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课文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于是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但文言文要考,这也是事实,并且占的比重不小。文言文的存在不只是为了考试,还有着传承问题、文化问题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等等。作为老师,必须去教文言文,并且要尽可能地去教好文言文,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文言文。在新课标倡导人人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意见指导下,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我浅谈一下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想法。
首先,要结合历史与背景知识,以此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新课之前,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注意每节课的课始。其目的是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 ,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与历史事件互相关联 。在解讲《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我就先把秦、晋围郑的背景先用故事的形式在课前大肆渲染了一番,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后来楚国失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抓住了这个契机,顺利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
其次,强化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多年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然后课内精读,我会进行范读,再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讲完课文又进行齐读; 最后背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全文背诵。这样一个循环下来,课文不讲解,学生也就明白了一大部分了。讲解《鸿门宴》时,我先范读了樊哙闯帐这一段,这部分情势紧急,樊哙却有条有理,语气急促却昂扬不阿,表现出樊哙的愤怒,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樊哙的忠诚与耿直。然后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自己是扮演项羽还是刘邦大家都有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一试,最后由大家推举认为比较适合的同学来朗读,一节课下来课文只读了一遍,但是效果相当不错,在诵读的过程中已感知了文言文的用词特点、句式结构、语言习惯、语气句读、情感态度等等。课文讲完后虽然没有达到人人能背诵的标准,但是学生动不动就开始使用文言词汇进行交流,上厕所时居然说起了“如厕”,争吵时还会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课文中的内容已深入其心,这也就达到了文言学习的一部分目的了。
然后,积累基础知识 ,回归文言,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要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一些文言知识。尤其是高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方法,注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词义的差异、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从中摸索出规律。
每讲解完一课,我就会指导学生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记忆也更有条理,下一篇文章有类似的情况就进行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由此引导学生自主找出语法规律,从而实现学生更多更好地积累文言词汇的目的。
总之,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巩固迁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除了指导学生去记诵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情感”先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好文言文,让祖国灿烂瑰丽的文化艺术弘扬光大于今天。
首先,要结合历史与背景知识,以此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新课之前,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注意每节课的课始。其目的是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 ,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与历史事件互相关联 。在解讲《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我就先把秦、晋围郑的背景先用故事的形式在课前大肆渲染了一番,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后来楚国失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抓住了这个契机,顺利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
其次,强化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多年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然后课内精读,我会进行范读,再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讲完课文又进行齐读; 最后背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全文背诵。这样一个循环下来,课文不讲解,学生也就明白了一大部分了。讲解《鸿门宴》时,我先范读了樊哙闯帐这一段,这部分情势紧急,樊哙却有条有理,语气急促却昂扬不阿,表现出樊哙的愤怒,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樊哙的忠诚与耿直。然后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自己是扮演项羽还是刘邦大家都有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一试,最后由大家推举认为比较适合的同学来朗读,一节课下来课文只读了一遍,但是效果相当不错,在诵读的过程中已感知了文言文的用词特点、句式结构、语言习惯、语气句读、情感态度等等。课文讲完后虽然没有达到人人能背诵的标准,但是学生动不动就开始使用文言词汇进行交流,上厕所时居然说起了“如厕”,争吵时还会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课文中的内容已深入其心,这也就达到了文言学习的一部分目的了。
然后,积累基础知识 ,回归文言,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要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一些文言知识。尤其是高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方法,注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词义的差异、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从中摸索出规律。
每讲解完一课,我就会指导学生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记忆也更有条理,下一篇文章有类似的情况就进行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由此引导学生自主找出语法规律,从而实现学生更多更好地积累文言词汇的目的。
总之,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巩固迁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除了指导学生去记诵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情感”先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好文言文,让祖国灿烂瑰丽的文化艺术弘扬光大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