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说事

来源 :市场观察·广告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的一个下午,老潘雷打不动地来到SOHO小报网的聊天室,开始他每周五的例行网络聊天。SOHO小报网做过一个统计,每周来跟老潘聊天的人有三分之一是记者,每周的固定聊天,也就成了老潘的新闻发布会,他说:“我对媒体一直深怀敬畏,再小的报纸,也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比一个人挨个宣传省力多了。所以,只要可能,我都会尽量满足媒体的采访要求,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热门话题等等。企业发展哪能离得开媒体,为了企业牺牲我一个好了,苦点儿、累点儿,不算什么,何况还可以苦中寻乐。”潘石屹说这翻话的时候,依然挂着招牌式的微笑,对他来说,又完成了一个营销过程。
  
  特立独行
  
  “媒体推广一定要有事情。我想了一下,这两年我们最感谢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邓智仁,另一个是任志强。这两个人虽然开始来者不善,但最后都帮了我们的大忙。”老潘说的“媒体推广”指的是大多是公关推广,而潘石屹利用危机公关已经成为公关界经典案例。
  1999年8月,邓智仁利用潘石屹“末位淘汰”制度的压力,借老潘在外地开会的时机,挖走了现代城23名销售,其中还有四名销售副总。潘石屹后来回忆说,是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性丑闻给了他启发,他认为应该公开真相,争取理解,而不是遮遮掩掩。半夜三点,潘石屹把推广经理叫起来,交给他一封信——《现代城的四名副总监被高薪挖跑》,并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和《精品购物指南》上都买了半个版的广告,把这封信发了出去。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2000多销售人员来到SOHO现代城应聘,SOHO现代城的知名度一下子提升起来。
  2000年1月8日,SOHO现代城开盘认购。北京的一月滴水成冰,但长安街上却连夜排起了等待购买的长龙。前三天每日销售额都过亿元人民币。
  2月20日,潘石屹邀请华远的老板任志强参观SOHO样板间。任志强回去以后,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朋友之间的交流——潘总请我看现代城样板间》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认为:从概念来讲,SOHO这种物业类型办公不像办公,居住不像居住,属于非牛非马的怪胎,设计上也就是草稿想法。从技术方面看,采光、通风、安全、隐私、能源样样有问题。潘石屹随即写了回信,题目叫《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二道贩子”给“菜农”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发展商希望能做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和中国的电影一样走到国际上获奖的愿望。
  3月8日,《北京青年报》和《财经时报》同时以大版面刊登了这两封信,潘任之争正式被推向社会。一时间,SOHO又一次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4月5日,《财经时报》发表《SOHO,你蒙谁?》,指出:SOHO其实是并不是时尚,而是设计怪胎,发展商宣传SOHO是在误导市场。
  4月7日,《精品购物指南》发表文章:“SOHO现代城是作为写字楼立项的项目”,是“在市场危机中摇身而变为住宅”的。
  潘石屹说:“批判现代城的大致有三种人,第一种就是像任志强这样的人,非常直接,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批评,因为这可以看作进步的原创力量。对于他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五五开,比如说:他很早的时候就和我讨论过关于精装修的房子好不好卖的问题,还有关于物业管理的问题以及SOHO现代城设计上的一些问题,有些有一定的道理,有一些是属于观念的差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惯性,这也可以理解的;第二种是一般的客户对象,大多根据流行的品位对现代城作出批评还有一种是竞争对手,或许是出于嫉妒和不服气的心理,有些批判显得不聪明甚至是可笑,对这些,我不会在意。”
  潘石屹把这些批评意见收集编成一本装裱精美的书出版,书名为:《投诉潘石屹、批判现代城》。同时,还在业界破天荒提出“无理由退房”。这一下,SOHO反而变得炙手可热,好像如果谁不SOHO谁就不时尚了。
  1999年年底,SOHO全年的销售额达到18.9亿元。当年北京万科全年销售额在3个亿左右,万通4个多亿,华远10个亿。那场震惊北京楼市的跳槽事件是SOHO中国发展历程上非常关键的一件事。说它关键,不光是因为这件事差点断送了现代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媒体和公众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向了现代城和潘石屹,使现代城成了著名楼盘,使潘石屹成了著名人物。
  
  注意力经济
  
  “每当你在电视或者杂志上看见他们,他们通常的穿着是别致的‘上海滩’式的时装:潘戴着黑边工艺眼镜,可能穿的是丝质的外套;而张的双眼正上方的一缕青丝则染成淡褐色,无袖亚麻上衣,收紧的中式领口,配蝶形钮扣。他们看起来像是艺术品交易商或者电影制片人。”《纽约客》杂志如此描述潘石屹和张欣。
  “现在的商人有个误解,认为传播就是一定要说自己的商品如何好。其实在广告满天飞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会让人反感。所以我觉得先应该把人家的注力吸引过来,这个东西好不好、要不要,需要人家自己来判断。这是两步,不能把这两步事情一步做完”,潘石屹说。
  《连线》(Hot Wired)杂志报道:注意力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它基于当信息本质上无限时,对它的需求受到了人类每天工作时间的限制。
  一般注意指的是人们对一定客体关注的持续程度,而注意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也即并不仅仅指对人们以外的对象进行关注,而注意力经济就是集中研究的就是,在信息无限供给的情况,注意力资源如何更好的分配及使用。
  老潘没有这么高深的理论,可在实践上,老潘把人们的注意力发挥到极致:
  潘石屹是最早注重网络传播的地产商人,甚至他的“SOHO"就是一种网络生存的方式——居家与办公的融合。从去年开始,每周五下午是潘石屹的网络聊天时间,雷打不动,只有数得出的几次,由于生病和出国原因而取消。“博客”的成功让潘石屹看到了互联网的全民参与性。他把自己SOHO网站增加了博客功能,拉来各种文化名人进驻,带动人气。现在这个博客已经是国内最热门的博客站点了。
  《SOHO小报》从客户通讯做到现在的新都市读物。有很重的人文气息与思考性,而不是洋溢着生活的欲望。这份非营利性刊物的功能似乎不是很明确,文章大多来自各类名人,文字质量亦参差不齐,建筑评论家史建说:“这是新都市读物中最靠近旧有文化杂志的一种。”
  《SOHO小报》最近结集出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圈子》。杨葵说:“人人都有一张交友网,时间一长,慢慢就形成左一个右一个的圈子——演艺圈、娱乐圈、白领圈、CEO圈、作家圈……一圈套一圈,环环相扣,形状很像奥运会的五环图案。”
  与潘石屹合作的建筑师,一直是个明星团队。从和张永和合作“山语间”开始,有山本理显、扎哈·哈地德、承孝相、严迅奇、彼得·戴维森等等。在他身后的这个明星团队,自然是媒体追逐的对象。
  “有人说,一个盖房子的,老把自己搞得跟电影明星似 的。还有人说我是‘小燕子’,我说,我不是‘小燕子’,我是章子怡!”潘石屹毫不避讳自己的商业意图。他说,“北京楼盘推广费用占楼盘销售的百分之二、三,而我花在推广宣传方面的费用只是相当小的数字,可是效果却很好。说我善于表演,其实只是商业的需要。你不出去表演没人知道你,房子就卖不出去了。”
  
  娱乐式行销
  
  中央电视台说:“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国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
  吸引眼球的人和公司结合在了一起,SOHO中国的营销获得了成功。也许,娱乐行销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以更快速度、更高效率,找到高品质、有需求的客户群体。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
  老潘一直是娱乐圈的活跃人物,摩托罗拉、IBM、SONY、LG电视广告片他都拍过。从办杂志、建博客、出书、签售、拍广告,到去年充当“男一号”和梅婷大演情感戏,无论是网站评奖,还是地产展会,老潘都“比明星还明星”。
  潘石屹说:“没有什么不能娱乐!生活、做事都应该抱着轻松愉快的态度。房地产商关注建筑本身很狭隘,以‘娱乐’的态度做产品,用亲和力带动我的项目销售。”
  “开始的时候房子卖不出去,就要打广告,后来由于边际效率递减,我就反复思考”,潘石屹回忆说,“看国外一些产品成功的经验,它们都是非常注重传播和推广,甚至不光是产品和企业注重推广,就连慈善事业都必须要注重推广。比如为艾滋病捐款,请来一个好莱坞明星做现身说法,认捐的人就上门了”。
  在很多时候,潘石屹一直是采取高调的方式扩张传播。但潘石屹不同于当年的陈家刚,他更善于解决世俗的问题,利用现实矛盾,在很低的位置制造更大的传播力。
  著名建筑师库哈斯有一本写建筑的书,他讲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最好的建筑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做开发商,也离不开时代精神,如果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那么做出来的东西就跟小孩子搭积木差不多,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最需要的,也不会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标志性的产物。
  现代城的推广费用是总营业额的1.5%,后来缩减到1%,现在只有0.6%。至少有0.4%是我‘娱乐’省下来的。”老潘自豪的接着说:“我的角色是商人,商人对应的是客户。你只要满足你的一类客户就可以了。你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作为政府,它对应的名词是老百姓,是所有的人。作为电影演员,对应的就是观众。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的话,就是现代城三千套房子。只要有三千户人家来购买,他们心满意足地购买,他觉得值,就足够了。”
  SOHO与潘石屹的故事更像一个媒体故事,一个关于娱乐、秀场与社交的故事。人们对于潘石屹八卦的兴趣,远远高于他纳税是第一还是第二的争论。就像每当政策临头,行业总是期待任志强的反应,每一个娱乐事件的发生,人们更愿意听听老潘的说法,或者看到他的介入。
  潘石屹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事端”,以各种特立独行来引起媒体的注意,而在公众真正开始关注之后,他却又习惯性的退到幕后,以保持神秘和新鲜感。他喜欢跟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师打交道,从山本理显到扎哈·哈迪德,不喜欢常规的东西,以至于《华尔街日报》都愿意拿出一个整版来报道他——不是他的房地产,而是他的时尚。他可以做一个BBS,然后坚持不懈的几乎每天都去跟那些可能根本就不会去买他房子的网友们沟通,甚至是定期以聊天的方式直接交流。在交流的时候,他愿意跟你谈任何事情,从美国的大选到北京的拆迁,从鸡蛋换粮票到《十面埋伏》,这些在很多人都看不懂,认为浪费时间的事情,潘石屹却一直坚持,直到他的《SOHO小报》声誉益隆,甚至被誉为“时尚标杆”,成为很多业内人士和品位人士必备的案头读物时,众人才恍然大悟,转而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智。
  “SOHO中国不仅是首都北京最繁忙的建造者之一,还以其具有吸引力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成为最受推崇的开发商之一。”《商业周刊》Dexter Roberts如是说。
  十年来,潘石屹与张欣在产品开发、设计、建造上不断地寻求新突破。他们要做出自己的“符号”建筑,一个个建筑在世人瞩目下诞生,而且持久地被社会及媒体关注着……
其他文献
嵇万青  波司登企划总监    2008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品牌也遭遇了很多风波。三鹿奶粉的“结石门”事件,掀起的轩然大波影响到整个乳制品行业,还波及大白兔、阿尔卑斯、吉百利等糖果品牌。还有汇源的“收购门”引发的养儿卖猪论;陈冠希的“艳照门”和刘翔的“退赛门”引发的代言人尴尬;平安高管的“年薪门”、东方航空的“返航门”、娃哈哈的“偷税门”等等。一切似乎都在印证一个词——“多事之秋”。频频
期刊
最近,一种名为安康快告3.0媒体的新媒体项目频频见报,受到广告主的推崇,各封闭社区中也经常见到这种美观的栏体,此项目功能是否如报上所说的强大、居民使用是否便利,带着这些疑问,本刊特约通讯员走访了安装此类栏体的创意东八区。  本刊通讯员随机访问了一位刚刚打印完优惠券的娄涛小姐,她很热情地回答了有关问题。  通讯员:您使用安康快告惠民榜有多久了?  娄小姐:原来这个叫做安康快告惠民榜啊,还真别说,名字
期刊
一直以来,儿童在现代家庭的消费结构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已经意识到,儿童用品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隐藏着巨大商机和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从1995年开始几乎每种消费品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儿童营销。    然而,目前广告主针对儿童用品这一细分市场所展开的营销推广运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企业在品牌管理、营销推广、公共关系
期刊
《中国财富》2005.12  2002年以来,中国迎来了新的外商投资热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热潮外商资本对中投资,独资首次超过了合资。同时,20年前一部分经营相对成功的合资企业,也发生外商通过增资控股、收购等形式,转化为外方控股公司。松下、宝洁、西门子、日立等公司陆续将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转为独资,商务部在刚刚发布的《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强调了这一趋势。  为什么外资企业纷纷独立9合
期刊
处方药不允许在公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国家的一纸禁令结束了处方药的大众媒体时代,同时让全国诸多药企陷入“有口难言”的绝境。尽管还有与政府、NGO合作、专家讲课、医药代表推广、患者教育、临床试验等处方药推广的“五大法宝”,不过这几大法宝普遍存在花费高、见效慢、影响力有限等问题。  下面介绍的就是一香港药企精心策划公关活动,通过大众传媒以新闻方式进行品牌传播的精彩案例,以资借鉴。    香港澳美要拐弯
期刊
以“大财富”定位逐鹿群雄的广东卫视,2006年精心设计五大锦囊妙计,构筑中国第一个“真人秀”制作、播放平台,进一步擦亮、打响“财富”品牌。  自2000年起,一股巨大电视的“真人秀”浪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它以真实性、激烈的竞争性吸引了全球亿万观众的眼球,并在这几年迅速蔓延中国国内,成为最具生命力和生长空间的节目类型。专家预测,2006年将是国内“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年。为此,广东卫视将在国内再一
期刊
在媒体纷繁复杂、受众日益细分的市场环境中,那些具有市场灵活性,能随时反映用户行为态度,并能与品牌目标用户群体相吻合的媒体,越发受到企业的青睐。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媒体。由于聚集了最具汽车消费潜力的用户,网络在汽车营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网络收集到的潜在用户越来越多    快速、灵活、互动性强的互联网,对于汽车营销的主要价值在哪里?来自于互联网对用户的吸引力。  由于网络媒体内容丰富、多
期刊
在我国,众多的企业都经历过由小到大、市场由区域成长为全国的过程,如海尔、长虹、蒙牛等。  从经济原理来看,企业发展壮大首先受到其成本的影响,而扩大生产规模是克服成本制约的一种办法。有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自然要求其市场规模扩大,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商品的过剩现象,而过剩的结果会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企业的发展就是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来克服成本制约,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解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求,达到
期刊
提到河南,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少林寺,河南的武术渊源由来已久,正是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04年1月1日,河南卫视全新打造出了全国唯一的一档大型武术综艺娱乐节目《武林风》。该栏目总导演兼制片人吴立新介绍说:《武林风》以弘扬中华武学文化、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为己任,融“竞技、趣味、参与”为一体,以“武术艺术化、娱乐化”为宗旨,采用电视手段的行为和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层现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
期刊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广告节在安徽合肥隆重举行,河北电视台2009年度广告资源推介序幕也徐徐拉开。本次河北电视台广告推介会的主题为“坚持、超越、赢在燕赵”,由河北电视台副台长董晓山、河北电视台广告信息中心主任肖钧带队的广告推介团队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将河北丰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炫目的强势频道、精彩的全新节目、创新的营销活动以及大量储备的首播大戏一一呈现给参会的500余名企业媒介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