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对中小学美术师资培养的影响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近百年高师美教专业发展的历史出发,就我国高师美教专业的招录方式对中小学美术师资培养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又以对湖南省五所高师美教专业与长沙市一所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的调研为事实依据,根据目前教育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关政策与经验,阐述了当下我国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师美教专业  招录方式  中小学美术师资
  从中国现代教育史说,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即美教专业①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目前中小学美术课改的不断深化,高师美教专业原有的招生与录取方式即招录方式所体现出的局限性与诟病也日益显露,并开始成为了该专业培养中小学所需美术师资人才联接的制肘因素,因而其招录方式已到了需要创新改革的时候了。
  一、原有招录方式适应与促进了我国当时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是解决与弥补了我国当时中小学缺少美术教师的需求。我国近代自1906年李瑞清②在两江优级师范學堂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后,紧接着全国各地有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以及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等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为我国的新式中小学堂分别培养了众多新美术师资人才,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拓荒的作用。自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许多工作都是百废待兴,教育系统亦是如此。因而当时我国政府对国内紊乱的教育系统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整,通过增设高等师范院校或在高等师范院校内增设美术师范专业,极大地适应与缓解了我国这一时期中小学对美术教师的需求。到1990年,全国高师美术系科以及普通高校美教专业的数量增长为1948年的30倍③,上千所高等院校的美教专业多方位、多层次地为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美术师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据中国教育数据库统计,到2018年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已达36.9万人,较十年前增长了118.3%④。纵观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高师美教专业不仅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而且也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基本满足与解决了我国中小学缺乏美术师资的问题。
  二是为我国高师美教专业的招录方式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范式。众所周知,高师美教专业的招录性质属于艺术高考的范畴,是各大艺术院校或各大院校艺术类专业对有志于从事艺术类职业或献身艺术教育事业的高三艺考生所举行的综合性的专业选拔事项。我国自1937年颁布的《艺术专科学校及大学艺术科系招收新生暂行办法》就为现代高师美教专业招录学生提供了最早的参照依据与范本。改革开放,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师美教专业的这种招录方式,除了个别高师院校曾短暂的增设过一个面试科目或目前少量定向农村师范生的特殊招录方式之外,基本招录方式未变,它与非师范类美术与设计专业一样:报名时间一致、考试科目一致⑤、录取时间一致等。所以说,它为我国高师美教专业的招录方式,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且可操作的范本或范式。
  二、原有招录方式已不适应我国当下对中小学美术师资培养的发展
  首先是生源从教意愿难辨。从教意愿是指美术师范生或美教专业生就读此专业最基本的素养要求或底线,也是该生专业发展和就业取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与保证,是实现其由普通学生向专业教师过渡的动力诉求。而现有招录方式造成生源从教意愿难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自20世纪末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各类高校的各种专业,包括高师美教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招生人数大幅度地逐年增长,但美教专业的招录却未能对生源的就业取向进行应有的征求自愿与把控。二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自主择业”或“双向选择”作了“曲解”或“误读”,导致不少艺考生中的“盲目跟风者”或“走投无路者”也误入美教专业。三是大量艺考生对美教专业的性质及其教师职业的认识肤浅。课题组曾对长沙市一所高考美术培训机构⑥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虽有七成的艺考生对美教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美教专业及其教师职业的看法多是能“带薪休假”或“工作稳定”“无考试压力”等的认识层面,至于对该专业及其教师职业所要承担的民族大业、历史使命及其在国民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则知之甚少。这些生源入学的状况,自然就造成了该专业生源从教意愿难辨以及在教师素养上存在着“先天不足”或参差不齐的难题。
  其次是增加了培养过程的难度与成本。生源的这种状况,自然就会无形中增加高师美教专业对其培养过程的难度与成本。因为这些“盲目跟风者”或“临阵变卦者”入校后,他们往往对于教师职业类的重要课程不是随便应付,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例如在学校安排的“三习”⑦等教育实训课程中,不少该专业生均为逢场作戏,其听课记录、教案、教育调查报告等不是东拼西凑的“胡言乱语”就是上网下载后“改头换面”的交差了事,其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三笔字和教学技能等也是“花拳绣腿”或“华而不实”。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了美教专业这些必修课程的正常开设,也降低了其应有的教学质量,更不用去奢望他们能将这些课程的学习内化为从教的动力与实际言行了。此外,这些师范训练不足、“其他小算盘没少打”的生源毕业时,就给高师美教专业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目前不少该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时遇到的尴尬局面就是明证。同时,这些求职艰难的局面及毕业生待业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地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质量工程”评估及其专业的社会声誉。所以我们认为,再沿用这种“老一套”的招录体制来选拔美术教师苗子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小学对于美术教师的要求了。
  再次是部分毕业生人才资源流失。人才和人力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我国自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的策略后,有些高师美教专业毕业生则误解为是可以学非所用的“乱”求职与就业,却不知这些策略的推出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下到基层学校去学以致用,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其结果是不少美教专业毕业生流向了其他行业,这是其一。其二,早在《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⑧中就显示美术学连续三年为红牌专业,这就意味着美教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未能应聘到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而相关文化系统或单位因岗位已满不招聘美术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则其另谋他业便是他们“走投无路”的必然选择。依据课题组对湖南省两所高师美教专业⑨的暗访调查,发现其毕业生初次教师的入职率约均为六成左右,其余毕业生则只能选择考研、报考公务员或者是自主创业、做网红、纹身师、淘宝电商等其他职业,甚至是在家待业。这些现象,即造成了美教专业有限教育资源的隐形流失,也造成了其毕业生资源的显性流失。   复次是一定程度的模糊与影响了本专业对接中小学美术教師培养的办学方向。求实地说,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未形成一套适应高师美教专业招录与培养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艺术院校招录与培养美术人才的模式,或者是以此模式为主外加一些教师职业类课程的“拼凑”模式。因而在高师美教专业的招生上即缺乏适应“师范性”的考试科目,在录取方式上也与其他非师范类的美术与设计专业一样,这就不仅一定程度地模糊与影响了艺考生对该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的认识,也一定程度地模糊与影响了该专业办学的“师范性”及其对接中小学美术师资培养的教育目标。自然,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就会出现偏向培养艺术家而非美术教师的现象或倾向,并被社会称之为“二美院”。而这些问题的“隐患”又不得不说与原有的招录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
  三、高师美教专业的招录方式亟待改革创新
  由上可见,为了更快地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更有效的推进高师美教专业的中国特色建设及为中小学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美术教师队伍,我们认为该专业的招录方式已到了亟待改革创新的时候。其理由如下:
  第一是现有的调研材料正在说明。2019年下半年,课题组对湖南省三所高师美教专业⑩依原有招录方式进来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就毕业后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分别为28.6%、35.9%、50.6%。这也就是说,除了一所高师该专业的学生有一半以上的人数毕业后可能会从事教师职业或教育工作外,其余两所高师该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可能会改行去从事别的职业。这个统计数据完全出乎课题组的预料,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似乎都不为过!
  第二是当下的发展机遇与国际教育形势正在迫切需求。今天,我国的高师美教专业正站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境遇之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形势对该专业招录方式的改革创新已提出了迫切要求。从国外看,不少发达国家为造就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都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举措。如在日本,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水准已逐步提高至了硕士课程的标准,其培养严格按照“大学设置标准”和“师资培养制度”的规定来执行,其课程突出了“以美术教育研究法为课程的支柱”的关键性特征等。再如在德国,小学、主体中学的美术教师大多为综合性大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除了要能上美术课之外,还需要能胜任其他一些课程的教学。他们大学毕业后要进行为期两年半的教育实习阶段,然后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取得教师合格证书。他们的中小学教师任教期间还需要不断地参加进修与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晋级、加薪以及每4年都需要接受校长、督导的评定,都与进修的成绩挂钩等。从国内看,党和政府非常关注教育事业以及人民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且颁发了一系列的教育国策与教育文件。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针对师范专业指出要“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我们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等;再如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也从中小学教师“输入”的源头上,就师范专业的办学、培养及质量做了三个等级的具体评价要求等。对于当下高师美教专业来说,这些有利的各种机遇及形势都将成为推动我国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改革创新的助燃剂,所以我们认为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的改革创新已是时不我待了。
  结语
  目前我国社会正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高师美教专业新的发展需求,新的发展需求又必将促进该专业创造新的成果,而专业招录方式的创新改革正是其迈出的第一步!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考试研究专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招生考试与录取的创新改革研究”的成果之一,编号:XJK018JKB017)
  注释:
  ①我们这里的高师美教专业泛指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内,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院校、艺术院校中开设有美术师范的本、专科专业.
  ②李瑞清(1867-1920年),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与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③参见张道森著.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50.
  ④参见中国教育数据库.
  ⑤这里的考试科目主要指各省普通高等学校美术与设计专业“联考”中的素描、速写、色彩三个入学考试科目,甚至有的院校组织的“校考”中还只有素描、色彩两个入学考试科目,但这些考试科目均不包括艺术院校美术与设计等专业的入学考试科目.
  ⑥即长沙众志美术培训学校。该校是经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批准开办的一所规模较大的民办美术高考学校.
  ⑦“三习”即师范专业教育实践课中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的简称.
  ⑧参见麦可思研究院.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16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03.
  ⑨即对湖南师范大学2015级、湖南理工学院2014级美教专业各一个毕业班学生的暗访调查.
  ⑩即长沙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
  参见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8~250,216~217.
其他文献
去年7月,我在四川美术馆有幸欣赏了“钦若苍穹——许钦松山水画展”。画展分为“化肇无极““钦崇大道”“关山迢递”“众妙攸归”四大部分,全面展示了许钦松山水画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让我激动、钦敬不已。许钦松的山水画,抒写岭南的旖旎风光,有独特的诗情画境。“盖山川风土者,诗人性情之根也。”品读许钦松的幅幅山水画,亦如品读篇篇诗文,让观者感受到博大雄浑的美学品格和时代精神。  艺术是个复杂的载体,是人的生命意
期刊
楷书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莫过于唐楷的影响力。因此一提到楷書,脑子里立刻出现“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书体形象,而且这些印象是根深蒂固的。应该说这种来自于感官的印象不是错误的,但也不完全正确。那么到底什么是楷书?楷书又包含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楷书?这是我们学习书法、特别是时下学习楷书的人一定要明白的事情。  一、楷书的书体范畴与发展演变  按照《辞海》的解释:“楷书也称‘正书’‘真书’‘正楷’
期刊
张玉波的书法创作状态一直轻松自在从容不迫。  自2005年客长沙以来,以编辑书画作品集和经营画廊为主要事务。在过眼湖湘及全国书画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浸润陶染;在编辑出版各式各样书画集册的思考中,沉潜抽绎,因此增长识见,积蓄审美。所以冗繁不暇亦临池不怠的精进勤勉,使其书艺藉此得以升腾——所谓思虑通神、下笔无滞!  张玉波的书法于二王、米元章、黄石斋处筑其根基,又于康南海、林散耳书法中探得消息,取其会心
期刊
摘要:互联网产品设计,越来越强调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新产品来说,用户研究一般用来明确用户需求点,帮助设计师选定产品的设计方向,对于已经发布的产品来说,用户研究一般用于发现产品问题,帮助设计师优化产品体验。用户研究可以向设计师展示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和完成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揭示产品与用户期望的匹配程度,帮助设计师确定产品的设计理念是否能够从目标市场中获益。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用户访谈
期刊
观刘德本的工笔花鸟画,如聆听丝竹,清雅之气扑面而来。他笔下的林深枝茂,鸠啾雀唧,或恬淡到极致,或朴拙中见奇崛,枝桠纵横并不芜杂;春日雪融,夏日绿荫,秋林萧索,暖冬暮色,大自然的季节轮回气象,正是画家精神气质的心象,也是一种艺术的真诚。  刘德本(笔名治宏)从事美术较其它画家有其独特的坎坷经历。认识他是在2005年初他由郴州市北湖区农业部门调入北湖区文联工作期间,在区文联工作必须广泛结交区域内的作家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展开分析和研究,他们虽年龄不相仿,载体呈現也不尽相同,但“笔下有神”是共性,把他们的作品汇集在一起,以求相互促进,共同探讨中国画创作的当代性、未来性,在展览中让观者近距离仔细揣摩他们各自的绝活与门道,感受他们的创作理念及其人格本真的张力,品读他们的艺术人生。  关键词:中国画 笔墨 张力  在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数字时代,时空概念不断压缩,大都市原有的中心地位也在逐
期刊
在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兼任陶艺教师的林墡瑛,其作品在陶艺领域以形色并进著称,浑厚硕大的陶体、披挂酣畅淋漓的釉色,为台湾当代陶艺标注出力与美的经典。  林墡瑛1951年出生于苗栗县大湖乡,父亲是当地知名木工师傅,但由于长期操劳,壮年不幸罹病,便提早自木工界退休;为了另谋出路,一家人因而搬离故乡至台北永和定居,由兄长姐接棒养家。排行老幺的林墡瑛,北迁后就读私立中兴高中,外型高挑、个性乐观的她,会读书,擅长
期刊
摘要:面对新传媒的崛起,我们要思考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传统中国画传播形式的挑战与拓展。高校传统中国画教学不仅要传播传统中国画的特质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要在拓展中尽可能地将传统文脉艺术与教学创新形式(新传媒、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扩大高校学生的视野与接受面,在传播中积累经验并完善教学工作。这样既快速全面地传播新的知识,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快速走向市场,使其成为应用型的全方位人才。  关键词:新型传媒
期刊
一、《黄香圃〈采芝图〉题咏集》  三勤堂颜文艺生活馆馆长颜贵中先生酷爱收藏书画,近来转向收藏古代书法拓本,其中不乏珍品。现介绍其藏品何绍基、沈葆桢等撰、书的《黄香圃<采芝图>题咏集》,请同道师友指正!  黄香圃,晋江人,咸丰年间曾任泉州、台湾太守。在泉州任职期间,恰逢倭寇骚扰福建沿海,他慷慨捐资组织乡勇抗击倭寇;在台湾任职期间,他政绩斐然。福建崇武遭遇 “饥馑之荒”之时,黄香圃首先在台湾倡导捐款“
期刊
李文进(以下简称李):张先生你好,我们认识并彼此了解已经很多年了。每次见到你,就想到你的篆书作品。今天很高兴看到你的新作,它带给我的气息令人振奋,视觉冲击力很强,总有要为你的书法发表一点我的心得体会的冲动,这是因为看到你在篆书笔法的创新上有了显著的成果,衷心地为你感到高兴。这显然是经过长期思考后的结果,我为此很感兴趣,请你谈一谈你的创体会。  张晓东(以下简称张):创新谈不上,还只是一点有意义的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