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加强“四史”教育,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不同场合多次深刻阐述青年学生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四史”教育指明了路径方向。因此,加强新时代青年学生“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四史”学习中明悉历史进程、感悟历史成就、把握历史大势,是擦亮马克思主义基本底色的重要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四史”学习教育; 青年学生;路径
认识历史,牢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把握现在。加强青年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四史”学习教育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培育全局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关系到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初心使命型青年人才等重大使命。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制,坚持以史育人,打造“四史”育人新模式,创新环境媒介,充分激发历史资源活力等路径,以实现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激发爱国奋斗热情,在实践成才中砥砺品格的育人目标。
一、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論
学生“四史”教育的根本在于把握正确的导向,继而纠正四史教育中的价值观偏差。学生通过“四史”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及人民奋斗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各国所选择的道路,有助于学生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必然性、合理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决定态度,思想决定行动”,当代大学生处于中
外文化融合、信息传输密度及速度双高的社会环境中,利己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无用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等都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摇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甚至驱使其做出过激行为。在此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思路,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以辩证思维挖掘社会现象的本质,继而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继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立德为先,树人在后,这与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规律相契合。学生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唯有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的法律意识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素养,而专业的知识技术、综合能力等是“人”的附加价值,是其担任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四史”教育作为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教育,兼具了道德培养与技能培养的双重功能,通过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自觉提高道德素养、专业能力,继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道德观。同时,“四史”教育的激励、启发、熏陶、警示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以法律为约束、以社会公序良俗为准绳、以历史为参照进行行为决策,继而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四史”教育的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为青年学生“四史”教育提供组织架构、制度保障
第一,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展开工作。高校应优化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顶层设计,着力让“四史”学习教育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第二,严格落实党委领导负责制,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主要参与单位,宣传部、教务处等部门及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共同合作的培养体制,及时利用当地历史资源、地缘优势,挖掘学校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度。第三,要建设好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配套师资队伍,大力扶持一批研史项目、资金及优秀人才供给,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保证软硬件资源的有效配合,为青年学习“四史”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和教学资源。
(二)坚持以史育人,打造“四史”育人新模式
课程育人是推进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的首要举措,能够切实增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力和影响力,以历史情怀感染学生为重要切入,构建课程育人新模式。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将新时代条件下“四史”学习教育新要求融入到传统历史教育中,真正让思政课为学生学习“四史”发挥引领导向作用。第二,各类专业课教师要主动承担“四史”教学自觉,挖掘本专业课程里的“四史”教育元素,着重从多维角度凸显其政治导向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兴趣。第三,以课程育人为切入带动整个育人体系的“四史”学习教育成效提升,让其它各组成部分在看齐课程育人中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创新环境媒介,充分激发历史资源活力
“四史”学习教育要争取青年群体,必须要主动融合并创新利用环境媒介,着眼青年学生时尚化、新颖化、个性化的需求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第一,要重视主流媒体的喉舌作用,用电视台、报纸、视频网站、政府网址等对党中央和各地方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最新指示及时传达给广大青年学生。第二,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短视频、客户端等与青年学生密切关联的新媒体独特优势,赋予“四史”更具魅力的表现形式,让烈士纪念馆、名人故居陈列馆等主题教育基地走进人心,切实提升“四史”学习教育实效。第三,引导青年学生在重温红色经典中内化对“四史”的深刻认识,实现德育价值的同时也激发“四史”的生命力和存在感。
(四)建设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实施青年学生“四史”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的熏陶及环境的浸染,青年学生会形成铭记历史、以史鉴今的良好习惯。高校需要加强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结合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事件节点开展红色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四史”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可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提高青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07-01
[2]沙冰.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J].质量与市场,2020(16)
[3]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
[4]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
作者简介:贡连勇(1982年4月—),男,汉族,河北衡水,衡水学院统战科科长,高级政工师,硕士,署名单位(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学生社团建设
关键词:“四史”学习教育; 青年学生;路径
认识历史,牢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把握现在。加强青年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四史”学习教育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培育全局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关系到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初心使命型青年人才等重大使命。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制,坚持以史育人,打造“四史”育人新模式,创新环境媒介,充分激发历史资源活力等路径,以实现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激发爱国奋斗热情,在实践成才中砥砺品格的育人目标。
一、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論
学生“四史”教育的根本在于把握正确的导向,继而纠正四史教育中的价值观偏差。学生通过“四史”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及人民奋斗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各国所选择的道路,有助于学生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必然性、合理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决定态度,思想决定行动”,当代大学生处于中
外文化融合、信息传输密度及速度双高的社会环境中,利己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无用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等都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摇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甚至驱使其做出过激行为。在此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思路,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以辩证思维挖掘社会现象的本质,继而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继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立德为先,树人在后,这与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规律相契合。学生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唯有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的法律意识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素养,而专业的知识技术、综合能力等是“人”的附加价值,是其担任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四史”教育作为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教育,兼具了道德培养与技能培养的双重功能,通过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自觉提高道德素养、专业能力,继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道德观。同时,“四史”教育的激励、启发、熏陶、警示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以法律为约束、以社会公序良俗为准绳、以历史为参照进行行为决策,继而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四史”教育的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为青年学生“四史”教育提供组织架构、制度保障
第一,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展开工作。高校应优化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的顶层设计,着力让“四史”学习教育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第二,严格落实党委领导负责制,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主要参与单位,宣传部、教务处等部门及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共同合作的培养体制,及时利用当地历史资源、地缘优势,挖掘学校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度。第三,要建设好青年“四史”学习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配套师资队伍,大力扶持一批研史项目、资金及优秀人才供给,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保证软硬件资源的有效配合,为青年学习“四史”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和教学资源。
(二)坚持以史育人,打造“四史”育人新模式
课程育人是推进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的首要举措,能够切实增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力和影响力,以历史情怀感染学生为重要切入,构建课程育人新模式。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将新时代条件下“四史”学习教育新要求融入到传统历史教育中,真正让思政课为学生学习“四史”发挥引领导向作用。第二,各类专业课教师要主动承担“四史”教学自觉,挖掘本专业课程里的“四史”教育元素,着重从多维角度凸显其政治导向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兴趣。第三,以课程育人为切入带动整个育人体系的“四史”学习教育成效提升,让其它各组成部分在看齐课程育人中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创新环境媒介,充分激发历史资源活力
“四史”学习教育要争取青年群体,必须要主动融合并创新利用环境媒介,着眼青年学生时尚化、新颖化、个性化的需求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第一,要重视主流媒体的喉舌作用,用电视台、报纸、视频网站、政府网址等对党中央和各地方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最新指示及时传达给广大青年学生。第二,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短视频、客户端等与青年学生密切关联的新媒体独特优势,赋予“四史”更具魅力的表现形式,让烈士纪念馆、名人故居陈列馆等主题教育基地走进人心,切实提升“四史”学习教育实效。第三,引导青年学生在重温红色经典中内化对“四史”的深刻认识,实现德育价值的同时也激发“四史”的生命力和存在感。
(四)建设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实施青年学生“四史”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的熏陶及环境的浸染,青年学生会形成铭记历史、以史鉴今的良好习惯。高校需要加强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结合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事件节点开展红色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四史”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可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提高青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07-01
[2]沙冰.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J].质量与市场,2020(16)
[3]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
[4]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
作者简介:贡连勇(1982年4月—),男,汉族,河北衡水,衡水学院统战科科长,高级政工师,硕士,署名单位(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