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程序设计语言是各类学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在日常的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怎样开展这种构造性的又具有创造力活动的教学呢?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经过几年在实际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方法或者说经验,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和积累,形成了一套教学方法案例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程序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案例程序教学法;对象;事件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开发在IT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进入各行各业及普通百姓的家庭。然而,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不同问题需求的软件是不同的,对具有个性化软件的大量需求,促使软件开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发展。这是一个极具魅力、生机和活力的行业,也是一个极具感召力和创造力的行业。
1. 问题症结——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到常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软件所需的基础知识学生基本上都学到了,不会开发软件,问题何在?在进行广泛调查和研究之后,发现这跟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应该说,这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所致。作为软件开发重要基础之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有关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专业素养,并能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程,解决学习或工作中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或在软件开发领域有所作为。
2. 任务驱动法在“软件蓝领”VB教学中的尝试。VB是“软件蓝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主要用于软件和程序设计。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它不同于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其面向对象的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了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任务必须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能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学习知识则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因此,任务必须能驱动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必须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学,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是有用的。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任务时还必须考虑它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
3. 案例程序教学法。为了改变学生因缺乏实践演练而造成的编程能力不足、专业素质低下,难以适应软件开发行业需求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并参与软件开发,而不只是写几个小程序就算了事,要让学生真正有种“进门”的感觉。用案例程序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专业素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案例程序库的建立。实施案例程序教学法的基础是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程序库,而且每一个案例程序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点或侧重点。案例程序的建立要以“简洁、实用、生动、有趣及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为原则。
(2)案例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在电子课件中,将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exe)和源程序文件(.frm或.vbp)分别进行动态链接,同时,将案例程序库、电子课件、发表的与案例程序相关的文章等内容放在网站上,供学生浏览或下载。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案例程序一味地在课堂上灌输,学生还是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必须将其分门别类,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我们将案例程序分成三类:课堂精讲型、课堂演示型和课后自学型。在教学中,要紧扣主题,并将案例程序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穿插在教学的全过程。
①课堂精讲型。短小精悍而又紧扣相关知识点的案例程序,在课堂上进行详细剖析,即精讲。具体教学过程,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一种是由知识点自然过渡到应用。即先讲授知识点,然后交代这些知识点在程序中的用途,并用案例程序进行演示(调用vbp文件),最后打开源程序进行剖析(调用 frm或 vbp文件)。第二种是由问题引出知识点。即开门见山,先阐明要开发一个什么功能的程序并进行演示 (调用 PPt文件),然后在提出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要用到的知识点并进行讲授,最后再对源程序进行剖析。两种教学过程,根据需要可灵活应用。
任务的分析。提出任务后,先要分析任务的特点。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任务,同时带出新的知识点。
②课堂演示型。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篇幅稍长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讲授完知识点并指明在程序中的用途或用法后,用相关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然后打开源程序,讲授其中的关键算法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主要内容,剩余部分要求学生课后从网站上下载后自己去消化。
③课后自学型。这种方式适合于篇幅较大的或综合型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课堂只做演示或提示,课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理解或完善有关功能。在一些关键章节教学中,要求学生参照案例程序去完成相应的项目作业。
鼓励学生创新。在任务完成后,总有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建设性的。
培养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支持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可以让他们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办法展开集体讨论,然后得出统一的结果。
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案例程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讲授程序设计语言时,要灵活而恰当地使用案例程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这也意味着,并不需要把所有要讲授的程序都得事先写成案例程序,有些小的程序可以在课堂上随手编写。
如果时间允许,有些稍长的程序完全脱离讲稿边讲边写,效果也很好。这样学生会觉得编写程序不是很难,同时觉得这个老师有水平,由佩服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些稍长的程序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事先将程序代码保存到幻灯片中的备注页中;讲解过程中,边讲边进行界面设计,需要代码时右击幻灯片,打开备注页直接复制并粘贴到代码窗口即可。当然,界面较复杂且设计较费时的程序,最好还是写成案例程序。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讨论和质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切合实际的情境下,依赖于原有知识和社会背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感悟知识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前提,也是任务驱动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依据。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践,我深感必须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原则、方法、技巧才具有现实意义。
21世纪的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在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钱培德.中文Visual Basic6.0傻瓜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毕广吉.Visual Basic基础与课件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任务驱动;案例程序教学法;对象;事件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开发在IT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进入各行各业及普通百姓的家庭。然而,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不同问题需求的软件是不同的,对具有个性化软件的大量需求,促使软件开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发展。这是一个极具魅力、生机和活力的行业,也是一个极具感召力和创造力的行业。
1. 问题症结——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到常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软件所需的基础知识学生基本上都学到了,不会开发软件,问题何在?在进行广泛调查和研究之后,发现这跟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应该说,这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所致。作为软件开发重要基础之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有关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专业素养,并能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程,解决学习或工作中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或在软件开发领域有所作为。
2. 任务驱动法在“软件蓝领”VB教学中的尝试。VB是“软件蓝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主要用于软件和程序设计。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它不同于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其面向对象的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了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任务必须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能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学习知识则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因此,任务必须能驱动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必须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学,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是有用的。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任务时还必须考虑它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
3. 案例程序教学法。为了改变学生因缺乏实践演练而造成的编程能力不足、专业素质低下,难以适应软件开发行业需求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并参与软件开发,而不只是写几个小程序就算了事,要让学生真正有种“进门”的感觉。用案例程序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专业素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案例程序库的建立。实施案例程序教学法的基础是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程序库,而且每一个案例程序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点或侧重点。案例程序的建立要以“简洁、实用、生动、有趣及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为原则。
(2)案例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在电子课件中,将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exe)和源程序文件(.frm或.vbp)分别进行动态链接,同时,将案例程序库、电子课件、发表的与案例程序相关的文章等内容放在网站上,供学生浏览或下载。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案例程序一味地在课堂上灌输,学生还是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必须将其分门别类,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我们将案例程序分成三类:课堂精讲型、课堂演示型和课后自学型。在教学中,要紧扣主题,并将案例程序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穿插在教学的全过程。
①课堂精讲型。短小精悍而又紧扣相关知识点的案例程序,在课堂上进行详细剖析,即精讲。具体教学过程,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一种是由知识点自然过渡到应用。即先讲授知识点,然后交代这些知识点在程序中的用途,并用案例程序进行演示(调用vbp文件),最后打开源程序进行剖析(调用 frm或 vbp文件)。第二种是由问题引出知识点。即开门见山,先阐明要开发一个什么功能的程序并进行演示 (调用 PPt文件),然后在提出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要用到的知识点并进行讲授,最后再对源程序进行剖析。两种教学过程,根据需要可灵活应用。
任务的分析。提出任务后,先要分析任务的特点。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任务,同时带出新的知识点。
②课堂演示型。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篇幅稍长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讲授完知识点并指明在程序中的用途或用法后,用相关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然后打开源程序,讲授其中的关键算法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主要内容,剩余部分要求学生课后从网站上下载后自己去消化。
③课后自学型。这种方式适合于篇幅较大的或综合型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课堂只做演示或提示,课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理解或完善有关功能。在一些关键章节教学中,要求学生参照案例程序去完成相应的项目作业。
鼓励学生创新。在任务完成后,总有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建设性的。
培养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支持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可以让他们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办法展开集体讨论,然后得出统一的结果。
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案例程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讲授程序设计语言时,要灵活而恰当地使用案例程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这也意味着,并不需要把所有要讲授的程序都得事先写成案例程序,有些小的程序可以在课堂上随手编写。
如果时间允许,有些稍长的程序完全脱离讲稿边讲边写,效果也很好。这样学生会觉得编写程序不是很难,同时觉得这个老师有水平,由佩服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些稍长的程序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事先将程序代码保存到幻灯片中的备注页中;讲解过程中,边讲边进行界面设计,需要代码时右击幻灯片,打开备注页直接复制并粘贴到代码窗口即可。当然,界面较复杂且设计较费时的程序,最好还是写成案例程序。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讨论和质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切合实际的情境下,依赖于原有知识和社会背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感悟知识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前提,也是任务驱动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依据。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践,我深感必须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原则、方法、技巧才具有现实意义。
21世纪的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在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钱培德.中文Visual Basic6.0傻瓜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毕广吉.Visual Basic基础与课件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