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象性的行为实践活动,也是思想意识的运动传导过程。大学生在个性思想方面的显著差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用新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应对教育对象的新变化,遵循导向性、实效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紧扣时代热点扩展教学内容,梳理教材内容和理论框架。
[关键词]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意识引导下探索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1]。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有效开展,能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静态与动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与学双主体互动,既注重教学目的的贯彻、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任务与兴趣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理论素养和科研的提升。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贴近”,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
一、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问题式专题化是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设计出系列专题,然后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问题式针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问题,既可以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基本问题,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可以是现实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更可以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易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能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还非常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发展。所以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了广泛认可。
(一)有助力于更好地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
首先,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课时少、内容杂的特点。以本科生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中特课”)为例,根据课程设置,“中特课”占6个学分,96个课时,在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课时是最多的。但其教学大纲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广泛,可谓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包。因此,欲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全面、详尽地对“中特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采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有重点地进行深入讲解,其“少而精”的内容针对性,能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二)有利于促进授课教师的教研相长
本科生“中特课”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多个学科,而不同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等各不相同。若由同一个教师教授“中特”课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内容,必定有的部分内容讲解深度有限。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能够扬长避短,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专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一系列专题,任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专题相结合,从而解决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与教学内容多学科化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授课教师将所承担的教学专题讲深、讲透。第二,通过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教师不必对各个学科的浮光掠影式的追求,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兴趣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教学与科研互促相长。第三,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有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教师间的团队精神。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多位任课教师实际进行专业分工合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内容的线索,合成教学模块的方式,通过取长补短,实现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素质。
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的三个基本要求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通过专题系列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一)正确的政治导向,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任务,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之处在于,它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2]伴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诱导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社会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现象,部分本科生当中存在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所以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实效为本,即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紧密跟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每个专题都能不断跟进时事,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说服力,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的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有的专题库还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发生增加或删减变动。作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手段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不断完善其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增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注重整体性,包括教学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3]。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是指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要注重保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特征。如“中特课”,虽然不同的专题其讲授内容各有侧重,但在专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专题的内在统一性,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演变成各个专业知识堆砌的通识性教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是指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课专题式教学虽然由不同的教师按专题分工来进行讲授,但在专题设计、讲授时序、专题讲授环节的学生参与方式等等,课前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充分的沟通探讨,制订统一的实施方案,以增强各个专题之间的逻辑性,使不同专题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贯通,让学生能够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实践,不能由于专题式板块式授课,而使整体教学变成一盘散沙。 三、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實践证明授课教师的政治和专业素养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对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专题式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更难的理论深度,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时序性和整体性观念的基础上,塑造更高层次的时序性和更深刻的整体性的新观念,使之成为教与学的新纽带”[4]。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信仰,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要求其授课教师要能够不断适应信息瞬息万变的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储备。每一位授课教师要注重理论探讨、密切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能够将专题内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取得课堂教学效果。“中特课”教学大纲(2013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5]
(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专题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会更适合于采用如小组讨论、问答互动、演讲辩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事先按专题作准备,课堂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但在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和课题开放性的同时,必须把握好灵活之“度”,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在理论课教学中过度依赖视频等教学手段,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和严肃性。因此,在专题式教学授课中要处理好教学通俗化与理论深度化的问题,处理好课堂教学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阶段性与思想辅导持续性的关系
时间有限的专题化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该专题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学生被激发的对问题的学习兴趣可能继续,并可能产生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问,需要授课教师给予进一步的答疑解惑和指导。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而要做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教学平台,以及运用QQ、电子邮件、博客、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续。
总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能够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当然,仍存在许多有待完善改进之处,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章小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和专题化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2]刘淑兰.“概论”课中民生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5]卫志民.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和完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4]王晓宏.专题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4).
[5]白海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06).
[关键词]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意识引导下探索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1]。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有效开展,能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静态与动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与学双主体互动,既注重教学目的的贯彻、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任务与兴趣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理论素养和科研的提升。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贴近”,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
一、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问题式专题化是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设计出系列专题,然后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问题式针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问题,既可以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基本问题,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可以是现实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更可以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易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能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还非常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发展。所以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了广泛认可。
(一)有助力于更好地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
首先,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课时少、内容杂的特点。以本科生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中特课”)为例,根据课程设置,“中特课”占6个学分,96个课时,在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课时是最多的。但其教学大纲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广泛,可谓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包。因此,欲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全面、详尽地对“中特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采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有重点地进行深入讲解,其“少而精”的内容针对性,能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二)有利于促进授课教师的教研相长
本科生“中特课”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多个学科,而不同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等各不相同。若由同一个教师教授“中特”课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内容,必定有的部分内容讲解深度有限。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能够扬长避短,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专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一系列专题,任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专题相结合,从而解决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与教学内容多学科化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授课教师将所承担的教学专题讲深、讲透。第二,通过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教师不必对各个学科的浮光掠影式的追求,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兴趣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教学与科研互促相长。第三,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有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教师间的团队精神。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多位任课教师实际进行专业分工合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内容的线索,合成教学模块的方式,通过取长补短,实现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素质。
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的三个基本要求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通过专题系列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一)正确的政治导向,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任务,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之处在于,它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2]伴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诱导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社会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现象,部分本科生当中存在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所以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实效为本,即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紧密跟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每个专题都能不断跟进时事,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说服力,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的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有的专题库还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发生增加或删减变动。作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手段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不断完善其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增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注重整体性,包括教学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3]。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是指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要注重保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特征。如“中特课”,虽然不同的专题其讲授内容各有侧重,但在专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专题的内在统一性,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演变成各个专业知识堆砌的通识性教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是指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课专题式教学虽然由不同的教师按专题分工来进行讲授,但在专题设计、讲授时序、专题讲授环节的学生参与方式等等,课前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充分的沟通探讨,制订统一的实施方案,以增强各个专题之间的逻辑性,使不同专题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贯通,让学生能够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实践,不能由于专题式板块式授课,而使整体教学变成一盘散沙。 三、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實践证明授课教师的政治和专业素养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对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专题式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更难的理论深度,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时序性和整体性观念的基础上,塑造更高层次的时序性和更深刻的整体性的新观念,使之成为教与学的新纽带”[4]。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信仰,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要求其授课教师要能够不断适应信息瞬息万变的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储备。每一位授课教师要注重理论探讨、密切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能够将专题内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取得课堂教学效果。“中特课”教学大纲(2013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5]
(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专题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会更适合于采用如小组讨论、问答互动、演讲辩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事先按专题作准备,课堂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但在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和课题开放性的同时,必须把握好灵活之“度”,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在理论课教学中过度依赖视频等教学手段,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和严肃性。因此,在专题式教学授课中要处理好教学通俗化与理论深度化的问题,处理好课堂教学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阶段性与思想辅导持续性的关系
时间有限的专题化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该专题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学生被激发的对问题的学习兴趣可能继续,并可能产生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问,需要授课教师给予进一步的答疑解惑和指导。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而要做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教学平台,以及运用QQ、电子邮件、博客、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续。
总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能够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当然,仍存在许多有待完善改进之处,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章小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和专题化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2]刘淑兰.“概论”课中民生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5]卫志民.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和完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4]王晓宏.专题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4).
[5]白海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