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神严幼韵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旦女神“爱的福”
  1905年5月27日,复旦大学诞生。几个月后,严幼韵在天津出生。祖父严信厚曾是李鸿章的幕僚,后来经营实业,成为中国东南首屈一指的大商人。父亲严子均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并且和严信厚一样热衷慈善。
  
  严家虽然是典型的富豪之家,但同时也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比如严幼韵的母亲就非常喜欢阅读,尤爱诗歌,枕边总是放着一本书。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严幼韵,有着传统大家闺秀的一面,更有着西式开化的做派。
  她先是在14岁那年进入天津中西女中学习,后来举家迁回上海后,在1925年成为沪江大学首批女学生。因为感觉沪江大学校规太过严厉,1927年严幼韵转入复旦大学读大三。
  1927年的中国正在经历大革命,复旦大学当时主要是学生自治。学生自治会决定招收女生,招生时,严幼韵就开着小车来报名。很快,严幼韵就成为复旦的焦点——这个开着小车到学校上课的美人,每天都要换一身旗袍。
  随后,她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爱的福。这是因为当时很多男学生都爱慕她,甚至每天到校门口,总有两个男同学站在门口来看看。但大家不知道她的名字,就按照她的汽车牌号称她为“84号小姐”。而一些男生就顺着英文“Eighty Four”的沪语发音故意将之念成“爱的福”。
  严幼韵美丽本天成,但更为难能的是她的勤奋好学:在复旦短短两年,就修习了整整135个学分。
  马尼拉中国外交官遗孀们的主事人
  1929年,从复旦毕业后,严幼韵与年轻的外交官杨光泩结婚。一个是沪上名媛,一个是青年才俊,两家都家世显赫,自然引起了整个上海滩的瞩目。这场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的有上千人参加的婚礼,也成为旧上海繁华与摩登的缩影。
  婚后不久,杨光泩奉国民政府派遣赴欧任职,作为外交官夫人的严幼韵自然也要一同前往。杨光泩能力出众,不断升职,1938年,他接受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请派,以公使衔出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为抗战募集捐款。
  严幼韵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因此开始涉足社会活动。她被推选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菲律宾分会名誉主席,帮助开拓新的募捐渠道。从1940年到1941年,她们汇给国民政府的钱款是以往总和的十倍。在自传中,严幼韵对能为祖国的抗战出力感到快乐。
  但这种快乐没能持续多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马尼拉宣布成为开放城市,希望通过保证不抵抗即将到来的日军,能够避免更大的破坏,但是日军的轰炸并没有停止。
  1942年,日军占领了马尼拉,并逮捕了杨光泩和其他七位领事官员。直到抗战胜利后,严幼韵才知道他们都已经牺牲。当时,日本宪兵司令要求杨光泩制定一个向华侨筹集2400万比索(约1200万美元)的计划,被杨光泩拒绝。“日本人知道自己的野蛮行径违反了国际公约,一直秘而不宣。”严幼韵在自传中说。
  丈夫的“消失”,让外交官的太太们自动聚拢到严幼韵那里。一切都变得艰难起来:原有的房子都被日军查封,物资被没收。搬到老房子后人口激增,矛盾和争吵不断,期间还伴随着日军士兵耀武扬威。严幼韵瞬间从享受一切的阔太太变成了维系这个“共同体”的大总管,她带领女人们将草坪开垦成菜园,养鸡养猪,还要调节各方的矛盾。
  和其他太太同样只有三十五六岁的严幼韵做得不错,日子终于趋于平静,家里有了弹钢琴和打桥牌的声音。2015年5月,《一百零九个春天:我的故事》在复旦大学举行首发式,在会上,她的二女儿杨雪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母亲是润滑剂,大家都爱她。我小时候没感到什么痛苦,只有爱。”
  从联合国官员到顾太太
  二战胜利后,严幼韵带着三个女儿回到了美国,之后进入了联合国礼宾司,成为联合国首批雇员。她的工作内容是所有有关礼仪方面的事宜:接待刚刚赴任的大使、安排他们递交国书,各国元首到访的迎送、清关、酒店和车队安排等。
  在联合国工作的十三年间,严幼韵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绩,而且三个女儿学有所成,后来不仅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成绩,而且还都建立了让人羡慕的家庭。长女杨蕾孟是资深编辑,经手出版了包括《基辛格回忆录》在内的250本书;次女杨雪兰,在1989年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历史上唯一的华裔副总裁;三女杨茜恩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卓有成绩,但因病较早去世。
  看到女儿们逐渐成长,组建家庭,严幼韵也终于可以放心地追求自己的晚年幸福了。回到美国后,顾维钧给了严幼韵很多支持和帮助,两人早有结婚打算。但当时顾维钧和黄蕙兰还没有离婚,尽管他们已经分居近二十年了。据严幼韵在自传中说,这是因为黄蕙兰舍不得大使夫人的头衔。直到1956年,顾维钧卸任台湾当局的“驻美大使”一职后,才终于办理了离婚手续,与严幼韵完婚。此后,两人相伴了18年,直到顾维钧去世。
  朋友圈里的中国近现代史
  两任丈夫都是民国杰出的外交官,加上自己本身又是热爱社交的名媛,这使得严幼韵拥有一个庞大的朋友圈。
  随杨光泩到欧洲期间,严幼韵与蒋士云、贝祖贻夫妇,胡世泽、陈秀英夫妇,以及张福运夫妇,成了好友。蒋士云也是江南名媛,与张学良有过一段交往,后来嫁给了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父亲银行家贝祖贻。胡世泽是首位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张福运则是中国第一个留学哈佛的学者、中国现代法学家,曾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海关总署署长、税务总署署长等重要职务。在欧洲期间,严幼韵还和黄蕙兰颇有交往。
  在香港,宋子文夫人张乐怡成为了严幼韵的另一个闺蜜。而在马尼拉,除了菲律宾的政要外,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和赵四小姐赵一荻也是聚会上的常客。待与顾维钧结合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的朋友圈自然也納入进来了。比如原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等。
  而在自传中,我们还能看到如民国古钱币收藏家张叔驯、荣氏家族的荣鸿三、孔祥熙女儿孔令仪、商人董浩云和他的儿子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上海银行老总朱如堂夫妇、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张幼仪的妹妹张嘉蕊、谭延闿的女儿谭端等等。这还没有算上两任丈夫的家族那边庞大的亲戚团。所以,透过严幼韵的朋友圈,如果我们仔细挖掘,几乎可以窥探到整个中国近现代史。
  维系这样一个朋友圈,当然不能光靠牌局和派对,更重要的是严幼韵一直坚持的“惠及他人”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甚至推展到严家、顾府的每一个佣人,他们都曾亲身体验过严幼韵式的体贴。
  在过了百岁之后,老太太麻将打得越来越少了,但每年大大小小的派对必不可少。每次见人,她仍然是当初沪上大家闺秀的做派:要穿精心剪裁的旗袍,描红妆,洒香水,拢好头发,踩上高跟鞋才肯出现。
  (摘自“澎湃新闻”)
其他文献
当我们一厢情愿地想象别人的爱情婚姻时,研究爱情和婚姻关系的专家告诉我们,你看到的未必是全部的真相,你的理解不科学!  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你别多想,这不是我们遭遇感情危机时闺蜜哥们出的馊招,假装找个“第三者”激发对方的占有欲让其回心转意。他提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能由三个成分组成,即亲密、激情、忠诚。亲密指理解、沟通、支持、分享等爱情关系里常见的特征;激情主要特征是性的唤醒和欲望;
生活中割伤、摔伤等皮肉损伤在所难免,很多人把创可贴当“万能药”,受伤后第一时间就贴上。可是,创可贴使用不当,会影响伤口愈合,或出现不良肉芽组织,严重的还会造成瘘管或组织坏死等。以下几种情况,应忌用创可贴。  1.窄而深的伤口,如被铁钉或尖刀扎伤。这种伤口用创可贴包扎后,不利于伤口分泌物和脓液的排出,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加重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先按压止血,再清洁消毒,保持伤口暴露,必要时到医院注射
1/YY联合创始人,李学凌的最重要战友    李学凌2005年离开网易,创办了多玩,2012年底,多玩以“欢聚时代”的公司名在纳斯达克上市。  财报显示,欢聚时代当年营收8.2亿人民币,其中,董荣杰执掌的游戏事业部贡献3.3亿;陈洲(欢聚前任CEO,去年离职)负责的YY音乐事业部,贡献2.9亿。  此后数年,直播早已成为大众宠儿,作为直播领域巨无霸的欢聚时代则一路狂飙。至2017年,欢聚时代集团年
出国后才发现自己还是“中国胃”!许多留学生念念不忘的,是家乡菜的味道。做饭这样的“小事”对于独自在海外求学的学子来说,常常也是考验独立生活能力的大事。  独立生活的起点学会每天记录开销  “在澳大利亚感受最难的,就是‘吃’的问题。”就读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周筱雅如是说。  “澳大利亚是一个‘进口国家’,当地市场上的许多产品都是进口的,食品的物价较高。另外,我所在的学校没有学生餐厅,而外面的餐厅一
中国传统史家都是“直男”,在他们的设定下,娘炮通常活不过两集。  依孔子提供的标准,刚毅木讷近仁,阴柔显然不在此例,士大夫最好蓄上胡子,仗剑走天涯,贴身戴着的玉佩按进行曲的节奏发出脆响,配合威武雄壮之姿,步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历史画卷既然波澜壮阔,总有个不按既定路线走的时候,三国魏晋南北朝那会儿,就出现过不少爱打扮的贵族子弟,颜之推做过一个总结:  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
南希·韦克,因为面容姣好又极富个性,被誉为“最勇敢的美女间谍”,是纳粹出价500万法郎悬赏通缉的“黑名单”第一人。战后,她获得多国荣誉勋章,她的故事屡被改编成小说、电影。  南希天性中有着冒险和勇敢的品质,明星般的面容下更有机灵的头脑。16岁时,她身揣200英镑离家出走,这点钱还是她姨妈去世时的“遗产”。不过,南希很快找到了一家医院干起了护士,由此开始了独立生活。她一边在医院打杂,另一头还完成了大
《我不是药神》上映以后,许多观众都对剧中白血病人的遭遇同情痛心——既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又要为高昂的药价焦虑奔走……  电影引起了广泛的热议,而离开影院,回归生活,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老者:他和团队千辛万苦研制出有效的白血病药物,一心救人,根本没去考虑专利申请;他年过九十依然奋斗在研究、教学、诊疗的第一线,只愿为国家和人民多做点儿事;他以身立教,成为学生们的偶像和明灯;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血液学专家、中国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有一名男子,日前试图抢劫一家商店,不料刚刚掏出手枪就“手滑”掉枪,行抢不成反落荒而逃。   根据现场监视器画面,这位穿戴红色帽子、橘色手套、深蓝色帽T和太阳眼镜的白人男子走进商家后,在靠近柜台时,突然从腰间掏出手枪,准备抢劫;但令人傻眼的是,这位疑似初次犯案的新手抢匪,掏枪时居然“手滑”,直接把枪给甩到了柜台后方。   男子当下一愣,赶紧试着要翻越
近一段時间以来,媒体和网友一直在关注一个3岁的农村孩子,她叫王凤雅。去年11月,她被确诊患上了一种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罕见病。她的家庭选择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但从今年3月起,就有人在网络上不断爆料,说她的父母将善款提现后,没有用于救治王凤雅,反而用于治疗儿子的唇腭裂手术。质疑、指责、谩骂扑向这个家庭。那么,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说起美国人对枪支的迷恋和对持枪权利的推崇,人们总是一杆子推到独立战争,然后就是一堆耳熟能详的高大上理由:对个人自由的捍卫啊、反抗暴政的权利啊、社区自治啊等等。很少有人会从商品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枪支更多是文化的载体,代表着“美国例外”论,枪支的制造和销售主要是为了满足这种文化需求和对持枪权的主张,而忘记了作为一种商品,枪支的制造和销售商也会推出促销手段,也会主动制造对枪支的需求,而这种促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