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及监控机制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根本,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然后归纳了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的理论依据,最后总结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的构建及策略,以期通过这一理论研究,推动我国青少年网瘾监控的大力推行和防治实践的大力开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网络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以及整个社会结构都因此而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及思想等等,都深深打上了网络的印记,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和符号。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速、便捷、开放之利,也同时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冲击。特别是最活跃的网民——青少年,他们的道德认识和价值观念仍然处在剧烈变化期,非常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左右,从而致使网瘾问题的出现。这一问题不仅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及身心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幸、给学校教育造成困难,甚至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动荡冲击,所以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急需突破研究的重要课题。[1]
  一、青少年网瘾的主要成因分析
  青少年网瘾的的形成,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研究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我们主要从网络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一)网络因素的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提升,另一方面如果把握不好,又会给人们带来沉沦、堕落甚至毁灭。所以要弄清青少年网瘾成因,必须对网络的特性做出归纳。
  1.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网络信息浩瀚如海、网络知识多种多样、网络游戏五花八门、网络平台粉墨登场,变化多端的网络新闻、影视、娱乐、游戏无不吸引着处于成长期和萌动期的青少年。特别是近年来手机的大量应用,再加上手机上网的极大便利,更是让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如获至宝。上述种种,都会让青少年流连忘返、深陷其中。学者郑永廷说过:“人们缔造了整个信息时代,全然不觉自己已慢慢陷入了这张自己编织的信息网中,伴随而来的越来越严重的道德滑坡、情感冷漠、信仰危机和人格丧失。”[2]所以网瘾一点点向这些青少年袭来。
  2、网络身份的隐匿性
  在网络世界里,青少年非常在乎的外在条件,如高矮、胖瘦、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等,都没有了划分的界限,他们完全可以隐去真实的自己,用一个虚拟的账号,随便造一个身份,一改现实生活中的自卑、羞涩、压力,“平等”地与别人交流、交往,畅所欲言,释放内心的欲望、不满。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了监督,没有了纪律,他们便可以毫无忌惮、为所欲为,当遇到色情、暴力、淫秽等不良信息时,自控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伤害。
  3、网络时空的超限制性
  网络的时空一定程度上而言不受限制。时间上,网络不像电视具有“直播性”,而是具有“永存性”,你随时可以打开网络搜寻你要的信息、视频资料;空间上,网络具有开放性,不论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不论是远在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咫尺,人们都可以用网络联系到一起,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美国心理学家格林菲尔德说:“网络之所以有让这么多人上瘾的强大力量,是因为它能让使用者无时空感和无压抑感,而这种力量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曾有过的” [3]这也是网络吸引青少年的重要特性。
  (二)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
  1、生理因素的影响
  有国外学者对网瘾者研究时发现,人的大脑中一个区域叫做“享乐区”。网瘾者上网时产生大量愉悦感、满足感,这样就会刺激大脑出现化学反应,生产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使网瘾者产生快感。如果频繁上网进行这种刺激,大脑便逐步强化这种反应,从而产生网瘾。
  2、心理因素的影响
  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有着课本里和课堂上所没有的浩瀚的知识和信息,而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对网络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就是青少年在网络里可以逃离家长和老师的目光,暂时卸掉来自学习的压力,忘掉生活中的烦恼;甚至青少年可以在网络里重塑自我,来弥补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借机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三)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
  第一,家庭结构的影响。家庭结构不完整,比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很大,他们因为父母一方的缺失会没有安全感,出现一些自卑、敏感、多疑、孤僻等不良情绪,这样的青少年更愿意选择逃避、隐藏在网络世界里沉迷。再有留守儿童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小缺少父母的监督与管教,一旦接触网络,更是无所顾忌,完全被网络所“俘虏”。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成长在宽松民主的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得乐观、自信、理性;相反,在强权专制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消极、悲观、懦弱;在暴力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冷漠、暴躁、易怒。这些“问题”青少年,一旦接触网络,就会找到一个隐匿的安全的平台去释放内心的不满、压力,久而久之会网络上瘾。很多的案例证明,青少年出现网瘾,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2、 学校因素
  我所调查的学校,大部分依然追求应试教育,依然靠升学率提升形象。像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普法教育等素质教育,非常不完善、不重视,如果有,也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单纯“填鸭式”的理论课教学,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厌倦。呆板、苛刻的校园管理,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考试、排名、老师的训斥让学生感到学校就是牢笼。所以深处叛逆期的青少年向往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就是个必然。
  3、社会因素   任何人都身处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任何人成长都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办公、网络课堂、网络消费、网络银行、网络销售等等,现在已不能将任何人任何事隔离与网络之外。同时,网络环境让人担忧,依然有不法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发充斥暴力、色情、赌博内容的网络游戏和网站,在国家监管力度不到位的情况下,这些就成了心智不成熟、立场不坚定的青少年的“毒药”。
  二、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其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认为,“一切的社会意识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意识都必然随着当时的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4]所以青少年网瘾机制的研究,作为社会意识必然受社会存在的决定,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也就是时代背景来研究青少年网瘾的现状及监控机制。其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没有孤立存在静止不变的事物,所以青少年网瘾这一现象,是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青少年自身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在社会的发展中及青少年的成长中来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其三,心理学的运用。任何一种心理的产生都要经过知-情-信-意-行几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定规律,本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青少年网瘾这种心理的形成过程以及布防监控。其四,社会学的运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所以青少年的网瘾行为一定要和社会关系相联系,和学校教育、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及家庭状况相联系,才能真正找症结所在。其五,传播学的运用。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社会信息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6]它主要有: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四种类型,传播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而制定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也必须要借鉴传播学的知识和规律。
  三、青少年网瘾监控机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阐明,内因是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研究青少年网瘾的监控机制,下面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入手。
  (一)青少年自我监控机制
  内因是根本,内因决定外因。建立网瘾监控机制,首先从内因找找突破口。要使青少年建立起自我监控防控机制,同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三原则。“有理”,即符合网络道德规范和原则,文明上网,合法上网,不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有利”,即上网时,要有健康、文明的追求,要通过网络获取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信息,坚决抵制色情、暴力、诈骗等不良信息。“有节”,即有节制地上网,即从时间上来说,要有一定限制,从内容上来说,要有一定的筛选。
  (二) 外部监控机制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会对内因发挥重大的反作用。下面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来总结外部因素构成的监控机制。
  1、家庭监控机制
  首先,营建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要健全家庭结构,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和关爱。其次,转变家庭教育方式,要在尊重和爱的前提下,学会与孩子协商,适度给孩子自由,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成长。再次,要适度监管孩子上网,对合理要求要给与理解,同时引导孩子的网络行为和思想,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资源帮孩子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最后,切记教育孩子时出现一开始放任不管,出现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野蛮暴力对待。
  2、学校监控机制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转变应试教育理念,从真正为了在校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立场出发,把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让活力四射的青少年把注意力转移到转移到正确轨道上来,为青少年远离网瘾保驾护航。
  第二,开拓教育内容。学校不应单单重视文化课教育,从长远来说,生命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法制教育同等重要。只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孩子,才算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的注意力才会从网络上移开。
  第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极具感染力,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活力,增强创造力,陶冶情操,锤炼品质,融洽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身心获得良心发展的空间,为打造全面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第四,创建“家校联动”模式。为了更好的监管,学校应和家长联手,及时交流信息、反馈意见,齐心协力,协调发展。
  第五,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应当联合社会各部门力量依法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坚决取缔一切破坏和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娱乐场所,尽可能肃清校园周边的不良因素。
  3、社会监控机制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弘扬爱国传统和发扬民族精神,让每个青少年都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青少年身上散发出为国为民而奋斗的浩然正气。
  第二,健全网络法律法规。首先,加强网络立法,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网络群体进行保护,为他们打造一硬性保护环境。其次,对公民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共同监督违法涉法网络行为的发生。再次,加强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要对故意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文明的个人或组织严惩;对非法经营的黑网吧进行全面清理。
  第三,倡导“绿色上网”业务。有关部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网络上配备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软件,使得用户网能自动过滤不健康内容、拦截非法网站、屏蔽不良信息。希望政府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力度。
  第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成立专门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种部队;发放安全上网的手册;加大对网络传播黄。赌、毒的惩处力度;建立审查互联网专门机构;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网络个人认证制度。
  总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能打造和谐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有效减少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邓验. 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及其监控机制[D].湖南:湖南大学学报,2014:1.
  [2]郑永廷、银红玉.试论人的信息异化及其扬弃[J].教学与研究,2005. 6.
  [3]黎凤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6]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6
其他文献
【摘要】: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维护公正、保障人权、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对确保依法立案,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刑事立案监督范围狭窄和概念认识分歧、检察监督人员监督意识欠缺、检察机关案源线索来源有限、监督程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几点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刑事立案监督;检察机关;公安机关  一、刑事立案监督概述  (
期刊
【摘要】: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宪法的权威,而宪法权威的建立需要公民对宪法的信仰,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宪法信仰缺失的表现,透过宪法信仰缺失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宪法信仰缺失的本质并依此培植我国公民的宪法信仰,为推进依宪治国贡献宪法的力量。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宪法权威;宪法信仰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 宪法
期刊
【摘要】: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促进西部开发,应尽可能使欠发达地区包括财政、税收在内的投资环境适当优于经济发达地区,并以财政投资倾斜政策直接增加西部投资,改善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投资硬环境,“引致”更多的外在投资,形成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实现西部经济的腾飞创造条件。  【关键词】:财政政策;西部;经济发展  1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探讨  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期刊
【摘要】:行政编制法与行政机关组织法、公务员法一起构成广义上行政组织法的三大主体部分。行政编制法规定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行政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管理的问题,其在行政组织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行政编制立法与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政编制立法的完善对一国法治政府的建成具有重大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时期,但我国的行政编制立法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因此,探讨完善我国行
期刊
【摘要】:异议登记是为了阻却登记公信力而设的一种预防措施,是完善登记制度,保护相关权利人的重要手段。我国物权法中虽然规定了异议登记制度,但较为笼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不能包揽现实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物权法;异议登记;完善  引言:在我国,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异议登记,但是由于立法规定得过于抽象,加之不动产登记瑕疵问题本身错综复杂的特性,因此不动产
期刊
【摘要】:法的价值问题一直是理论法学的重要课题,将其引入部门法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手对国际经济法进行研究起因于这样一个发现:与其它部门法相比,国际法中的价值问题体现的更为明显,人的价值需求更为复杂、满足这种需求更为困难。那么,国际经济法的价值主体能否形成共同的价值需求,能够形成哪些共同的价值需求,人们如何才形成并最终实现这些价值需求?这一系列问题是国际经济法价值研究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本文研
期刊
【摘要】: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实际上是从法律上对我国长期在实践中开展的对未成年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行了确认,对未成年的权益维护和健康成长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刑事立法不断走向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  一、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  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
期刊
【摘要】:模糊性是立法语言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模糊性的立法语言对于推动法律的普遍适用,增强法律的权威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立法语言的不适当模糊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却是一个无法忽视、无法越过的拦路虎。立法语言的模糊性是不可能完全予以消除的,立法者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它的这种固有属性带来的种种缺陷,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发扬它所具有的种种优势。  【关键词】:立法语言;模糊性;准确性;优势
期刊
【摘要】:公证社会地位指的是对公证参与者,运作过程和公证证书整体的认同,尊重以及由此在社会公众中所形成的信服状态。良好的公证社会地位必须保证公证公正。公证只有具备了公正性,才能有效维护社会正义秩序和公众的合法权益,从而让公众对公证满意并产生信任感。良好的公证社会地位必须保证公证高效。效率是公证的形象,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以最少的办证投入,以尽可能短的时间,以最方便的形式,办理公证,确保当事人在享受
期刊
公证程序是申请、受理、出证这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其中审查阶段是最基本也是由最重要的环节。而制作笔录却是审查阶段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公证笔录制作过程可以动态的反映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笔录本身又是对所申办公证事项一个直接的有力的并难以伪造和推翻的证据,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公证材料无法取代的。公证笔录的制作有不同于其他司法文书的特点,在制作笔录中应重视公证笔录制作,掌握笔录制作相关的原则和性质,以确保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