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否对数学感兴趣对其数学的学习影响重大。因此,想办法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这方面除了与老师的授课方式关系很大外,还与相应的思想教育也有关系。以下是本人对于小学生如何提高其数学爱好兴趣的一些简单想法。
【关键词】兴趣;小学生;数学
兴趣是指人们自主自发地想要去了解某种事物,寻找靠近及研究某种事物所抱有的心理意愿。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师应当全面引导学生去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从而学好数学。那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去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感兴趣”的状态呢?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精心设问,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们常常是由于注意到问题而产生思索的。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老师应当在关键的知识中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注意到这个疑难问题进而自主地去思考,产生弄懂它的兴趣,指导着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个疑难问题。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写“9、90、900”问哪位同学能使用合适的单位,使这三个数等值?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新奇,900总比90和9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深思。当得出“9元与90角、900分相等,9米与90分米、900厘米相等……”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疑问:怎样才能用同一方式表达上面的意思?学生一听立即展开思索,进而得出自己的答案:9元和9.0元、9.00元相等。最后,再提问9、9.0、9.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运用直观方式来教导数学,不只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同时也会让理论原理更形象生动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能更好地把知识牵联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通过一个特例、一个类似的情况,使学生可以用眼睛看见、用手触摸到一样,让学生看到所学的知识是“一些显然的事实”。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应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育必然是师生同时在场的活动。在课堂里,要让学生将旧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地接纳新知识,使用已经学会的应用公式、定律去解答新的,还没有接触过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如在教授学生长方体这个知识点时,课前先要求同学们都备好六面糊上纸的小长方休,将对应的两面涂相同的颜色。教学时,老师边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边提问长方体是什么,每个面之间的关系,一共多少个面。然后,老师再指引着学生查看其他部位,这样的课堂学生必须兴趣高涨,涌跃发言,非常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其中来。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再将知识点进行简单扼要地总结陈词,学生不仅从实践中了解了长方体,在理论上也对它有了一定的认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操作,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在数学传授中,老师不能仅仅只关注直观教学的作用,更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动手操作,仅教师的演示,若是学生没有自己操作一遍,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都自己亲自上手操作一次,调动多个感官来参与其中,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更充分的体会。在教学中,老师务必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亲自上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当中,渐渐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获取知识。如在讲圆锥的体积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事先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一个,并准备好一盆水,然后要求學生将空心圆锥装满水,先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里,连续倒3次,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再倒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里,连续倒3次,看看又发现什么问题,从而推出圆锥体的体积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关键词】兴趣;小学生;数学
兴趣是指人们自主自发地想要去了解某种事物,寻找靠近及研究某种事物所抱有的心理意愿。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师应当全面引导学生去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从而学好数学。那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去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感兴趣”的状态呢?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精心设问,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们常常是由于注意到问题而产生思索的。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老师应当在关键的知识中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注意到这个疑难问题进而自主地去思考,产生弄懂它的兴趣,指导着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个疑难问题。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写“9、90、900”问哪位同学能使用合适的单位,使这三个数等值?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新奇,900总比90和9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深思。当得出“9元与90角、900分相等,9米与90分米、900厘米相等……”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疑问:怎样才能用同一方式表达上面的意思?学生一听立即展开思索,进而得出自己的答案:9元和9.0元、9.00元相等。最后,再提问9、9.0、9.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运用直观方式来教导数学,不只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同时也会让理论原理更形象生动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能更好地把知识牵联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通过一个特例、一个类似的情况,使学生可以用眼睛看见、用手触摸到一样,让学生看到所学的知识是“一些显然的事实”。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应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育必然是师生同时在场的活动。在课堂里,要让学生将旧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地接纳新知识,使用已经学会的应用公式、定律去解答新的,还没有接触过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如在教授学生长方体这个知识点时,课前先要求同学们都备好六面糊上纸的小长方休,将对应的两面涂相同的颜色。教学时,老师边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边提问长方体是什么,每个面之间的关系,一共多少个面。然后,老师再指引着学生查看其他部位,这样的课堂学生必须兴趣高涨,涌跃发言,非常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其中来。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再将知识点进行简单扼要地总结陈词,学生不仅从实践中了解了长方体,在理论上也对它有了一定的认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操作,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在数学传授中,老师不能仅仅只关注直观教学的作用,更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动手操作,仅教师的演示,若是学生没有自己操作一遍,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都自己亲自上手操作一次,调动多个感官来参与其中,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更充分的体会。在教学中,老师务必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亲自上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当中,渐渐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获取知识。如在讲圆锥的体积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事先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一个,并准备好一盆水,然后要求學生将空心圆锥装满水,先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里,连续倒3次,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再倒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里,连续倒3次,看看又发现什么问题,从而推出圆锥体的体积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