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点心我做主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景一:
  点心时间到了,阿姨赶紧把今天的点心数好,放到盘子里,以小组为单位,由值日生来取,再请值日生分发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其他的孩子倒好开水坐到位置上休息,等待值日生分发点心。然后,只听见老师一句:“小朋友请用!”幼儿整齐地回答:“谢谢老师,大家请用!”孩子们才开始吃点心。
  情景二:
  欢欢在等待值日生取点心的过程中,东看西看,然后开始玩自己的茶杯,一会儿放到头顶上,一会儿给茶杯转个圈,茶杯里的水晃出来了很多,洒在了桌子上。
  情景三:
  俊俊一看到值日生发下来的点心,就叫了起来:“咦,怎么又是吃这个饼干,我最讨厌吃这个了!”他一说完,也有几个小朋友附和着说:“这个我也不要吃的!”
  点心活动结束后,盆里留下了不少点心。
  以上吃点心的片段是许多班级的现实写照。长久以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这个大框架下,作为教师的我们知道每天什么时间该引导孩子做什么,但我们总是不忘教师的角色,放不开手脚,较少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而是采用了统一、高控的方法,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通过环境的隐形暗示,支配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让他们从被动管理过渡到自主管理。所以,大班年龄段的老师就此展开了研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尝试进行自主点心、自主管理,真正做到:“我的点心我做主”!
  一、第一次教研研讨——吃点心现状分析
  (一)大家交流幼儿吃点心现状
  王老师:现在的孩子吃东西都很挑剔了,家庭条件好点的孩子有很多点心都不吃,我们班每次都有很多点心剩下来,很浪费!
  夏老师:有些孩子吃得很快,分分钟就搞定了,有些孩子吃得很慢,等我们快上课了还在那磨蹭着吃点心!
  娄老师: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点心品种比较单一,而且还有些是膨化食品,不是很健康!
  石老师:我们班有好几个大胃王,每次点心都不够他吃的,但也有些孩子总是吃不完!
  (二)根据老师们的交流,提炼共性问题
  1.点心品种比较单一,导致孩子们不爱吃。
  2.点心量多量少的问题,导致吃不饱或浪费。
  3.吃点心速度有快慢,導致消极等待增多。
  就此,老师们统一了思想,让孩子们进行自主点心、自主管理的尝试。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自主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幼儿通过意识与行为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心理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育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重视幼儿自身的“体验”与“感受”。相信大班幼儿自主性点心活动中会蕴含丰富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
  二、第二次教研研讨——研究点心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一:点心品种比较单一,导致孩子们不爱吃。
  面对点心品种比较单一、每次只有一种呈现、没有挑选余地的现状,我们考虑将点心提前预支,除去水果,干点心提前预支三天,一周保育员阿姨总共去领两次点心。每次为幼儿提供2~3个品种,请他们自选1~2种。
  要少吃一些易碎的干点心,推荐:田园小饼、达能夹心饼干、小王子、资溪面包等。还有在原来的一周一次水果的基础上,增加到一周两次,并结合时令季节,多提供当季的水果。
  问题二:点心量多量少的问题,导致吃不饱或浪费。
  比如一些老人带的孩子几乎是“填鸭式”地被喂下很多东西,每天来都是饱饱的。这部分的孩子到九点半左右几乎是不饿的。反之一些爸爸、妈妈由于赶着去上班,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孩子准备早餐,这些孩子可能一来园就想吃点心。所以,老师们可以使用提示卡,可以用一些废旧的台历做成翻页的提示,每天一页点心的图文、数字相结合的方式,提示孩子可以选取的基本点心数量,饿的孩子可以早点取用,按需取用,不够可以再添加。饱的孩子可以选择过会儿吃,可以在课间,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到“点心吧”去享用点心。
  问题三:吃点心速度有快慢,导致消极等待增多。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指出:我们需要给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环境。而所有的事情步调一致,在集体的氛围下进行,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部分孩子可能在这样的氛围下会感到不自在,往往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体内就会分泌抑制的因素,这不利于孩子对点心的吸收。孩子们吃点心的速度因人而异,有的囫囵吞枣,一口就吞了;有的细嚼慢咽,要上课了还没吃好。快的孩子等待慢的孩子,无形中等待时间就长了。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点心区,避免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过于统一,导致时间的隐形浪费,减少集体用点心的状况。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取用点心。设立这个点心区后,孩子们可以在早上来园时就吃,也可以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去吃,在点心区慢慢品尝。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点心卡,孩子如果吃过点心了,就把点心卡插到区域中,代表自己已经吃过了,老师也可以根据插卡情况了解孩子的用点心情况。
  在班级里设若干个区域,供点心吃完的孩子进行游戏。一般点心过渡环节时间在10~15分钟,可以安排一些收拾比较快的区域供孩子选择,比如:阅读区、积木区、益智区等。让先吃完点心的孩子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在游戏中等待慢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
  三、第三次教研研讨——实践后存在的问题讨论
  大三班老师就班级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了下来,供大家分享。
  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最危险的,就是儿童没有思想的机会,最宝贵的是儿童们自动研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小朋友们本已潜在的,不过因为种种的限制,使它不能流露出来罢了。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启发他们这种自动研究的精神。”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的发展。其实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懂事,正如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备忘录中所说: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一些“后果”,有的时候孩子的自主管理需要一些过程。经常给孩子安排做什么,该怎么做,会让孩子少了很多思考的过程,集体式的点心、喝水时间就是如此。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习惯了被安排,于是接受成了他们的习惯。
  从大班孩子的讨论结果看,其实他们已经有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点心的行进之路中,老师不应该是高控的指挥者,更不应该安排孩子们用怎样的方法去取用点心,而是应放手让问题呈现,让孩子们自己在体验中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此时的老师是孩子们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看,大三班的老师成功地把问题交给了孩子,孩子们经过讨论协商,寻求了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自主点心活动中的问题。
  四、第四次教研研讨——个性问题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自主点心环节中的良好习惯,会按照大家商讨的方法去取用。孩子们都说:“现在这样吃点心真好,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周老师:可欣是我们班比较挑食的小女孩,每一次点心时她都会找各种理由来拒绝吃点心,一到点心时间都是她的声音:“不是我不吃,就是这个点心我没吃过,我爸爸妈妈不让我吃这样的点心。”一星期下来,可欣每次都是最后几名,等到我们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时,她就会趁机倒掉。自从开展自主点心后,我发现她渐渐地选择吃点心了,虽然她每次选择的数量很少,但每样都会去尝试一下,教师及时表扬了她,她在吃点心问题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老师要学会等待,当大部分的孩子都跟上脚步的时候,也要等一等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尝试,体验自主点心的快乐,让我们一起“牵着蜗牛去散步”!
  五、收获与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自主点心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点心,尝试自己倒、自己拿、自己吃、自己整理,在教师营造的自主、温馨、有序的氛围下,享受、体验快乐用点心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孩子们开心吃点心的情绪,提高了自理能力,也体现了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满足了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这样既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又使环节之间衔接更有序,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真正实现了“我的点心我做主”。
其他文献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突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课程理念,强调“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确立,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增强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而见实习正是“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完善见实习体系的建设、组织和实施,才能满足人才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实践教学课程特指包括了所有类型的见实习计划、组织、
期刊
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片乐园。”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走步,幼儿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在父母爱的教育的沐浴下日益成长。有人观察到,儿童所处环境中,成人的学习态度,对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如父母爱学习,常谈学习的重要性,善于给儿童买些有益的书籍等,儿童对学习便会产生兴趣,对各门学业会倾注很大热情,所以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以
期刊
花鼓灯是幼儿园开发音乐园本课程的重要源泉。花鼓灯以其丰富的音乐形式满足了幼儿园音乐园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探讨幼儿园音乐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和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揭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对于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园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花鼓灯艺术的音乐形式  花鼓灯“集民间综合艺术之大成,融舞蹈、音乐、民歌于一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它是一门流传于淮河流域两岸的广场艺术。花鼓灯包括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生命弥足珍贵,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牵动着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当前新闻媒体接二连三的幼儿园事故报道,触目惊心,这给幼儿园领导、教职工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幼儿安全这个重大课题。在此,本人就近年来的工作实际结合自身感受,浅谈一下如何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一、落实责任,把“被动”变成“主动”  
期刊
淮北市二幼现有1800名在园儿童,近200多名教职工,辐射区域从主城区到郊区,并连带两个乡镇,五所园布局覆盖大约20万人口。摊子大,孩子多,管理难,是不言而喻的。近五年来,二幼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从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大园管理、以点带面、“一拖四”式管理发展模式,为相山区及整个城区学前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办园
期刊
我园地处丹阳市最西边,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园所周围资源丰富。这里是近现代教育家戴伯韬的家乡,戴先生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他对科普教育情有独钟,编写了50本儿童科学读本。他指出:“小把戏,是打开自然之谜的一把钥匙”“教授者要从动手做的过程中将学习者引导到近代的新奇发明上去,引导到科学原理上去,引导到日常生活和环境的改造上去”。这句话指引我们要明白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从不同
期刊
设计思路:  游戏是幼儿快乐学习的载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如何将游戏贯穿在集体活动之中,打造幼儿快乐的学习生活,发展幼儿自主、乐观、积极向上等美好的学习品质呢?活动中,我以绘本为主线,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
期刊
本学期我们和幼儿园教师一起参与了园内组织的以“制作小汽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每次制作活动都由固定的几名中班幼儿参与,我们对孩子的全程操作活动进行了尽可能客观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本人自始至终观察一名幼儿,无论是在观察过程中,还是在后期的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都明显感觉到被观察幼儿存在诸多的模仿行为。这引起了我对幼儿模仿行为的好奇:是不是参与活动的其他幼儿也存在类似的模仿行为,或者其他幼
期刊
观察记录:  每天的区角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形式,今天在科学区我有意识地投放了新的游戏材料——宣纸,材料的投放来源于集体活动中“绽放的纸花”,延伸了让孩子们探索用宣纸折成不同的形状染上颜料的活动,观察不同的折纸造型能染出哪些好看的花纹。我发现今天选择新游戏挑战的宝贝们都是平日里折纸中的高手,对于用不同的纸折成不同的形状,已没有难度,而我更期待的是今天谁能第一个染出漂亮的花纹。当然,我没有告诉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户外游戏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幼儿体能、认知、社会等全方位发展的游戏空间。2015年,我园有幸加入区校园整体提升工程之列,在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我们深入思考:  一、审其缺——分析问题,作为改建依据  问题1:空间布局的整体规划与专业设计不足。  活动区域大部分集中于老教学楼前,缺乏整体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