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否对数学感兴趣对其数学的学习影响重大。因此,想办法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这方面除了与老师的授课方式关系很大外,还与相应的思想教育也有关系。以下是本人对于小学生如何提高其数学爱好兴趣的一些简单想法。
  【关键词】兴趣;小学生;数学
  兴趣是指人们自主自发地想要去了解某种事物,寻找靠近及研究某种事物所抱有的心理意愿。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师应当全面引导学生去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从而学好数学。那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去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感兴趣”的状态呢?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精心设问,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们常常是由于注意到问题而产生思索的。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老师应当在关键的知识中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注意到这个疑难问题进而自主地去思考,产生弄懂它的兴趣,指导着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个疑难问题。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写“9、90、900”问哪位同学能使用合适的单位,使这三个数等值?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新奇,900总比90和9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深思。当得出“9元与90角、900分相等,9米与90分米、900厘米相等……”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疑问:怎样才能用同一方式表达上面的意思?学生一听立即展开思索,进而得出自己的答案:9元和9.0元、9.00元相等。最后,再提问9、9.0、9.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悬念,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运用直观方式来教导数学,不只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同时也会让理论原理更形象生动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能更好地把知识牵联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通过一个特例、一个类似的情况,使学生可以用眼睛看见、用手触摸到一样,让学生看到所学的知识是“一些显然的事实”。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应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育必然是师生同时在场的活动。在课堂里,要让学生将旧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地接纳新知识,使用已经学会的应用公式、定律去解答新的,还没有接触过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如在教授学生长方体这个知识点时,课前先要求同学们都备好六面糊上纸的小长方休,将对应的两面涂相同的颜色。教学时,老师边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边提问长方体是什么,每个面之间的关系,一共多少个面。然后,老师再指引着学生查看其他部位,这样的课堂学生必须兴趣高涨,涌跃发言,非常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其中来。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再将知识点进行简单扼要地总结陈词,学生不仅从实践中了解了长方体,在理论上也对它有了一定的认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重视学生操作,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在数学传授中,老师不能仅仅只关注直观教学的作用,更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动手操作,仅教师的演示,若是学生没有自己操作一遍,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都自己亲自上手操作一次,调动多个感官来参与其中,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更充分的体会。在教学中,老师务必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亲自上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当中,渐渐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获取知识。如在讲圆锥的体积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事先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一个,并准备好一盆水,然后要求學生将空心圆锥装满水,先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里,连续倒3次,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再倒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里,连续倒3次,看看又发现什么问题,从而推出圆锥体的体积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其他文献
【摘要】纸艺课目前还不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它却是一门集动手、动脑和想象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看似简单,却对小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如何激发孩子们对纸艺活动的兴趣?如何开发纸艺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如何提高孩子们的纸艺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纸艺课堂教学
一、情景呈现  大气运动是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中的主干知识之一。这部分内容原理性强、容量多、思维深度大,能够很好地反映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高考中,此类试题一般以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以高中地理未接触的新概念入手,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新名词、新概念、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理实践力”这个核心素养。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理效应,
【摘要】国学经典蕴含了古人洞察天地、感悟自然的心得和处世为人的哲学,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让学生借助经典这一载体,对于拓宽眼界和胸怀、提升气质和品格具有深远影响。诵读经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妤品格,培养学生的爱囯情操;诵读经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诵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多方面多途径入手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情趣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创设个性情境、欣赏作品词句、提出梯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结合信息技术拓展阅读资源,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趣阅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清代学者史震林提出,诗文有理、事、情、景,这四者都有自己的趣味,趣味指的是生气和灵机。也就是说,不管文本所写的内容是什么,它们都各
【摘要】提高數学教学实践能力,更新数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水平,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提高乡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提高乡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手段。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在广阔的乡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爷爷奶奶监护,自然就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文化层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让学生学习传统经典诗文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本文从认识作者,知悉意图;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理解为主,加深印象;放飞想象,启发思维;拓展延伸,积累运用五方面探索古诗文的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文;学习模式;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指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
初中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内容庞杂,点多面广,其所涉及的常考内容占总分值量的80%。学生若能立足课标,梳清脉络,掌握学法,就能促使地理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并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课标引领,且学且变化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地理学科在试卷结构和题型上出现了很大的调整——由原来的单一题型调整为两个题型: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
【摘要】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少一些讲授,回归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多一些体验,自主探究。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始终带着欣赏的目光关注幼儿,正确评价美术作品,保持幼儿美术的原创性。  【关键词】美术教育;主体性;大胆表现;保持原创性  《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倾向。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将数学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较好地运用是现在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能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摘要】综合实践课很容易滑入“只见活动,不见学习”的困局,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借助框架问题明确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来设计活动内容和流程、成果呈现与评价方式,根据目标来反思活动的经验得失与学习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目标意识;框架问题  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