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移动支付在技术、速度和规模上均已领先全球。但是,日新月异的移动支 付也给相关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动支付监管模式和经验的 基础上,提出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升级、从全位阶的角度建立移动支付结算法律体 系、加强对移动支付洗钱犯罪和用户隐私泄露的监管、深化国内监管合作和加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 发展 监管 法律
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越来 越高,移动用户日益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为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大 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移动支付产业尚不成熟, 因此在监管方面出现了主体缺失、法规不健全等多种问题,这制 约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只有使移动支付产业在各个 环节得以有效监管,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以适应用户的正常 需求。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指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 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模式,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业务一般由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应用服务提供 商共同推出。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通常包括手机、掌上电脑、 移动个人计算机等。 移动支付的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 卡。移动支付在全面继承金融 IC 卡的非接触、安全性、多应用等 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存储空间大、计算能力强、线上线下网 络融合等特点,创新性地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 服务网络整合为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 多应用载体,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移动金融服务。中国电子商 务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到 2013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 过 1500 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 40%。
二、新经济时代中国移动支付监管体 系的建设模式
(一)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升级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 网、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加密、量子等 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了C端 用户的生活中。从零售支付、交通运输到电子政 务等领域,移动支付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已给人们 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移动支 付在中国已进入下半场的竞争,即B端用户的竞 争。由于企业用户的特殊性,竞爭的重点由广度 向深度转移,支付的链条和场景更为复杂,这一 领域的竞争将成为移动支付在科技应用和资源整 合能力方面的新战场。因此,未来的移动支付产 业转型升级将以“协同”创新、相互赋能为重 点,以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为发展方向。 在应用领域,加强对支付全流程的研究,使 支付交易、清算、结算的功能完整及环节清晰, 参与者的相应风险和责任明确。移动支付服务的 需求方对支付服务产生了交易链接和基于数据的 衍生服务两个方面的需求,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了 这类服务的实现,如支付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 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等,支付行业新的增值空 间逐渐形成。同时,基于移动支付基础设施的完 善,数字生态圈正逐渐形成,国内零售、教育、 供应链等领域已成为移动支付公司提供数据分析 和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总体来说,要采取有效 措施保证和推动移动支付的产业升级,并正确处 理监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保 证监管与效率螺旋上升。
(二) 从全位阶的角度制定移动支付结算法 律体系,完善支付领域的法规制度体系
首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中国人民银行对移 动支付的监管和指导作用。继续更新和完善移动 支付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研究和制定移动支 付发展指导意见,实施和总结反洗钱工作,规范 支付创新业务,发展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推 进移动支付宣传教育和经验交流活动,建立健全 推动移动支付科学有序发展的框架。 其次,提高移动支付法律法规的高位阶比 例。在国家的立法体制中,有六级法律位阶:根 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 性法规和规章。如表1所示,在对移动支付监管 的14条规定中,14%是第二位阶,86%是第六位 阶。总体来说,高位阶的法律法规比例很低,对 违法违规人员的威慑力不强。近年来,侵害消费 者合法权益、违反条码支付业务规范、无证经营 支付清算业务、支付敏感信息泄露、伪卡欺诈、 恶意篡改终端信息、套码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需要适当提高移动支付法律的位阶,提高侵犯金 融消费者权益的处理标准和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 威慑力,增加违规成本。同时,保证上位法和下 位法的统一与衔接,为后续的打击和惩处提供法 律保障,大幅度提高法律效力。
(三) 加强对移动支付洗钱犯罪和用户隐私 泄露的监管
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从支付结算、电子 支付、非金融机构支付、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等方面进行监管,对移动支付洗钱犯罪和用户隐 私方面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对移 动支付用户身份确认、“刷单”等内容,明确规 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修订 《反洗钱法》,明确 “反洗钱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等规 定“对非金融机构同等适用”;修订 《支付机构 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在非金融 机构和境外机构建立代理业务关系的情形下,以 书面形式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不得违背中国有关 法律。其次,应进一步改进防控技术,如人工智 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快速查找可 疑数据、识别异常账户、宏观分析等功能。再 次,应完善相关监管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单位的 责任和分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 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三部委的分支机构,构 建多部门协同机制、客户支付信息共享平台,对 客户资金的流向实现全方位监管。 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 支付应用中快速普及,随之带来的是个人信息的 安全保障问题。根据支付清算协会 2019 年的报 告,80.3%的用户认为在支付过程中最重大的安 全问题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因此,在风险管 理体系中涵盖客户信息保护,建立健全客户信息 保护制度、机制、流程,构建覆盖客户信息全生 命周期的保护体系,是保障移动支付发展安全的 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519000
【关键词】移动支付 发展 监管 法律
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越来 越高,移动用户日益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为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大 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移动支付产业尚不成熟, 因此在监管方面出现了主体缺失、法规不健全等多种问题,这制 约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只有使移动支付产业在各个 环节得以有效监管,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以适应用户的正常 需求。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指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 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模式,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 移动支付业务一般由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应用服务提供 商共同推出。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通常包括手机、掌上电脑、 移动个人计算机等。 移动支付的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 卡。移动支付在全面继承金融 IC 卡的非接触、安全性、多应用等 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存储空间大、计算能力强、线上线下网 络融合等特点,创新性地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 服务网络整合为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 多应用载体,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移动金融服务。中国电子商 务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到 2013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 过 1500 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 40%。
二、新经济时代中国移动支付监管体 系的建设模式
(一)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升级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 网、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加密、量子等 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了C端 用户的生活中。从零售支付、交通运输到电子政 务等领域,移动支付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已给人们 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移动支 付在中国已进入下半场的竞争,即B端用户的竞 争。由于企业用户的特殊性,竞爭的重点由广度 向深度转移,支付的链条和场景更为复杂,这一 领域的竞争将成为移动支付在科技应用和资源整 合能力方面的新战场。因此,未来的移动支付产 业转型升级将以“协同”创新、相互赋能为重 点,以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为发展方向。 在应用领域,加强对支付全流程的研究,使 支付交易、清算、结算的功能完整及环节清晰, 参与者的相应风险和责任明确。移动支付服务的 需求方对支付服务产生了交易链接和基于数据的 衍生服务两个方面的需求,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了 这类服务的实现,如支付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 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等,支付行业新的增值空 间逐渐形成。同时,基于移动支付基础设施的完 善,数字生态圈正逐渐形成,国内零售、教育、 供应链等领域已成为移动支付公司提供数据分析 和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总体来说,要采取有效 措施保证和推动移动支付的产业升级,并正确处 理监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保 证监管与效率螺旋上升。
(二) 从全位阶的角度制定移动支付结算法 律体系,完善支付领域的法规制度体系
首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中国人民银行对移 动支付的监管和指导作用。继续更新和完善移动 支付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研究和制定移动支 付发展指导意见,实施和总结反洗钱工作,规范 支付创新业务,发展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推 进移动支付宣传教育和经验交流活动,建立健全 推动移动支付科学有序发展的框架。 其次,提高移动支付法律法规的高位阶比 例。在国家的立法体制中,有六级法律位阶:根 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 性法规和规章。如表1所示,在对移动支付监管 的14条规定中,14%是第二位阶,86%是第六位 阶。总体来说,高位阶的法律法规比例很低,对 违法违规人员的威慑力不强。近年来,侵害消费 者合法权益、违反条码支付业务规范、无证经营 支付清算业务、支付敏感信息泄露、伪卡欺诈、 恶意篡改终端信息、套码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 需要适当提高移动支付法律的位阶,提高侵犯金 融消费者权益的处理标准和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 威慑力,增加违规成本。同时,保证上位法和下 位法的统一与衔接,为后续的打击和惩处提供法 律保障,大幅度提高法律效力。
(三) 加强对移动支付洗钱犯罪和用户隐私 泄露的监管
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从支付结算、电子 支付、非金融机构支付、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等方面进行监管,对移动支付洗钱犯罪和用户隐 私方面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对移 动支付用户身份确认、“刷单”等内容,明确规 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修订 《反洗钱法》,明确 “反洗钱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等规 定“对非金融机构同等适用”;修订 《支付机构 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在非金融 机构和境外机构建立代理业务关系的情形下,以 书面形式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不得违背中国有关 法律。其次,应进一步改进防控技术,如人工智 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快速查找可 疑数据、识别异常账户、宏观分析等功能。再 次,应完善相关监管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单位的 责任和分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 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三部委的分支机构,构 建多部门协同机制、客户支付信息共享平台,对 客户资金的流向实现全方位监管。 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 支付应用中快速普及,随之带来的是个人信息的 安全保障问题。根据支付清算协会 2019 年的报 告,80.3%的用户认为在支付过程中最重大的安 全问题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因此,在风险管 理体系中涵盖客户信息保护,建立健全客户信息 保护制度、机制、流程,构建覆盖客户信息全生 命周期的保护体系,是保障移动支付发展安全的 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