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农机推广地位下降、体制落后、人员素质低、供求信息脱节等问题,提出促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361-02
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向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产后更广泛地延伸,农机化的品种也由原来简单的机械化,向电器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模式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已成为过去。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机推广体制、观念、手段、素质等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现行农机工作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1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生产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基层政府领导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主要体现在3方面:第一,无试验示范基地。由于粮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当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工作重点大都以工业或经济产业为主,农业生产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加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大部分都被农户所承包,农机部门原有的试验示范基地也被挤占掉。第二,无研制推广资金。近几年,由于地方财政比较紧张,财政资金大都用于工业企业和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用于农机研制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有些县市的研制推广经费更是分文没有。第三,政府部门重视不够。以前农机部门召开先进农机具现场会时,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并拨发一定的推广资金,以支持农机部门做好这项工作,而现在的重视程度则大不如前,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挫,阻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2]。
1.2传统推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过去,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以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为主体,全面实施,这对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全程机械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由于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发展机械化已经过农机部门几十年的努力,有较强的农业和农机技术基础,农机部门可以准确地引进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防止用户因投资失误而造成损失,使农机化健康稳步的发展。但这种推广机制由农机部门单独操作,对农机部门的依赖性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推广工作没有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而调整,推广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没有打破原来的体制框架。甚至农机部门对有些产业、有些机械自己也不清楚,因次,改变现有推广机制势在必行。
1.3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使农机推广力度下降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市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实际到岗人数不足原来的1/3,一般每个乡镇只有1~2人,有些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人力大大削弱。机构改革后,因农机推广人员不是专职专用,使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心受挫,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这种困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市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完全依靠乡镇农机推广部门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大量的工作还得靠市农机部门来完成。乡镇农机推广力量的削弱,使市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好各方的信息交流是农机推广最基础的工作。
1.4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市、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事业心受到了影响,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因农机推广部门大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都有保证,使从事人员不思进取,无法为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前景考虑。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推广人员主要精力大都投入政府中心工作中,农机推广意识淡薄,各种学习培训相对减少。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所需的农机已不是狭义的农业机械,而是具有各种先进科技技术的前沿产品,农业机械的推广还更需要农业技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等其他技术的辅佐和配套,农机推广所需的知识面是前所未有的,缺乏专业的知识平台,很难承担起推广任务,必将影响农机化发展速度。因此,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及时传输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必要的一项工作。
1.5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1.6供求信息脱节,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因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信息渠道已基本闭塞,市级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得到基层农业机械的需求信息,加上市农机推广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供求信息不掌握,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仅凭农机推广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推广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用于生产中,而推广信息滞后,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
2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2.1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新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中央政策的支持,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政府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做好先进、高效、实用农机推广工作,以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为此,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做好领导的参谋,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可将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作用,了解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确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2.2建章立制,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市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安心、尽心、尽责,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
2.3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要经常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知识为推广工作提供源动力。
2.4健全市、乡、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为此确保农机信息畅通非常重要。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情况。示范点的建立要求在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等基地,这样较能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通过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建立与农业各种协会的联系制度,在互联网上收集各农机企业的信息,以保持与农机企业的联系,获取企业信息的最新动态。另外,可与各种农机研究所建立信息关系。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让农机推广部门、用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互相融为一体,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
2.5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建立科、工、户为一体的农机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机制。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4]。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3参考文献
[1] 宋守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2):36-37.
[2] 卢正文.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農机,2009(3):19-20.
[3] 黄和祥,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3):39-40,43.
[4] 钱权忠,王振成,刘洪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3):113-114.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361-02
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向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产后更广泛地延伸,农机化的品种也由原来简单的机械化,向电器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模式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已成为过去。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机推广体制、观念、手段、素质等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现行农机工作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1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生产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基层政府领导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主要体现在3方面:第一,无试验示范基地。由于粮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当地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工作重点大都以工业或经济产业为主,农业生产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加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大部分都被农户所承包,农机部门原有的试验示范基地也被挤占掉。第二,无研制推广资金。近几年,由于地方财政比较紧张,财政资金大都用于工业企业和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用于农机研制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有些县市的研制推广经费更是分文没有。第三,政府部门重视不够。以前农机部门召开先进农机具现场会时,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并拨发一定的推广资金,以支持农机部门做好这项工作,而现在的重视程度则大不如前,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挫,阻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2]。
1.2传统推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过去,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以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为主体,全面实施,这对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全程机械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由于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发展机械化已经过农机部门几十年的努力,有较强的农业和农机技术基础,农机部门可以准确地引进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防止用户因投资失误而造成损失,使农机化健康稳步的发展。但这种推广机制由农机部门单独操作,对农机部门的依赖性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推广工作没有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而调整,推广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没有打破原来的体制框架。甚至农机部门对有些产业、有些机械自己也不清楚,因次,改变现有推广机制势在必行。
1.3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使农机推广力度下降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市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实际到岗人数不足原来的1/3,一般每个乡镇只有1~2人,有些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人力大大削弱。机构改革后,因农机推广人员不是专职专用,使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心受挫,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这种困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市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完全依靠乡镇农机推广部门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大量的工作还得靠市农机部门来完成。乡镇农机推广力量的削弱,使市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好各方的信息交流是农机推广最基础的工作。
1.4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市、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事业心受到了影响,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因农机推广部门大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都有保证,使从事人员不思进取,无法为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前景考虑。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推广人员主要精力大都投入政府中心工作中,农机推广意识淡薄,各种学习培训相对减少。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所需的农机已不是狭义的农业机械,而是具有各种先进科技技术的前沿产品,农业机械的推广还更需要农业技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等其他技术的辅佐和配套,农机推广所需的知识面是前所未有的,缺乏专业的知识平台,很难承担起推广任务,必将影响农机化发展速度。因此,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及时传输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必要的一项工作。
1.5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1.6供求信息脱节,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因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信息渠道已基本闭塞,市级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得到基层农业机械的需求信息,加上市农机推广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供求信息不掌握,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仅凭农机推广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推广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用于生产中,而推广信息滞后,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
2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2.1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新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中央政策的支持,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政府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做好先进、高效、实用农机推广工作,以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为此,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做好领导的参谋,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可将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作用,了解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确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2.2建章立制,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市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安心、尽心、尽责,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
2.3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要经常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知识为推广工作提供源动力。
2.4健全市、乡、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为此确保农机信息畅通非常重要。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情况。示范点的建立要求在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等基地,这样较能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通过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建立与农业各种协会的联系制度,在互联网上收集各农机企业的信息,以保持与农机企业的联系,获取企业信息的最新动态。另外,可与各种农机研究所建立信息关系。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让农机推广部门、用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互相融为一体,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
2.5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建立科、工、户为一体的农机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机制。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4]。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3参考文献
[1] 宋守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2):36-37.
[2] 卢正文.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農机,2009(3):19-20.
[3] 黄和祥,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3):39-40,43.
[4] 钱权忠,王振成,刘洪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