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及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国是上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下来了,五千年而经久不衰,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是先进的。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得以更好地传承。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更好地成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打造好学校教育这块基地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只有对学生进行知识和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德育旨在寻找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激活青少年潜意识中的民族传统积淀,赋予当代学校德育以民族根基。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学校在培养人的同时,要以道德教育为主线,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事、做人。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利用升旗仪式、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的熏陶、激励、内化,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自律意识、自强意识等,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合力,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二)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教师节、国庆节、建队日、元旦等各种节日为契机,利用校园广播、板报、主题队会开展好活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促进了学生德育工作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
(三)营造好传统道德教育氛围。精心设计校园主题景观,“德育墙”、“文化走廊”,“校园一角”等,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编排好校园德育这本教材
学校德育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为他们奠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良好心理素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编排注重大局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时,一定要从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出发,进而上升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编排注重孝道文化。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编排注重仁爱本性。从善积德以担当任务。德育课堂应该从尊重每一个生命为出发点,对所有孩子有仁爱之心。学校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教师家访活动等方式动员学生家長收看有关家庭教育题材的影视节目,阅读相关书报,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护能力。
三、 把握好课堂教学这块阵地
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脚踏实地、勤劳苦干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首先应当是这种人。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这块主基地,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生根。
四、组织好实践锻炼这项活动
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组织好实践锻炼这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生中开展社会考察、智力扶贫、志愿者行动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思想上和知识上都收获很大,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在教学中应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逐渐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教育。
祖国的未来在孩子身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要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的是这些未来的花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
一、打造好学校教育这块基地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只有对学生进行知识和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德育旨在寻找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激活青少年潜意识中的民族传统积淀,赋予当代学校德育以民族根基。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学校在培养人的同时,要以道德教育为主线,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事、做人。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利用升旗仪式、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的熏陶、激励、内化,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自律意识、自强意识等,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合力,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二)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教师节、国庆节、建队日、元旦等各种节日为契机,利用校园广播、板报、主题队会开展好活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促进了学生德育工作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
(三)营造好传统道德教育氛围。精心设计校园主题景观,“德育墙”、“文化走廊”,“校园一角”等,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编排好校园德育这本教材
学校德育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为他们奠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良好心理素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编排注重大局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时,一定要从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出发,进而上升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编排注重孝道文化。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编排注重仁爱本性。从善积德以担当任务。德育课堂应该从尊重每一个生命为出发点,对所有孩子有仁爱之心。学校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教师家访活动等方式动员学生家長收看有关家庭教育题材的影视节目,阅读相关书报,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护能力。
三、 把握好课堂教学这块阵地
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脚踏实地、勤劳苦干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首先应当是这种人。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这块主基地,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生根。
四、组织好实践锻炼这项活动
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组织好实践锻炼这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生中开展社会考察、智力扶贫、志愿者行动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思想上和知识上都收获很大,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在教学中应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逐渐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教育。
祖国的未来在孩子身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要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的是这些未来的花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