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思想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诠释,它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使我们受益至今。本次研究,探索如何将传统的国学精神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供适合高职院校国学文化教育方案,推进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取得更好地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一、国学及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意义
国学,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是指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较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197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就“国学”的两种含义作过解释。其一,“或称‘国故’即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其二,“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之学校,而后世国学为京师官学之通称,尤指太学和国子学”。本课题组研究的国学乃是指第一项的内容。从传统意义来讲,国学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总体说来,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五千年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通过丰富的形式留存下来,这些经典论及孝悌、诚信、友善等道德伦理和规范,以其通俗性、可读性、隽永性流传于世,渗透在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中,供后人学习和领悟。作为高职院校一名思政课教师,应敏锐的捕捉到这些信息,使之为高校德育所用,并能够切实提升德育效果。
截止2012年5月,全国已有1288所高职院校,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学制三年,且真正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两年半,大量的时间用在专业实践上。因此,高职院校大多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进入学校认为自己是来学习一技之长的,他们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更容易产生对国学学习的困惑、畏难情绪。然而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所以,探索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国学教育的有效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内容及可操作性
国学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国学课不能全盘选用。应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对国学内容进行取舍。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经验,对国学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础教育
近几年来,通过《思政》课堂授课,笔者发现当前许多理工科类大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非常匮乏。过早的文理分科,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现代社会网络的广泛运用使他们当中很多人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高考的压力也使学生们没有时间去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概论》课堂上,甚至有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国体、政体都分不清楚。清代杰出思想家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鉴于以上情况,我们的国学教育应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先从基础教育着手。例如利用新生入学宣传教育,规划出高职学生必须观看的50部了解中国的影视资料片,规划出高职学生必须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到社会中去学习国学文化和了解自己国家的地域差异、真实民生。
(二)将国学教育向高职专业领域拓展
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四大系,其中以建筑系为例,建筑学许多课程中包含着国学博大精深的思想。《易经.乾卦象辞》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胸怀博大、顺应自然之辨证关系。正因这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中国建筑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其中典型代表是北京的天坛。强调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相互映衬。国学的基础是《四书五经》,而《四书五经》以易经为首,目前中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玄学、易经课程。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也可借鉴效仿,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将部分国学知识引进课堂。国学博大精深,对于全面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宝库。如儒家的“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国学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精神,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所以确立国学教育在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进而构建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用人单位认可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失为高职院校的一大亮点。
(三)以主题讲座为主,创新授课形式
主题讲座内容明确又丰富,一次可一个主题。以《论语》为例,可分为《论语》处事篇、《论语》交友篇、古今观礼等,使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学院基础教学部成立了“上善大讲堂”以师说论道、名师讲坛、经典诵读,定期的向全院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充盈了人文修养,提升科学素养,传承国学精髓,打造学院思想交锋、人文交流前沿阵地。其形式不拘一格,成为师生喜爱的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初步尝试,“上善大讲堂”已经成为师生心目中有品质的校园文化沙龙。除此之外,结合中国传统节假日,社会热点话题等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讲座,都能深入浅出的将国学知识普及深入人心,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国学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对中国国学文化、传统文化及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拓视野,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雅情操,提升人文素质、发掘创新思维。学院成立图文信息协会,通过每天早晨诵读经典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宣传传统文化,使全院师生接受了人文精神熏陶。
通过实践和探究,理论与实操相联系,把“国学”教育融入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体验,尝试理解、认同国学,并将国学精神影响日常行为举止,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孟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理论创新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10.
[2]荆清霞.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及运用[J].科技导刊,2013.13.
[3]余景波.一种顾及多种因素的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方案[J].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思政教研室)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一、国学及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意义
国学,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是指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较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197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就“国学”的两种含义作过解释。其一,“或称‘国故’即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其二,“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之学校,而后世国学为京师官学之通称,尤指太学和国子学”。本课题组研究的国学乃是指第一项的内容。从传统意义来讲,国学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总体说来,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五千年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通过丰富的形式留存下来,这些经典论及孝悌、诚信、友善等道德伦理和规范,以其通俗性、可读性、隽永性流传于世,渗透在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中,供后人学习和领悟。作为高职院校一名思政课教师,应敏锐的捕捉到这些信息,使之为高校德育所用,并能够切实提升德育效果。
截止2012年5月,全国已有1288所高职院校,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学制三年,且真正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两年半,大量的时间用在专业实践上。因此,高职院校大多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进入学校认为自己是来学习一技之长的,他们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更容易产生对国学学习的困惑、畏难情绪。然而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所以,探索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国学教育的有效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内容及可操作性
国学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国学课不能全盘选用。应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对国学内容进行取舍。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经验,对国学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础教育
近几年来,通过《思政》课堂授课,笔者发现当前许多理工科类大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非常匮乏。过早的文理分科,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现代社会网络的广泛运用使他们当中很多人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高考的压力也使学生们没有时间去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概论》课堂上,甚至有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国体、政体都分不清楚。清代杰出思想家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鉴于以上情况,我们的国学教育应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先从基础教育着手。例如利用新生入学宣传教育,规划出高职学生必须观看的50部了解中国的影视资料片,规划出高职学生必须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到社会中去学习国学文化和了解自己国家的地域差异、真实民生。
(二)将国学教育向高职专业领域拓展
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四大系,其中以建筑系为例,建筑学许多课程中包含着国学博大精深的思想。《易经.乾卦象辞》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胸怀博大、顺应自然之辨证关系。正因这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中国建筑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其中典型代表是北京的天坛。强调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相互映衬。国学的基础是《四书五经》,而《四书五经》以易经为首,目前中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玄学、易经课程。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也可借鉴效仿,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将部分国学知识引进课堂。国学博大精深,对于全面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宝库。如儒家的“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国学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精神,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所以确立国学教育在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进而构建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用人单位认可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失为高职院校的一大亮点。
(三)以主题讲座为主,创新授课形式
主题讲座内容明确又丰富,一次可一个主题。以《论语》为例,可分为《论语》处事篇、《论语》交友篇、古今观礼等,使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学院基础教学部成立了“上善大讲堂”以师说论道、名师讲坛、经典诵读,定期的向全院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充盈了人文修养,提升科学素养,传承国学精髓,打造学院思想交锋、人文交流前沿阵地。其形式不拘一格,成为师生喜爱的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初步尝试,“上善大讲堂”已经成为师生心目中有品质的校园文化沙龙。除此之外,结合中国传统节假日,社会热点话题等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讲座,都能深入浅出的将国学知识普及深入人心,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国学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对中国国学文化、传统文化及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拓视野,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雅情操,提升人文素质、发掘创新思维。学院成立图文信息协会,通过每天早晨诵读经典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宣传传统文化,使全院师生接受了人文精神熏陶。
通过实践和探究,理论与实操相联系,把“国学”教育融入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体验,尝试理解、认同国学,并将国学精神影响日常行为举止,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孟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理论创新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10.
[2]荆清霞.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及运用[J].科技导刊,2013.13.
[3]余景波.一种顾及多种因素的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方案[J].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思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