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与旅游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旅游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了旅游专业教学水平,实现了技能大赛与旅游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健全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学生、教师、课程、专业的全面提升,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也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
  一、技能大赛与旅游专业教学设计的融合
  技能大赛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是教学与生产的联系纽带,可以生动反映企业对旅游人才岗位素养的要求,直观体现行业标准对旅游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技能大赛与旅游专业教学设计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使职业学校明确课程设计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衔接。
  我们剔除了一些已经被旅游企业淘汰的陈旧教学内容,同时将旅游企业生产经营中广泛运用的先进理念,采用动态课程开发的模式,不断纳入到课程内容中来。我们坚持以技能大赛为引导,始终将旅游企业的新技术、新发展、新动向融入到教学中来,并先后开发了“客房服务实训”和“计调实训”两门实训课程的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一致。
  同时,我们积极把大赛纳入教学体系,组织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的要求,筛选与教学基本可以同步的相关技能大赛项目,将其开发为课程实训项目并运用于日常教学。尽可能地把学习内容按照比赛的形式呈现,结合不同比赛任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个人技能竞赛或小组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内容。在整个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实现“教”和“学”相统一,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和以赛促教。
  二、技能大赛与旅游专业师资建设的融合
  参与技能大赛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与研究者,只有指导教师对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理论要求、能力结构、技能操作细节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后,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指导工作。在技能大赛中,我们要求旅游专业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共同组建指导教师队伍,以完成对参赛选手的辅导。在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进行充分交流,有助于教师了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明确旅游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近年来,旅游专业的技能大赛在原有赛项设置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些教师组的比赛项目或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其中的项目。这样,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辅导者,更是参赛选手,并可以通过比赛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可见,技能大赛已经不仅仅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个新途径。
  三、技能大赛与旅游专业实训的融合
  技能大赛在赛项設置、赛程设计等方面,已经做到了紧跟行业发展形势,实现了按照旅游业产业发展趋势和旅游专业现状来设置比赛,对赛项进行动态化管理。技能大赛中要求采用的器具设备、操作流程、服务手法不仅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甚至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根据技能大赛相关标准,我们一方面结合旅游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实际,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引入最新的设备,组建或改建了旅行社前台接待实训室、计调实训室和茶艺实训室,并按照旅游企业生产场景优化校内实训环境;另一方面结合技能大赛的特点,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力求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
  四、技能大赛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合
  旅游专业的核心技能教学紧密围绕企业项目和竞赛项目开展日常技能训练,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人人参与,营造了全员参与、全员竞赛的良好局面,有效解决了技能大赛导致的教育精英化和教育不公平问题。
  同时,技能大赛所激发的荣誉感和竞争氛围也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训练和参加大赛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技能大赛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极大地提振学生的自信心。漫长的备赛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使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同时比赛中各类奖项的获得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不少优秀毕业生在回顾学校生活时都会提到,是参加比赛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我,开启了崭新的人生道路。
  五、技能大赛与教学制度建设的融合
  旅游专业可建立学生课外活动制度和实训场地开放制度。校内的实训室、工作坊安排专职管理人员,保障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通过采用一系列激励措施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强化技能训练,并结合技能竞赛活动开展专题活动;建立学生导师制度,鼓励优秀学生组织与专业技能有关的社团,选择高年级获奖学生担任学生导师,示范引领低年级学生。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技能大赛奖励办法,实行“以赛代考”。凡是参加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荣誉的学生,经教研组报教务处审核,相应课程的考核综合评定给予优秀,并优先获得评优评先和奖学金发放资格。学校还直接将校内技能大赛成绩作为“导游业务”“模拟导游”“茶艺”等课程的成绩使用,提高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出台了《技能大赛奖励办法》,为参加技能大赛辅导的教师核算工作量,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
其他文献
4月19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云商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华南城招商中心举行。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震、院长王本亮,郑州华南城董事长温国辉、副总经理薛柏林、电商业态总监邵海洋等校企双方领导以及云商学院教职工300余人参加揭牌仪式。活动仪式由云商学院院长王全录主持。  温国辉在致辞中说,云商学院的成立,开启了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锻炼了学生的企业家意识和创
期刊
4月23日,由郑州市电子电工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中职院校专业技能中原邀请赛”在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举行。参加本届邀请赛的104名中职选手分别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8支代表队以及德国哈尔博格学院。  本届邀请赛参照2018年全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相关技术标准,共设置通信控制系统安装与维护、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等3个赛项,参赛选手为全日制在籍中职生,年
期刊
(本刊讯 李光远) 5月15日,副省长霍金花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許昌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调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郑邦山、省政府办公厅七处处长赵玉合、省教育厅高教处调研员秦剑臣等陪同调研。  来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霍金花首先考察了人文与设计学院文创中心,参观了该中心的服装设计、工程装修、陶艺制作等工作室,详细询问了师生合作成立工作室的运行与教学,对学
期刊
(本刊讯 李亚婷) 5月9日,由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信委、省农业厅、省总工会、团省委、河南中华职教社与郑州市政府主办的“2018年河南省暨郑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  本次活动周主题是:“职教改革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来自我省70所职业(技工)院校的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通过展板、现场体验、技能展演等形式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向市民们展示了
期刊
(本刊讯 王鹏飞) 5月7日,2018年职业教育国际研討会在天津职业大学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叙利亚、巴基斯坦、英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中国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代表一起,围绕“产教融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这一主题,就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教育部职
期刊
(本刊讯 张红延 王鹏飞) 5月29-30日,2018年全省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信阳市罗山县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出席会议并对我省下一步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安排部署。会议由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黄才华主持。  尹洪斌指出,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教育厅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将职业教育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工
期刊
社区教育的发展是电大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事关电大的成功转型。电大在从事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它是我国最早采用卫星电视技术、最早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学校;它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它采用三级办学体制,教学点、学习中心、分校呈网络化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都在客观上赋予了电大发展社区教育的可能。社区教育要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服务,其扮演的主
期刊
系统品读姜大源先生的《职业教育要义》,我发现这是一个系统学习和提高理论素养的过程。  我从1980年开始从事职业教育,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职业学校的专业是应该精准地对应职业岗位,还是应该适应性强一些,就业面宽一些?  面对困扰,逐渐形成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倾向于前者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种观点认为,专业人才培养就应该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高度吻合、“无缝对接”,至于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如何,那是学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依据。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确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国家连续打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那么
期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这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传统的育人模式下,学生理论学习多,实践少,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中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