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坐在树荫下,愁眉不展。
临近初三,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身边同学们的全力拼搏,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复习概念,无一不让我心生退却和厌烦。我仰着头,将新发下来的成绩单罩在脸上,像我这样的成绩,还有前进的可能吗?
一袭清风拂来,夏日里的聒噪被带走了几分,像是一捧清水浇在了炙热的铁板上,发出“滋滋”轻响。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王国维曾说过:“在这灯红酒绿的凡世间,遇见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也会让人由衷高兴;在杳无人迹的荒野里,遇见一点星火,一丝炊烟,一点人迹,也会让人由衷地高兴。”如此大好时光,何不留下静享。
我仰卧在树荫下的草坪,双手交叉枕于脑后,一声清脆如笛声的鸣叫似天外来仙。我循声望去,呀!是一只知了猴。它趴在树干上,一动不动,棕褐色的身躯像是要与树融为一体,像一个坐定的老僧,气定神闲。突然,只听细微“啪”的一声,蝉的尾部裂出了一道小口,并渐渐缓慢地向上蔓延而去,我不由地被它吸引去了全部注意力,慢慢地坐直了起来。渐渐地,我慢慢能看见它里面的新壳,像是一位演员优雅而从容地卸妆,露出真实且美丽的容颜。蝉衣干裂到了头部,我渐渐能看到它那向外凸起的大眼睛了。可是,知了猴为什么突然停下了?是休息一会儿?还是最终不忍疼痛而放弃,陷入永久的沉睡?我的心不由地揪了起来,忙起身,双手环住树干向上仰望,别放弃啊!
良久,久到我以为时间凝固,知了猴终于从尾部沿背脊裂出了一道完美的口子,浅绿色的蝉露了出来。该怎样形容它的美?它是春日里的第一株新芽,是千年的绿琥珀,是匠人精心雕刻成的玉雕!又过了许久,它终于展开它薄薄的蝉翼,轻轻抖动着向上飞去,像一位骄傲的舞者翻动着它飘逸的裙纱,我的目光久久不能收回。
与蝉的那次相遇,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人生。蝉儿尚懂得忍受痛苦,重获新生,那么我呢?我怎么能够被当前的困难打倒?我要勇往直前,舞动出属于我的那片天地。
那年夏日的事似近在眼前,可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临近中考。我看向窗外,繁花缤纷,稻子也应是扬花灌浆的妙龄了吧,像大学生般踌躇满志;杏花也收起了往日的艳丽,有着与蓝天媲美的高洁;柳条刚吐芽,满怀信心向着遥远的未来。在这大好春光里,我带着蝉之精神,整装待发!
【佳作揭秘】
平中见奇 立意深远
考生深情回忆了临近初三,在情绪低落的时刻与蝉的一次相遇。这一情景可谓司空见惯。但,考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受,展现了“蝉”的精魂点亮了人生,给自己前行的方向。
多用修辞 文采斐然
考生深谙写作语言之技巧。习作中大量运用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它里面的新壳,像是一位演员优雅而从容地卸妆,露出真实且美丽的容颜”等比喻,可谓新奇美妙,生动形象,使习作极富文采。
【考题回放二】
请以“触动心灵的那一幕”为题写一篇文章。(合肥市蜀山区2016中考语文二模作文题)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感人最重要
一篇习作,唯有真情实感,唯有真实的经历,方能动人。为此,要做到——
(1)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要浓墨重彩地把最动情的一幕绘出来,即注重细节描写。动情之处往往就是一件事情中那些曾经让自己感动过的细节。既然是细节,就应该调动多种描写方法,把它写得具体、详细,让“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是行文的重心,文章该出彩的地方,我们必须浓彩重抹。正如《背影》中朱自清之父买橘子时的诸多动作,就足以表现父子情深。
(2)要找准传递感情的载体。
真情实感应该是从我们刻画的人物、叙述的事件、观赏的景物中汩汩流出的,而不是从人物口中直接说出的。写作的高妙,就是掩藏得越巧妙越好,表达得越含蓄越妙。所以写作时一定要找好传递感情的某一载体。这载体可以是一个物,可以是一片景,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正如冰心的《荷叶母亲》,借助“荷叶”来表达至情的母爱。
(3)恰当的抒情、议论,使感情升华,揭示主题。
【破题指南】
1.审题是关键
这个作文题目包含三个要素:“触动”“触动心灵”“那一幕”。在审题上,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一幕”。
“一幕”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特定的情境,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镜头: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等等。而且,这一定是“触动心灵”的“那一幕”,要抓住“触动”二字:是什么打动了你的心灵?是怎样打动你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这里特别容易忽视的是:必须写“一幕”或一件事的一个特定镜头,不能是两幕,更不能是几幕,凡是写两幕、几幕的都应该是跑题了。
【片段展示一】
上学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样等红灯,过马路。身边聚满了人,有和我一样的学生,有神色匆匆的上班族。其中,一对母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小男孩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在母亲身边跳来跳去;母亲一看就是个温柔的人,眼中满满的爱意,笑而不语地看着身边的小人。就在这时,红灯跳了,人群开始了向前移动,小男孩有些惊慌地看向母亲,而他的母亲却做出一件稀松平常却又触动我心灵的事:她摸了摸小男孩的头,伸出了手,包裹住了男孩的小手,拉着他一起过马路。
我走在他们身后,望着这一高一矮的两个背影和紧紧牵着的手,好像时间定格在了这一幕!好像在时间的长河里也有过我和母亲牵手过马路的这一幕!与这对母子一样,手被母亲紧紧牵住,我乖乖听从母亲的话。眼前这一幕触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一小块地方,这是多么温暖多么有爱啊!刚刚调皮的男孩是那么信任母亲,小小的手也紧握着母亲的手,无言的爱与信任围绕在他们身边。那紧握的手仿佛一个纽扣,一个绳结,扣住了他们俩,满满的爱好像要溢出来似的。我好像也感受到了那对母子身上的爱,一时间表情温和,嘴角上扬,内心被那有爱的一幕填满。
(摘自合肥市蜀山区某考生作文)
【习作点评】
这是摘自考场作文的一个片段。
行文能做到文从字顺,但遗憾的是,重点不突出。文题中的“那一幕”应该详写,习作中只有——“她摸了摸小男孩的头,伸出了手,包裹住了男孩的小手,拉着他一起过马路。”镜头不凸显,寥寥一语之后,就开始大段大段的空泛议论。
扣题不紧,重点不突出,乃作文之大忌。
【片段展示二】
那天,一夜风雨过后的早晨,我走进院子,在一株玉兰树前伫立凝视。
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倩魂。
突然,嚓的一声!这一声极其细微,如天籁之音,不易觉察;这声音又极其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点余音。
就这么一声,一片雪白的玉兰花瓣,刹那间离开了枝头,携一身轻盈,在晨风中轻轻坠落,失离芳魂。
这一切,从听到响声,到花瓣落地,也仅仅是几秒钟时间。这一过程,竟是那么平和,那么从容。就在这凝定的瞬间,那一地坠落的玉兰,像静静睡去的倩女,似湛湛一笑的淡然。难怪有人感叹说,玉兰是青春的縮影——短暂,但又无限美好!
面对这一景象,我说不出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是伤感吗?是淡然吗?是略有所思吗?
(节选自天南的散文《携一身轻盈》)
【佳作揭秘】
《携一身轻盈》是一篇中考阅读文章。上面的节选部分,就非常切合“那一幕”。整篇散文,就是由“此一幕”而生发开来。
玉兰花坠落的过程,玉兰花坠落的一幕,作家写得极其细腻,极其动情。
运用拟声词、动作等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对这一过程、这一幕进行生动传神逼真的描写。只有这一过程、这一幕写足了,才足以“触动心灵”。
(本文作者系合肥市骨干教师,蜀山区学科带头人、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临近初三,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身边同学们的全力拼搏,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复习概念,无一不让我心生退却和厌烦。我仰着头,将新发下来的成绩单罩在脸上,像我这样的成绩,还有前进的可能吗?
一袭清风拂来,夏日里的聒噪被带走了几分,像是一捧清水浇在了炙热的铁板上,发出“滋滋”轻响。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王国维曾说过:“在这灯红酒绿的凡世间,遇见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也会让人由衷高兴;在杳无人迹的荒野里,遇见一点星火,一丝炊烟,一点人迹,也会让人由衷地高兴。”如此大好时光,何不留下静享。
我仰卧在树荫下的草坪,双手交叉枕于脑后,一声清脆如笛声的鸣叫似天外来仙。我循声望去,呀!是一只知了猴。它趴在树干上,一动不动,棕褐色的身躯像是要与树融为一体,像一个坐定的老僧,气定神闲。突然,只听细微“啪”的一声,蝉的尾部裂出了一道小口,并渐渐缓慢地向上蔓延而去,我不由地被它吸引去了全部注意力,慢慢地坐直了起来。渐渐地,我慢慢能看见它里面的新壳,像是一位演员优雅而从容地卸妆,露出真实且美丽的容颜。蝉衣干裂到了头部,我渐渐能看到它那向外凸起的大眼睛了。可是,知了猴为什么突然停下了?是休息一会儿?还是最终不忍疼痛而放弃,陷入永久的沉睡?我的心不由地揪了起来,忙起身,双手环住树干向上仰望,别放弃啊!
良久,久到我以为时间凝固,知了猴终于从尾部沿背脊裂出了一道完美的口子,浅绿色的蝉露了出来。该怎样形容它的美?它是春日里的第一株新芽,是千年的绿琥珀,是匠人精心雕刻成的玉雕!又过了许久,它终于展开它薄薄的蝉翼,轻轻抖动着向上飞去,像一位骄傲的舞者翻动着它飘逸的裙纱,我的目光久久不能收回。
与蝉的那次相遇,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人生。蝉儿尚懂得忍受痛苦,重获新生,那么我呢?我怎么能够被当前的困难打倒?我要勇往直前,舞动出属于我的那片天地。
那年夏日的事似近在眼前,可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临近中考。我看向窗外,繁花缤纷,稻子也应是扬花灌浆的妙龄了吧,像大学生般踌躇满志;杏花也收起了往日的艳丽,有着与蓝天媲美的高洁;柳条刚吐芽,满怀信心向着遥远的未来。在这大好春光里,我带着蝉之精神,整装待发!
【佳作揭秘】
平中见奇 立意深远
考生深情回忆了临近初三,在情绪低落的时刻与蝉的一次相遇。这一情景可谓司空见惯。但,考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受,展现了“蝉”的精魂点亮了人生,给自己前行的方向。
多用修辞 文采斐然
考生深谙写作语言之技巧。习作中大量运用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它里面的新壳,像是一位演员优雅而从容地卸妆,露出真实且美丽的容颜”等比喻,可谓新奇美妙,生动形象,使习作极富文采。
【考题回放二】
请以“触动心灵的那一幕”为题写一篇文章。(合肥市蜀山区2016中考语文二模作文题)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感人最重要
一篇习作,唯有真情实感,唯有真实的经历,方能动人。为此,要做到——
(1)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要浓墨重彩地把最动情的一幕绘出来,即注重细节描写。动情之处往往就是一件事情中那些曾经让自己感动过的细节。既然是细节,就应该调动多种描写方法,把它写得具体、详细,让“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是行文的重心,文章该出彩的地方,我们必须浓彩重抹。正如《背影》中朱自清之父买橘子时的诸多动作,就足以表现父子情深。
(2)要找准传递感情的载体。
真情实感应该是从我们刻画的人物、叙述的事件、观赏的景物中汩汩流出的,而不是从人物口中直接说出的。写作的高妙,就是掩藏得越巧妙越好,表达得越含蓄越妙。所以写作时一定要找好传递感情的某一载体。这载体可以是一个物,可以是一片景,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正如冰心的《荷叶母亲》,借助“荷叶”来表达至情的母爱。
(3)恰当的抒情、议论,使感情升华,揭示主题。
【破题指南】
1.审题是关键
这个作文题目包含三个要素:“触动”“触动心灵”“那一幕”。在审题上,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一幕”。
“一幕”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特定的情境,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镜头: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等等。而且,这一定是“触动心灵”的“那一幕”,要抓住“触动”二字:是什么打动了你的心灵?是怎样打动你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这里特别容易忽视的是:必须写“一幕”或一件事的一个特定镜头,不能是两幕,更不能是几幕,凡是写两幕、几幕的都应该是跑题了。
【片段展示一】
上学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样等红灯,过马路。身边聚满了人,有和我一样的学生,有神色匆匆的上班族。其中,一对母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小男孩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在母亲身边跳来跳去;母亲一看就是个温柔的人,眼中满满的爱意,笑而不语地看着身边的小人。就在这时,红灯跳了,人群开始了向前移动,小男孩有些惊慌地看向母亲,而他的母亲却做出一件稀松平常却又触动我心灵的事:她摸了摸小男孩的头,伸出了手,包裹住了男孩的小手,拉着他一起过马路。
我走在他们身后,望着这一高一矮的两个背影和紧紧牵着的手,好像时间定格在了这一幕!好像在时间的长河里也有过我和母亲牵手过马路的这一幕!与这对母子一样,手被母亲紧紧牵住,我乖乖听从母亲的话。眼前这一幕触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一小块地方,这是多么温暖多么有爱啊!刚刚调皮的男孩是那么信任母亲,小小的手也紧握着母亲的手,无言的爱与信任围绕在他们身边。那紧握的手仿佛一个纽扣,一个绳结,扣住了他们俩,满满的爱好像要溢出来似的。我好像也感受到了那对母子身上的爱,一时间表情温和,嘴角上扬,内心被那有爱的一幕填满。
(摘自合肥市蜀山区某考生作文)
【习作点评】
这是摘自考场作文的一个片段。
行文能做到文从字顺,但遗憾的是,重点不突出。文题中的“那一幕”应该详写,习作中只有——“她摸了摸小男孩的头,伸出了手,包裹住了男孩的小手,拉着他一起过马路。”镜头不凸显,寥寥一语之后,就开始大段大段的空泛议论。
扣题不紧,重点不突出,乃作文之大忌。
【片段展示二】
那天,一夜风雨过后的早晨,我走进院子,在一株玉兰树前伫立凝视。
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倩魂。
突然,嚓的一声!这一声极其细微,如天籁之音,不易觉察;这声音又极其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点余音。
就这么一声,一片雪白的玉兰花瓣,刹那间离开了枝头,携一身轻盈,在晨风中轻轻坠落,失离芳魂。
这一切,从听到响声,到花瓣落地,也仅仅是几秒钟时间。这一过程,竟是那么平和,那么从容。就在这凝定的瞬间,那一地坠落的玉兰,像静静睡去的倩女,似湛湛一笑的淡然。难怪有人感叹说,玉兰是青春的縮影——短暂,但又无限美好!
面对这一景象,我说不出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是伤感吗?是淡然吗?是略有所思吗?
(节选自天南的散文《携一身轻盈》)
【佳作揭秘】
《携一身轻盈》是一篇中考阅读文章。上面的节选部分,就非常切合“那一幕”。整篇散文,就是由“此一幕”而生发开来。
玉兰花坠落的过程,玉兰花坠落的一幕,作家写得极其细腻,极其动情。
运用拟声词、动作等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对这一过程、这一幕进行生动传神逼真的描写。只有这一过程、这一幕写足了,才足以“触动心灵”。
(本文作者系合肥市骨干教师,蜀山区学科带头人、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