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哲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03-02
在任何一个国家与社会中,都存在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的价值体系,就不可能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价值认同,整个国家与社会就会失去其团结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目前在社会价值出现多元化形势与条件下,指明了一条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评判路径。
对此,用哲学的思维和逻辑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部架构和理论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作为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经形成,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则具有阻碍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精神文化发展却并未真正跟上我国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反,我国社会的道德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现象,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形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日益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加上现代化传播手段的运用,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大量涌入,特别是拥有冷战思维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压制不能得逞的情况下,转向对我国人民精神层面的分化与瓦解。他们抓住我国国内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精神与思想发展相对滞后的时机,积极对我国进行精神与价值导向上的渗透,企图达到彻底瓦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正因为此,在中西两种价值观念共同作用下,我国社会出现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人们在价值判断与价值导向上的模糊与混乱。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框架下传统价值观念在引起质疑的同时,面临着新的价值观的挑战。从历史角度深刻分析我国目前的社会矛盾,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接脱胎于极不发达的半殖民半封建经济形势,在我们向现代化迈进的艰难历程中,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却走过了过去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不同的经济形式,不同的分配方式所引发的不同层次的社会矛盾并存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之下,这些社会矛盾通过不同的途径最后都反映到信仰、信念、理想与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上来,形成全社会的一种信仰危机与精神危机。
所以,当人们信仰缺失,理想与信念模糊的时候,有些人开始把对人生价值意义的追求寄托于某种虚无的宗教,更有不少人把物质利益作为其人生价值追求的唯一目的,在这种经济主义与物质主义的感召下,许多资本主义腐朽的价值观,如唯利是图的思想开始占据人们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反映为人与人之间为利益而产生冲突与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从根本上看,需要的是重构整个社会的伦理精神与价值体系,引领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精神与价值需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正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一整套社会价值体系上来解决这一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受着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整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会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形成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发了“自由人联合体”的伟大思想,在他们看来,人们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都不过是手段和中介,唯有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唯物史观最根本、最核心的思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所必然要求的人的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人的理想、道德、教育、文化、是非观、爱国主义情感等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这些都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因此可以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理论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其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必要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价值”,作为哲学范畴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这说明价值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效益关系,在这种效益关系的指引下,价值主体根据一定价值尺度与标准形成自身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评判标准与观点。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经过实践、体验、教育、思考、引导就会逐渐地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一个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从而指导和引导自己的行为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不同的利益群体,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按一定逻辑体系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所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各种价值并非单独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而有机地联系着的。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定社会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定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并引领和主导一个社会和各种不同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保证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序运行。由此可见,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价值体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定社会结构范围内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产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引导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从价值评价和价值导向的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全体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它又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总体性质与方向,这是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唐凯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N].光明日报,2007-08-2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哲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03-02
在任何一个国家与社会中,都存在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的价值体系,就不可能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价值认同,整个国家与社会就会失去其团结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目前在社会价值出现多元化形势与条件下,指明了一条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评判路径。
对此,用哲学的思维和逻辑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部架构和理论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作为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经形成,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则具有阻碍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精神文化发展却并未真正跟上我国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反,我国社会的道德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现象,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形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日益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加上现代化传播手段的运用,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大量涌入,特别是拥有冷战思维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压制不能得逞的情况下,转向对我国人民精神层面的分化与瓦解。他们抓住我国国内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精神与思想发展相对滞后的时机,积极对我国进行精神与价值导向上的渗透,企图达到彻底瓦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正因为此,在中西两种价值观念共同作用下,我国社会出现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人们在价值判断与价值导向上的模糊与混乱。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框架下传统价值观念在引起质疑的同时,面临着新的价值观的挑战。从历史角度深刻分析我国目前的社会矛盾,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接脱胎于极不发达的半殖民半封建经济形势,在我们向现代化迈进的艰难历程中,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却走过了过去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不同的经济形式,不同的分配方式所引发的不同层次的社会矛盾并存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之下,这些社会矛盾通过不同的途径最后都反映到信仰、信念、理想与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上来,形成全社会的一种信仰危机与精神危机。
所以,当人们信仰缺失,理想与信念模糊的时候,有些人开始把对人生价值意义的追求寄托于某种虚无的宗教,更有不少人把物质利益作为其人生价值追求的唯一目的,在这种经济主义与物质主义的感召下,许多资本主义腐朽的价值观,如唯利是图的思想开始占据人们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反映为人与人之间为利益而产生冲突与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从根本上看,需要的是重构整个社会的伦理精神与价值体系,引领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精神与价值需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正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一整套社会价值体系上来解决这一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受着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整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会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形成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发了“自由人联合体”的伟大思想,在他们看来,人们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都不过是手段和中介,唯有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唯物史观最根本、最核心的思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所必然要求的人的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人的理想、道德、教育、文化、是非观、爱国主义情感等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这些都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因此可以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理论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其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必要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价值”,作为哲学范畴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这说明价值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效益关系,在这种效益关系的指引下,价值主体根据一定价值尺度与标准形成自身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评判标准与观点。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经过实践、体验、教育、思考、引导就会逐渐地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一个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从而指导和引导自己的行为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不同的利益群体,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按一定逻辑体系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所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各种价值并非单独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而有机地联系着的。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定社会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定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并引领和主导一个社会和各种不同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保证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序运行。由此可见,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价值体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定社会结构范围内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产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引导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从价值评价和价值导向的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全体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它又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总体性质与方向,这是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唐凯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N].光明日报,200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