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的提炼和展示。好的问题应该不是从课本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的,学生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回答。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可以组织学生活动,或自主学习,或讨论。好的问题还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教学重点,是学生最有话可说的,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疲劳,形成课堂高潮,更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能力就是在这样的课堂活动或互动中形成的。低思维品质的问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用不大。
  那么我们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设计问题呢?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地理问题才好呢?
  一、深挖教材的基本知识设计问题,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对教材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我们一直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目前来看我们的教育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水平。因为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区域来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这个区域海量的资料才能对这一区域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单单这个资料我们就很难提供给学生。所以我们只能深挖教材,毕竟教材上的例子才是经过了锤炼的,只有扎实地研究教材后才能保证在教学中不出现或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例如在讲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通过读图,你感觉地球上的气压带与理想状况的气压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海陆分布对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影响大?为什么?图上如何显示?
  3.你还能在图上找到理想状况下的高低气压带吗?如果有,在哪里?
  4.澳大利亚为什么夏季成为低压中心,冬季成为高压中心?这和亚欧大陆高低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是否一样?
  5.这种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对风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样的设计,没有照本宣科,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读图的习惯,特别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接受学习变成了发现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设计出有深度的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并要认真分析教材;其次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第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第四,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问题。
  二、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体现对地理概念、原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教师有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兴趣。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地理学习的价值,这样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学生对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意义不易理解,可以提问让学生思考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办公楼为什么集中成片分布?操场、体艺馆、宿舍、食堂等为什么集中分布?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然后再思考比学校复杂的城市的某一种活动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土地,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了功能区。
  在设计这样的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不要以为你有的经验学生就一定有、一定懂,也不要以为你没有的学生就一定没有。还要注意学生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并发挥其互补的作用。你也可以运用教师的经验,使学生产生替代学习。
  而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价值的地理问题。
  三、关注地理热点设计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地理热点,是指同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时政热点和生活热点,即关系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环保等各方面的社会问题,如国内重大工程建设、台湾问题、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旱灾)、重大科学考察、国际上的地区冲突、资源与能源(如石油危机与煤矿安全生产)、国家方针政策(如三农问题与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如西部大开发)、国际关系(如中美关系等)。
  根据5·12汶川大地震,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简要分析汶川大地震产生及破坏严重的自然原因。
  2.在抗震救灾时,灾区多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大了救灾的困难,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本次地震后,产生了许多堰塞湖。简要说明堰塞湖的成因;试分析堰塞湖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设计这類问题时要注意角度,同一个热点问题可以多角度出题,但每一个角度都必须体现地理知识的应用。热点问题往往十分复杂,像专家分析的那样。但我们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复杂、太深,以免使学生无从回答、无从下手。我们可以避重就轻地设计问题,切入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设计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求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最好不能让热点仅作为一个引子,即引出问题就算完成任务了,要体现地理知识对热点的作用。用社会热点设计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师生的双边互动,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而学生的这种活跃状态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和筛选,抓住关键和重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的设问。问题设计犹如“沙里淘金,花中采蜜”一样,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生活 美术 想象 创造力  元代画家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中生,意态忽忽,人不测为何,乐而忘返”;唐代画家王默“扁舟泛海”以尽览“海中之水”为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年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广泛地游历人生……这些热爱
期刊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数学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应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此,我们探索构建了小学数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  
期刊
如果你承认小学生“作文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的话,那你一定也会承认“无话可说”是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着诸如“记难忘的一件事”、“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或者是“我__了”、“这节课真__”这样的文题,看似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然而学生提起笔来,苦思冥想一番,搜尽肚肠之后,很多学生仍有无从下笔之感,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总目标:“能
期刊
列宁特别喜欢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因为乐曲中表现的激昂的斗争精神激励感动着列宁。而贝多芬也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说明音乐以情动人,并直接触摸人的灵魂深处。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凝聚着作曲家崇高的精神,它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音乐不仅可以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因此,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大胆突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质疑,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便会有所发现。质疑问难是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学生的积极思
期刊
回顾十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感到自己在引导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把自己的几点做法谈一谈:  第一,重视阅读,善于积累。  唐朝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了读书与作文的密切关系。因此我每次接到一个新班,都要鼓动同学们自觉向班级图书厨献书,我也自觉地把家里的很多书报贡献出来。我还让图书代表到学校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放到班级图书厨中。书橱里的书,每月更换一次
期刊
摘 要: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专门学科,怎样在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是当前品德课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品德课 教学 质量 意识  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课划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总得来说,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专门学科,怎样在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是当前品德课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的
期刊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自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和深远影响,划时代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突出和十分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应使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亦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
期刊
民间艺術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创造出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融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等技巧,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高雅民族艺术,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引进民间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情操培养的好教材。好的剧本、好的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