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属于美感熏陶式教学。教师要注意语言品味,培养美的感知力;注重情感激发,提高美的鉴赏力;重视想象启发,增强美的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属于美感熏陶式教学,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具体而可感、形象而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内容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获得美感熏陶与思想启迪,使其既学习知识,也学会观察,善于想象与鉴赏,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充分发掘审美资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激发自身情感,感知文本美感因素,通过想象来深刻理解文本形象与意境,把握文本主题。
一、注意语言品味,培养美的感知力
在教学过程中,品味即细细品尝与体会语言文字的滋味与含义,认真揣摩与探究文本形象的意味,并借助想象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体验课文情感。由语文课标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默读与朗读,对学生进行多种诵读引导与训练,使其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知识,领悟文本意蕴。因此,在初中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文本语言,体会语言之美,领略意境之美,感悟情感之美。
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朗读指导,如大声朗读,有节奏的朗读,才能够将书面文字与深层含义加以联系。对于一些无法言传的语句,在朗读下,也可准确意会,联想与想象语言描绘的情境;注意有情感的朗读,读出各种语调,读出各年龄阶段的人的语调,并通过语调、语气等表现出开朗、冷静、悲伤、愉快等不同的性格与情绪,表述出不同态度,如赞扬、批判、同情等。另外,注意边读边思考。如教学《冰心诗三首》中的《成功的花儿》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有节奏,并清晰吐字。同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使其注意语调、语气、重音。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思考:应以怎样的语调、语气来读,重音落于哪个字上?(以感慨语气加以朗读,重音在“只”与“现时”上)这样,当把握朗读方法后,学生才会理解文本情感基调,读出文本意境,获得美的感染,受到思想启迪,有所感悟。
二、注重情感激发,提高美的鉴赏力
在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情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融入自身情感时,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准确地领悟文本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联系实际来理解文本内容,发掘文本各种美感,并在美的熏陶下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调动学生情感,学会体验美。在语文阅读与欣赏中,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通常源于其已有知识与生活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情感,使其产生或愤怒、或悲伤、或感动、或敬佩、或憎恶等情感,从而深化文本理解,升华主题。如教学《父母的心》一文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四段,说说其主要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由第二段的肖像描写与第四段的语言描写,可到课文中的父母虽穷,却爱自己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但这似乎与他们将孩子送人是相互矛盾的。提出问题:①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对父母将孩子送走却又几经周折后将孩子要回来?②是否可举出日常生活中父母看似无情却蕴含深深爱意的具体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其他事例与自身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深深的父爱母爱,升华情感。
其次,注重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通常是鉴赏文本中的语言艺术,构建与填补文本空白点。如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先利用诗词语言美,刺激学生感官,使其建立艺术形象,得到审美愉悦。接着,可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意义建构,这样,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
三、重视想象启发,增强美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由心理学研究来看,想象是种特殊心理能力,即脑海中对记忆表象加以改造,然后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可见,想象是创新的思维活动。由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方面来看,教师需要培育学生形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审美经验,分析文学语言,然后再现审美对象,使其增加生命与活力。而在艺术作品中,一切美的事物,并非直接观察到的,还需要借助想象来发现美,并创造美。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想象启发,以想象的钥匙打开智慧之门,体悟文本艺术之美。如引导学生思考与想象;亦或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虚写、省略等艺术留白,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对这些留白加以填补与再创造,从而理解课文精髓,培养创造意识,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如教学《春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来再现形象,创造画面,理解诗词意境。①在这首诗歌中,首联描写了哪些形象?组合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描写了四种形象:国都、山河、城、草木。组成一幅长安城沦陷的破败之景: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虽旧,却乱草丛生,满目凄然。)②在颔联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意象:花与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然而作者却没有愉悦之情,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这是因伤心离别所致。)③想象颈联与尾联的形象及画面。通过想象,在学生眼前会出现如此画面: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盼获家书,却大失所望,故而忧愁焦虑,满头白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属于美感熏陶式教学,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具体而可感、形象而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内容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获得美感熏陶与思想启迪,使其既学习知识,也学会观察,善于想象与鉴赏,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充分发掘审美资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激发自身情感,感知文本美感因素,通过想象来深刻理解文本形象与意境,把握文本主题。
一、注意语言品味,培养美的感知力
在教学过程中,品味即细细品尝与体会语言文字的滋味与含义,认真揣摩与探究文本形象的意味,并借助想象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体验课文情感。由语文课标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默读与朗读,对学生进行多种诵读引导与训练,使其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知识,领悟文本意蕴。因此,在初中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文本语言,体会语言之美,领略意境之美,感悟情感之美。
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朗读指导,如大声朗读,有节奏的朗读,才能够将书面文字与深层含义加以联系。对于一些无法言传的语句,在朗读下,也可准确意会,联想与想象语言描绘的情境;注意有情感的朗读,读出各种语调,读出各年龄阶段的人的语调,并通过语调、语气等表现出开朗、冷静、悲伤、愉快等不同的性格与情绪,表述出不同态度,如赞扬、批判、同情等。另外,注意边读边思考。如教学《冰心诗三首》中的《成功的花儿》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有节奏,并清晰吐字。同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使其注意语调、语气、重音。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思考:应以怎样的语调、语气来读,重音落于哪个字上?(以感慨语气加以朗读,重音在“只”与“现时”上)这样,当把握朗读方法后,学生才会理解文本情感基调,读出文本意境,获得美的感染,受到思想启迪,有所感悟。
二、注重情感激发,提高美的鉴赏力
在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情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融入自身情感时,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准确地领悟文本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联系实际来理解文本内容,发掘文本各种美感,并在美的熏陶下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调动学生情感,学会体验美。在语文阅读与欣赏中,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通常源于其已有知识与生活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情感,使其产生或愤怒、或悲伤、或感动、或敬佩、或憎恶等情感,从而深化文本理解,升华主题。如教学《父母的心》一文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四段,说说其主要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由第二段的肖像描写与第四段的语言描写,可到课文中的父母虽穷,却爱自己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但这似乎与他们将孩子送人是相互矛盾的。提出问题:①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对父母将孩子送走却又几经周折后将孩子要回来?②是否可举出日常生活中父母看似无情却蕴含深深爱意的具体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其他事例与自身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深深的父爱母爱,升华情感。
其次,注重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通常是鉴赏文本中的语言艺术,构建与填补文本空白点。如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先利用诗词语言美,刺激学生感官,使其建立艺术形象,得到审美愉悦。接着,可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意义建构,这样,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
三、重视想象启发,增强美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由心理学研究来看,想象是种特殊心理能力,即脑海中对记忆表象加以改造,然后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可见,想象是创新的思维活动。由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方面来看,教师需要培育学生形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审美经验,分析文学语言,然后再现审美对象,使其增加生命与活力。而在艺术作品中,一切美的事物,并非直接观察到的,还需要借助想象来发现美,并创造美。因此,在初中语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想象启发,以想象的钥匙打开智慧之门,体悟文本艺术之美。如引导学生思考与想象;亦或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虚写、省略等艺术留白,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对这些留白加以填补与再创造,从而理解课文精髓,培养创造意识,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如教学《春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来再现形象,创造画面,理解诗词意境。①在这首诗歌中,首联描写了哪些形象?组合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描写了四种形象:国都、山河、城、草木。组成一幅长安城沦陷的破败之景: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虽旧,却乱草丛生,满目凄然。)②在颔联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意象:花与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然而作者却没有愉悦之情,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这是因伤心离别所致。)③想象颈联与尾联的形象及画面。通过想象,在学生眼前会出现如此画面: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盼获家书,却大失所望,故而忧愁焦虑,满头白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