重点小Ⅱ型规划同步启动,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
同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介绍,2011年是1万多座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的收关之年,也是4万多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的启动之年。中央财政安排了168亿元专项资金,其中53亿元用于小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收尾,其余的115亿元全部用于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启动。今后几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力度,确保在2013年底完成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6年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维护水库的同时不能离开大江大河及其支流的治理。”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其军介绍,以三峡水库为例,尽管水库本身修建的技术标准很高,即使遭遇特大洪峰,水库本身的建筑设施也不太可能受损,但却会直接削弱水库的抗洪能力,这是由于水库下游河道抗洪能力较弱所致,因此加强三峡水库的治理首要任务是下游河道的疏导。
陈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此前青海舟曲、四川映秀及云南等地的洪水引发泥石流等灾害就是典型的大江大河支流治理不力所致。
同时,李其军强调:“这一工程不仅操作复杂耗时长,同时也将耗用千亿元的资金。”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河流总长约达43万公里。除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准河、长江、珠江等七大江河主要干支流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据有关资料,我国江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约1700多条。除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外的中小河流,包括七大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以外的三、四级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内陆河流、跨国界河流、平原区排涝(洪)河流等。这些中小河流,沿岸分布着众多的城镇和农田。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众多中小河流治理滞后,防洪标准较低,约有三分之二的中小河流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对所在地区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的80%,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 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有专家认为,实际上我们是在吃上世纪50~80年代河流整治的老本。中小河流因长期缺乏投入,堤防脆弱,一些河段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制约了当地防汛抗洪综合实力的最大发挥。
据介绍,我国当前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不适应,水旱灾害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呈加重趋势。从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来看,中小河流防洪堤坝和农村水利设施的加固,已进入关键阶段。这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陈雷指出,2010年中国共有437条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其中111条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洪水。未来3年,要解决全国2209条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预计每条河流大约可能要投入3000万元左右。
目前,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进展顺利,启动的266个项目中,已有一半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部分已完工或基本建成的项目在2010年的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2月,财政部又下达2011年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预算(拨款)90亿元,主要用于加快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防洪体系建设。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6年任务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前期工作,强化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同时,启动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再规划治理3000条左右,使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大幅度提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年完成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
近年来,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已经成为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陈雷认为,目前财政收入还不能承受全面治理好泥石流的投入,因为这是对河流附近山体全面加固的复杂工程,需要对山体进行加筋打桩等操作,日本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推行过,但对于中国这样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国,全面普及并不适合。
本着快速直接的原则,做好泥石流预警装置预埋对中国目前来说也许是更有效的防灾措施。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水利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委抓紧编制全国1836个县的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完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全部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体系,使山洪灾害防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