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培养出创新的人才则更要有创新理念的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如果连教师都是“老驴拉磨——闷头走”,那又何谈培养创新的学生呢?如今的教改形势一天比一天灵活,尤其现在新课程标准下来以后,上课也将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更有艺术性,也更体现教师的素质。前不久,本人执教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的《质数与合数》这一内容,在生动的图形展示与和谐的音响效果中,学生们确实比平时上课活跃、积极许多。但是这堂课也暴露出了本人教学中的一大缺点:课上不完。反观自己近阶段的课堂教学,我也确实感觉到了这一点,很多时候在课堂上都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不久前,本人在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交谈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教师也都有这样的疑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根源还在教师身上。
  
  一、 教学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比如同样在教数学第九册书中的《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时,本堂课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求最小公倍数。但是,当讲到例题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时,本来只要讲清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就可以了,教师却多次提到这个问题:“那么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又展开思考进行了回答。实际上,在教科书后面将专门有一课时把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进行比较。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教师主次不清的教学引导下,本堂课的教学任务(练一练)又没完成,同时由于学生在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以致在此后的作业中,错误率明显增多。
  针对这堂课教不完的情况,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吃透大纲,“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每一堂课中都要弄清重点难点,注重理透重点,分散难点。每一堂课该讲什么就讲什么,面面俱到反而会失去重点。
  
  二、 教学过于重细节,语言繁琐
  
  有位专家说过:“数学课应有数学课的特色,不要纠缠于情景上的细节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数学课上就应有简练的语言、干脆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忽视这一点。如在教《最大公约数》一课时,教师把公约数及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多次强化,并重点读了概念。其实这完全没必要,数学着重的是学生的理解,而对于概念并不需要像语文一样一字不漏地去记忆,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的。当教到“互质数”这一概念时,我并没有着重于从互质数的分类标准去让学生理解,而是自己反复强调,多次重复“公约数只有1”这个概念,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师讲到口干舌燥,而学生则越听越糊涂。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理解的机会,本末倒置,学生根本不知道互质数是怎么得到的;失去了根本的感性认识,又怎么会在教师的反复讲解中理解透彻呢!长此以往,定会让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模糊理解,从而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其实,就针对此节课而言,只要在教“互质数”概念之前,就可举一些例子,如“1和12、3和4、11和9、3和6、10和12、5和18、13和17”等,再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约数,再由小组讨论:“根据它们的公约数情况,你能不能给这几组数分分类?”通过讨论,学生肯定会根据公约数的个数给它们分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互质数”的概念,再反过来让学生找到这几组数中的“互质数”(1和12、3和4、11和9、5和18、13和17),这就在练习中巩固了这个互质数这个概念。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比教师反复上一百遍还高。
  
  三、 收集学生信息单一
  
  如教师在教《质数和合数》时,在出示例1:“写出下面(1~12)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后,教师让学生拿出本子,每個人都写出这12个数的所有的约数,足足用了15分钟时间,而此时,本堂课重点“质数和合数”还没开始教呢!可想而知,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又未完成。
  究其原因,是收集信息单一所致,整个过程采用“一做一答”的反馈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并联”方式,而不要用“串联”方式。即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1~12的所有约数,再由反应慢的学生反馈,这样,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同时呈现出来,而且信息面比较广,故称为“并联”,而一问一答式的反馈方式称为“串联”。实践证明,“并联”方式在数学课堂上能达到省时高效、多方位收集学生信息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多花时间来教学下面的重点部分。
  总之,引起教不完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但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我们要做到该用的时间再多也不要吝啬,不该浪费的时间一秒也不要浪费。因此,对于自己的教学环节及语言,教师要一言一句都要反复思考,而不是张口就说,努力找出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实验少走弯路、取得成功。
其他文献
武汉工程大学作为中南五省唯一一所以化工及相关专业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近4万各类高级专业人才,涌现了一大批企业栋梁、专家学者和党政骨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我校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注重对就业工作的研究和创新。2005年,我校启动了“武汉工程大学定向就业奖励工程”(以下简称“定向就业奖励工程”),在社会中引起了一定反应,这是我
期刊
群英铸师魂、绿叶展风华。在金色的秋天里,第23个教师节到来了。我们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国运振兴,系于教育;发展教育,教师为本。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尊师重教,奠基未来”。在第二十三个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优秀教师代表,发表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教师节讲话如夏日春风,在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心中激起了阵阵波澜,鼓动了全社会更多的欣慰和感慨。  总书记的这次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
期刊
编者按:作为山区和民族地区,在新时期新阶段,应该如何以科学和谐理念引领教育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半年来,湖北省恩施州教育局紧扣2007年全州教育工作计划,围绕“新机制、迎国检、抓管理、保安全、办实事、抓落实、提质量、创和谐”的24字做文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快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山区
期刊
湖北民族学院“绿色通道”暖人心    本刊讯(通讯员 章新俊) 9月9日,湖北民族学院贫困学生在通过“绿色通道”办理报到手续(如图)。据悉,湖北省是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地之一,湖北民族学院积极宣传相关政策,确保了不少新生顺利入学,让贫困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助学体系的温暖。  由于湖北民族学院地处贫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比较多。为此,湖北民族学院近年还专门开设贫困生“绿
期刊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卓越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在其倡导的大众教育诸运动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实施,大力推行大众音乐教育(今称之为国民音乐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大众音乐教育与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改革一样,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当人们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这位蜚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巨人的时候,不得不在惊叹于他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对他
期刊
“現在用人单位真势利,都要用有工作经验的人”在学校与学生抱怨用人单位的同时,企业老总与HR经理也在感叹,“现在招个合适的人真不容易,哪怕仅是一个普通文员或基层技术与管理人员,更别说高级人才了”;“中国人很多,可想找一两个能适合岗位需求的人却真难”。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惠尔康、南海岸、苍乐电子、中能电气、麦田房产等省内不同行业,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总经理或HR经理做了一些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的主体。 
期刊
数学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未经过人们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会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启发学生进行研究解决,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会收到水到渠成之效。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设思维方面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
期刊
我曾经在《读者文摘》上读过一篇文章叫《奥卡姆剃刀的原则》。今天偶然的将“奥卡姆”这个几字百度了一下,发现竟然有十五万条相关的信息。  (1)600多年前,威廉·奥卡姆有句格言盛传于世“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含义是只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一律取消。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奥卡姆剃刀。60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物磨砺着这把剃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教师角色如何转变已日见清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将是今后广大教育工作者教研教改的主攻方向之一。以下就此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 营造和谐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