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時代赋予教师的责任,而要真正搞好素质教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品质的培养,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动机、习惯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
很多专家认为,要想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产生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的成果,智力因素是前提,是基础,而丰富的情感、坚韧的意志、乐观的性格、广泛的兴趣及良好的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保证,是活动的因素。因此,优化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更显其重要。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是一种保证。
1.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组成,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同智力因素一样,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功用。学生学习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没有认识系统,学习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所以说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的前提。
2.普遍优化和个别优化相结合
普遍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采取一些让所有学生乐于接受的措施,开展一些普遍性的活动,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如开展一些以爱祖国为主题的班会,带学生参观罗盛教纪念馆等,培养他们高尚而深厚的情感,训练他们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应该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意志力、个性特征等方面,因此,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得强化个别培养,如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侧重等。如开展一些耐挫折性教育,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锻炼意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知难而进,积极克服困难。
3. 从局部到整体
首先从非智力因素的组成因素入手,即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既可以先培养其情感以促进其它因素,也可以先培养其意志力而带动其他因素。在这些因素基本形成以后,再从整体培养入手,即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水平,全面考虑,提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心理素质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主要是因为太多的人尤其是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影响了学习质量,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教育中应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其次,开设“心理常识讲座”,或者在课上利用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使学生针对自己的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再次,要求长期开展耐挫折教育,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不再脆弱。教学中很好的举例,尤其是以成功人士,伟大人物的史迹进行鞭策,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但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因人而异,避免顾此失彼,引起某些同学的自卑情绪。
5.充分利用好奇心
多层次、多侧面地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等。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充满浪漫、充满幻想的花季,对什么事情都好奇,对什么事情都想尝试。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优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是大有裨益的。进入大学校园,远离家门,体验到大都市的繁华与复杂,也会是学生产生各种好奇心,合理的引导,优化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更快的长大,成熟。
在教育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又注重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全面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多地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
6.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整体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大部分学不好的学生,并不是智力低下的缘故,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交叉”,可以互相弥补,提高学习质量。
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7.结束语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和新教育观念的实质,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同时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辩证统一的一对概念,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智力的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知识的前提下,时刻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如何培养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实践教学中,每个老师应该思考和尝试的长期课题。
很多专家认为,要想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产生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的成果,智力因素是前提,是基础,而丰富的情感、坚韧的意志、乐观的性格、广泛的兴趣及良好的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保证,是活动的因素。因此,优化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更显其重要。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是一种保证。
1.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组成,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同智力因素一样,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功用。学生学习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没有认识系统,学习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所以说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的前提。
2.普遍优化和个别优化相结合
普遍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采取一些让所有学生乐于接受的措施,开展一些普遍性的活动,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如开展一些以爱祖国为主题的班会,带学生参观罗盛教纪念馆等,培养他们高尚而深厚的情感,训练他们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应该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意志力、个性特征等方面,因此,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得强化个别培养,如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侧重等。如开展一些耐挫折性教育,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锻炼意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知难而进,积极克服困难。
3. 从局部到整体
首先从非智力因素的组成因素入手,即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既可以先培养其情感以促进其它因素,也可以先培养其意志力而带动其他因素。在这些因素基本形成以后,再从整体培养入手,即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水平,全面考虑,提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心理素质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主要是因为太多的人尤其是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影响了学习质量,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教育中应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其次,开设“心理常识讲座”,或者在课上利用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使学生针对自己的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再次,要求长期开展耐挫折教育,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不再脆弱。教学中很好的举例,尤其是以成功人士,伟大人物的史迹进行鞭策,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但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因人而异,避免顾此失彼,引起某些同学的自卑情绪。
5.充分利用好奇心
多层次、多侧面地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等。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充满浪漫、充满幻想的花季,对什么事情都好奇,对什么事情都想尝试。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优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是大有裨益的。进入大学校园,远离家门,体验到大都市的繁华与复杂,也会是学生产生各种好奇心,合理的引导,优化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更快的长大,成熟。
在教育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又注重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全面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多地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
6.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整体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大部分学不好的学生,并不是智力低下的缘故,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交叉”,可以互相弥补,提高学习质量。
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7.结束语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和新教育观念的实质,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同时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辩证统一的一对概念,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智力的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知识的前提下,时刻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如何培养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实践教学中,每个老师应该思考和尝试的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