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来自世界各地,社会文化多样复杂,对美国的描述出现了许多隐喻,而一个正确的隐喻有助于了解研究美国社会的复杂性。
关键词:种族,根,美国精神,大树
美国自1776年独立战争之后独立出来,但并没有立刻建国,1777年通过《联邦条款》,结成“美利坚联邦”的联盟,共十三个州,依然没有形成政治统一的国家。各个邦从形态上看,有点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小国,尽管联盟有着协调各邦的作用,但这个联盟实际上是松散的,还没有国家的实质意义。
就这一点来说,与中国等其他国家建国是史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邦之間矛盾冲突和问题越来越多,同时对于防止外侵,维护各邦利益等问题的出现,联盟已经解决不了,此时就有人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颁布了《宪法》,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建国。回过头去看,可以说美国是商量出来的国家,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在谈判桌上获得的,谈判桌上形成共同的共识,在权威性和稳定性上显然更胜一筹,这也就决定了美国《宪法》至今为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没有人能够撼动。
想要了解美国,首先了解美国的发展史,我们都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至少从人口来源上来说确是这样。于是有一种观点,就是把美国隐喻为“大熔炉”“披萨饼”“沙拉碗”等。这些隐喻其实内涵上并无区别,较为形象的描述了美国社会,人口,文化组成的表层形态。事实上,今天美国原土著印第安人占有非常少的比例,过度追溯这片土地最早进行生产活动的那部分历史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今天的美国人口组成为欧裔美国人62.1%,拉丁裔17.4%,非裔美国人13.2%,亚裔5.4%等。从人口来源来看美国就是世界各地的人在这片土地的聚集地,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地,从这一点来看,将美国人隐喻成“大熔炉”似乎说得过去,但我认为如果深入研究美国历史,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想当然的隐喻,这是一种对美国社会,人口,文化组成的表层形态的描述,也就是仅停留在美国种族人口来源的认知上,并没有表述这些集合元素的联系性。可以看出这种认知是具有片面性的,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合理性。
首先,无论是研究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与内涵,还是文化或宗教信仰。都该从人开始研究,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一切也要在人身上体现
美国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世界各地的人移民进入美国。从《美国种族简史》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到美国人口的组成与历史来源。
第一代爱尔兰人:穷困潦倒、苦力谋生;德国人:穷苦农民、勤俭节约;
第二代爱尔兰人:稍有好转、资本积累;德国人:技工为主、成为业主;
第三代爱尔兰人:接受教育、成为富翁;德国人:精英阶层、科学家学者;
第四代爱尔兰人:从政、肯尼迪为代表。
而第一至四代犹太人、华人、黑人的特点则分别为:勤劳但遭受排挤,通过家庭作坊成为老板,重视教育;淘金热进入,遭受排挤,通过勤劳和教育成功;被贩卖进入,受歧视,发展史即血泪史
除以上种族之外,美国还有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等。他们也都特点不同,有的刻苦勤劳,重视教育,节制自律,自由散漫。他们的身上是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社会就像是一个“大熔炉”。这便是其合理性,但是“大熔炉”“沙拉碗”只是代表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但美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在各个领域跑世界的超级大国,并不是靠着这些简单的聚集,其中是有共同的根和美国文化的。如果只是不同种族和集合体,没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内核,美国是成不了超级大国。
如果非要给美国找一个合适的隐喻,在我看来,因该是“一棵嫁接着许多种树的大树”:不同的树嫁接到同一棵树树上,这些树有的果实丰硕,有的枝叶茂密,有的花开艳丽,有的香气宜人,也有形状古怪,甚至果实有毒。他们虽然各自开花,各自结果,生命却连接在一起,有共同的根,吸收着共同的养分,同时也抵抗着共同的风沙。
那么这个根在哪里? 精神又是什么?是什么作为纽带在联系整个美国社会?
人们往往认为美国建国时间短,是个年轻国家,只有物质文明,而精神文明匮乏,其实不然,要说历史,美国是世界上最老的现代民主共和国。而且在历史的长河里,在美国那片土地上,尽管没有绚丽多彩的文化诞生,但这不能说明美国的文化浅薄。人是文化的载体,换句话说有人就有文化。
最早建立美国的欧洲人经历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具有冒险精神,崇尚自由主义,这些人承载着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文化,宗教革命,人权主义,启蒙运动等文化随着这些人一同来到美国,此时的美国文化从欧洲那里接过欧洲现代化的接力棒,并以此为基石建立美国。美国宪法里的核心便是自由主义。美国是一个谈判桌上谈来的国家,自由主义正是这些谈判者的共识,他们将其写入宪法,内心的精神追求同法律核心达成一致,便构成了美国人的根,可以说,美国《宪法》就是美国人的根,不管来自那里的移民者,都承认信奉,且追求这一点,尽管他们是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基于自由主义,在人人都拥有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不同种族的特点不同,发展结果也就不同。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碰撞,产生出新的美国文化。简单就饮食而言,美国的中餐馆的菜和中国的中餐馆的菜截然不同,这就是中国文化在美国环境碰撞融合的结果。其他文化也是这样,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文化。
这样一代代传承,美国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文化架构,构建了属于美国人的归属感,这种差异化认同,更是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包容性。
所以说他们更像一棵嫁接着不同树的大树,各种族有各自宗教,文化,百花齐放。基于同一个根,不同枝丫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却也吸收共同的养分,共吹着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暖风。
参考文献:
[1]资中筠.美国十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托马斯索威尔著,沈宗美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侯敏:(1995—),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15级在读本科生。
关键词:种族,根,美国精神,大树
美国自1776年独立战争之后独立出来,但并没有立刻建国,1777年通过《联邦条款》,结成“美利坚联邦”的联盟,共十三个州,依然没有形成政治统一的国家。各个邦从形态上看,有点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小国,尽管联盟有着协调各邦的作用,但这个联盟实际上是松散的,还没有国家的实质意义。
就这一点来说,与中国等其他国家建国是史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邦之間矛盾冲突和问题越来越多,同时对于防止外侵,维护各邦利益等问题的出现,联盟已经解决不了,此时就有人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颁布了《宪法》,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建国。回过头去看,可以说美国是商量出来的国家,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在谈判桌上获得的,谈判桌上形成共同的共识,在权威性和稳定性上显然更胜一筹,这也就决定了美国《宪法》至今为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没有人能够撼动。
想要了解美国,首先了解美国的发展史,我们都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至少从人口来源上来说确是这样。于是有一种观点,就是把美国隐喻为“大熔炉”“披萨饼”“沙拉碗”等。这些隐喻其实内涵上并无区别,较为形象的描述了美国社会,人口,文化组成的表层形态。事实上,今天美国原土著印第安人占有非常少的比例,过度追溯这片土地最早进行生产活动的那部分历史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今天的美国人口组成为欧裔美国人62.1%,拉丁裔17.4%,非裔美国人13.2%,亚裔5.4%等。从人口来源来看美国就是世界各地的人在这片土地的聚集地,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地,从这一点来看,将美国人隐喻成“大熔炉”似乎说得过去,但我认为如果深入研究美国历史,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想当然的隐喻,这是一种对美国社会,人口,文化组成的表层形态的描述,也就是仅停留在美国种族人口来源的认知上,并没有表述这些集合元素的联系性。可以看出这种认知是具有片面性的,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合理性。
首先,无论是研究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与内涵,还是文化或宗教信仰。都该从人开始研究,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一切也要在人身上体现
美国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世界各地的人移民进入美国。从《美国种族简史》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到美国人口的组成与历史来源。
第一代爱尔兰人:穷困潦倒、苦力谋生;德国人:穷苦农民、勤俭节约;
第二代爱尔兰人:稍有好转、资本积累;德国人:技工为主、成为业主;
第三代爱尔兰人:接受教育、成为富翁;德国人:精英阶层、科学家学者;
第四代爱尔兰人:从政、肯尼迪为代表。
而第一至四代犹太人、华人、黑人的特点则分别为:勤劳但遭受排挤,通过家庭作坊成为老板,重视教育;淘金热进入,遭受排挤,通过勤劳和教育成功;被贩卖进入,受歧视,发展史即血泪史
除以上种族之外,美国还有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等。他们也都特点不同,有的刻苦勤劳,重视教育,节制自律,自由散漫。他们的身上是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社会就像是一个“大熔炉”。这便是其合理性,但是“大熔炉”“沙拉碗”只是代表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但美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在各个领域跑世界的超级大国,并不是靠着这些简单的聚集,其中是有共同的根和美国文化的。如果只是不同种族和集合体,没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内核,美国是成不了超级大国。
如果非要给美国找一个合适的隐喻,在我看来,因该是“一棵嫁接着许多种树的大树”:不同的树嫁接到同一棵树树上,这些树有的果实丰硕,有的枝叶茂密,有的花开艳丽,有的香气宜人,也有形状古怪,甚至果实有毒。他们虽然各自开花,各自结果,生命却连接在一起,有共同的根,吸收着共同的养分,同时也抵抗着共同的风沙。
那么这个根在哪里? 精神又是什么?是什么作为纽带在联系整个美国社会?
人们往往认为美国建国时间短,是个年轻国家,只有物质文明,而精神文明匮乏,其实不然,要说历史,美国是世界上最老的现代民主共和国。而且在历史的长河里,在美国那片土地上,尽管没有绚丽多彩的文化诞生,但这不能说明美国的文化浅薄。人是文化的载体,换句话说有人就有文化。
最早建立美国的欧洲人经历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具有冒险精神,崇尚自由主义,这些人承载着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文化,宗教革命,人权主义,启蒙运动等文化随着这些人一同来到美国,此时的美国文化从欧洲那里接过欧洲现代化的接力棒,并以此为基石建立美国。美国宪法里的核心便是自由主义。美国是一个谈判桌上谈来的国家,自由主义正是这些谈判者的共识,他们将其写入宪法,内心的精神追求同法律核心达成一致,便构成了美国人的根,可以说,美国《宪法》就是美国人的根,不管来自那里的移民者,都承认信奉,且追求这一点,尽管他们是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基于自由主义,在人人都拥有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不同种族的特点不同,发展结果也就不同。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碰撞,产生出新的美国文化。简单就饮食而言,美国的中餐馆的菜和中国的中餐馆的菜截然不同,这就是中国文化在美国环境碰撞融合的结果。其他文化也是这样,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文化。
这样一代代传承,美国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文化架构,构建了属于美国人的归属感,这种差异化认同,更是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包容性。
所以说他们更像一棵嫁接着不同树的大树,各种族有各自宗教,文化,百花齐放。基于同一个根,不同枝丫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却也吸收共同的养分,共吹着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暖风。
参考文献:
[1]资中筠.美国十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托马斯索威尔著,沈宗美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侯敏:(1995—),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15级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