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改革,其中教育资源的配置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在政策层面和具体实施层面实现师资配置的均衡,自然成为关注核心。
【关键词】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近年来,在追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师资配置的均衡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现状
近年来,在追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师资配置的均衡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在师资的数量、质量、待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其弊端不仅在于给基础教育和谐发展设置了障碍,而且还引发了“择校”等难以根治的社会问题。同时,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失衡也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资源利用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教师收入的差距、工作生活条件的差距使得农村一些优秀的教师流向城市。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导致了教育人才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直接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2.重点学校制度。重点学校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学校的规模、校舍、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上,名师的聚集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才是其真正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这加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教师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区域内学校间差距的拉大。
3.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使我国教育资源政策一直存在着错位的现象。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城市中小学实行倾斜的教育政策,在教育财政、教师人事制度等方面向城市学校倾斜。
4.教师从业准入资格认定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就是一种甄别制度,能够对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人员资格进行认定。但是,这种制度在我国全面实行几年来,却并未真正成为教师职业准入的真正凭证。
三、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对策
1.统一办学评估标准,均衡教师工资水平。加大中央对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教育投资在中央扶贫专款中的比重。逐步消除重点与普通学校、城镇与农村学校的差别。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消费水平,保证基础教育教师工资水平的基本一致。
2.制订均衡配置标准,建立监测指导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教育师资配置规划和均衡化评估考核标准。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和过程监控,重视对师资发展规划落实情况,人事管理改革及流动调剂情况,教师培训经费保障以及体制性、结构性、编制性矛盾的解决等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和过程性监控。
3.改革培养培训工作,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格贯彻教师资格制度,切实保障入职教师的质量。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的原则,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加强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将教研、培训和科研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完善交流工作制度,加强帮扶工作力度。
首先,实行骨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以及配套的考核激励制度。其次,创新对口帮扶制度,加大示范学校、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第三,开展“智力支持、柔性引进”的支教活动。指导帮助农村及落后学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学管理。
参 考 文 献
[1]刘辉雄.试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考试,2008(6).
[2]李善文.区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对策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关键词】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近年来,在追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师资配置的均衡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现状
近年来,在追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师资配置的均衡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在师资的数量、质量、待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其弊端不仅在于给基础教育和谐发展设置了障碍,而且还引发了“择校”等难以根治的社会问题。同时,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失衡也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资源利用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教师收入的差距、工作生活条件的差距使得农村一些优秀的教师流向城市。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导致了教育人才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直接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2.重点学校制度。重点学校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学校的规模、校舍、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上,名师的聚集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才是其真正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这加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教师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区域内学校间差距的拉大。
3.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使我国教育资源政策一直存在着错位的现象。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城市中小学实行倾斜的教育政策,在教育财政、教师人事制度等方面向城市学校倾斜。
4.教师从业准入资格认定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就是一种甄别制度,能够对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人员资格进行认定。但是,这种制度在我国全面实行几年来,却并未真正成为教师职业准入的真正凭证。
三、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对策
1.统一办学评估标准,均衡教师工资水平。加大中央对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教育投资在中央扶贫专款中的比重。逐步消除重点与普通学校、城镇与农村学校的差别。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消费水平,保证基础教育教师工资水平的基本一致。
2.制订均衡配置标准,建立监测指导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教育师资配置规划和均衡化评估考核标准。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和过程监控,重视对师资发展规划落实情况,人事管理改革及流动调剂情况,教师培训经费保障以及体制性、结构性、编制性矛盾的解决等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和过程性监控。
3.改革培养培训工作,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格贯彻教师资格制度,切实保障入职教师的质量。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的原则,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加强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将教研、培训和科研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完善交流工作制度,加强帮扶工作力度。
首先,实行骨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以及配套的考核激励制度。其次,创新对口帮扶制度,加大示范学校、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第三,开展“智力支持、柔性引进”的支教活动。指导帮助农村及落后学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学管理。
参 考 文 献
[1]刘辉雄.试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考试,2008(6).
[2]李善文.区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对策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