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一片彩虹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94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九月,和熙晴朗。2017年9日9日,一队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从北京乘飞机,来到世界低地之国荷兰,开启了他们为期十八天的艺术旅程。这队青少年就是“中国箭丽打击乐国际研学之旅”的孩子们,他们将在这次出访中,先后参加荷兰Adams国际打击乐艺术节和意大利国际打击乐艺术节,以及意大利国际打击乐比赛。
  文前小序
  当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班机在阿姆斯特丹机场徐徐降落时,孩子们首先望到的是无尽的旷野,首先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这里清洁宁静,人烟稀少,高速公路两旁犹如森林,密密的绿植一望无际,大片的牧场碧绿如毯,真是画一般的境界。
  荷兰Adams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是此次出访的第一站。大巴车并未驶入市内,而是在高速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比利时境内一个名叫马赛克的小镇。这里与荷兰接壤,镇内的建筑精致巧妙,美丽幽静得令人着迷。街头虽然行人罕见,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式各样的小店、咖啡厅、饭馆应有尽有,实乃异国别致之典范。
  我们下榻在马赛克小镇一个优雅的小酒店里。之所以住在这里,是因为它距离荷兰Adams乐器工厂很近,而Adams国际打击乐艺术节就在Adams工厂内举行。我们一行到达酒店后,简单放置了行李,便驱车赶往Adams工厂了,当晚八点是艺术节的开幕式。


箭丽打击乐国际研学之旅

  本次Adams国际打击乐艺术节可谓世界打击乐艺术家的一次大聚会,有众多顶级大师参与,许多都是与Adams公司签约的著名演奏家。艺术节除每日安排大师课和学术交流外,晚上都是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其中有两场给我的印象最深。
  “神牛”的打击乐之夜
  Adams国际打击乐艺术节开幕音乐会是一场世界水平的音乐会。音乐会大师云集,精彩纷呈,其主角是世界打击乐大师马丁·格鲁宾格。这位1983年出生的奥地利演奏家是当今世界上打击乐的青年奇才,曾多次在柏林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科隆爱乐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演奏,并参加过世界上所有重要的打击乐艺术节。当晚,格鲁宾格和他的伙伴们施展了浑身绝技,他们以鲜活热烈、激情四射的演奏,令在坐的观众激动不已,而格鲁宾格本人的独奏(马林巴、小军鼓)更是令现场的观众如醉如痴。


“爵士鼓之王”托马斯·朗

  音乐会上的另一位超级大师是世界“爵士鼓之王”托马斯·朗(Thomas Long)。当晚,他将爵士鼓打绝了,那蛟龙入海般的气势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使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除此二位大师外,当晚所有的演奏家都是世界一流的典范代表。舞台上,他们操作着各种乐器,演奏着一曲曲富有爵士韵味和民族风格的乐曲,其精致娴熟的技巧、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及突出别致的乐感,令现场的观众拍案叫绝!
  Adams国际打击乐艺术节开幕音乐会在一派节日的气氛中结束。“中国箭丽打击乐国际研学之旅”的各位少年打击乐精英从当晚的音乐会中学到了太多东西,体验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打击乐艺术。
  “箭丽”风采扬威Adams
  东方神韵映照Adams,“箭丽”风采扬威Adams。9月12号,中国“箭丽”打击乐团在Adams艺术节上亮相。他们的音乐会很有特点,既有西洋打击乐古典与现代的呈现,又有中国民族打击乐传统的杰作,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本场音乐会有三个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是演奏技巧高超。五位演奏家,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各有妙招。其中张景丽、李晶晶是实力型的代表,她俩开场时演奏的通通鼓二重奏《Gyro》,气势之宏伟,氛围之高涨,技巧之精湛,令所有现场观众由衷赞叹。
  《Gyro》是一首以表现陀螺仪的稳定与武术的凝聚定力为寓意的乐曲。作曲家托马尔·亚里夫希望通过现代打击乐五光十色的效果,表現出个人理想中外动内静的意境。张景丽和李晶晶以东方人特有的内敛和韧力,将这首作品的张扬感和深刻性表现殆尽。
  《Yeh gangga》是Pawassar所作的一首带有游记风格的马林巴四重奏,其中加美兰音乐的特点以及印尼七声音阶的痕迹十分明显。当晚张景丽、李晶晶、孙翌、任精学四人登台,以融合默契的合作,将这首乐曲中的异国风情与神妙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戏》是作曲家郭文景为三副钵(铙钵、中钵、川钵)与人声而作的室内乐作品。这部作品十分奇特,曲中三副钵的节奏与音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戏曲场面,人们通过这些音响,仿佛感觉到了戏中“角色”的形象与轮廓。作品充分利用了中国民族打击乐趣味横生的特点,以三十几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及速度变化,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技巧、动态、形态相结合的艺术效果。王旭、张景丽、李晶晶三人的演奏出神入化,其丰富的敲击技巧和形象的表演,令现场观众目不暇接。


马丁·格鲁宾格与他的乐队

  音乐会的第二个特点是民族性丰富。除了《戏》之外,作曲家温德青的《悲歌》是另一部奇特作品。它采用了京剧道白反串(以男声代替女声)与特性打击乐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了富有叙述性的情节化效果。全曲意境玄妙,变化丰富,很有东方写意式的风格。而王旭的反串道白与戏曲演唱有声有色,其中带有些许离奇和“返古”的味道。《悲歌》的风格十分民族化,它不仅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还借鉴了古代诗词吟诵的特点,而其中各种另类打击乐器的使用,则从音色变化与意境烘托上起到了帮衬效果。   最后一个特点是新鲜、新奇、新颖。当晚的音乐会上,“箭丽”打击乐团向观众展示了数量众多的打击乐器,除了传统的鼓、镲、马林巴、颤音琴外,还有一些新开发的“特性乐器”,如汽油桶、酒杯、烧杯、铁板、钢片、车圈、塑料盒、气球等。这些“乐器”在多首乐曲中发挥了作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当晚,在Adams音乐中心狂热的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不断时,人们仿佛再次看到了中国打击乐艺术的发展与崛起。
  众手敲开“鼓乐”花
  “中国箭丽打击乐国际研学之旅”的第二站是意大利。9月16日,全队人马到达了位于意大利东海岸的佩斯卡拉。这里山水环接,海天一体,其状令人流连,其境令人神往……
  9月19日,第十五届意大利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暨打击乐比赛在这里隆重开幕。顷刻间,亚德里亚海滨琴声鼓乐四起,群英聚会热烈、喧闹的气氛,为这个如画的城市增添了节日般的色彩。
  意大利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是一个传统的艺术节,它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打击乐比赛,是目前世界上一个颇有影响的打击乐比赛。今年的比赛有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波兰、韩国、罗马尼亚等国的众多青少年选手参赛,比赛分A、B、C三组(C组为成年组),项目有马林巴、小军鼓、颤音琴、定音鼓、爵士鼓、作曲。
  本届比赛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大量中国选手参赛。 最终,中国选手在比赛中创造了从未有过的佳绩,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任精学脱颖而出,获得了B组马林巴比赛的第一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杨贺迪获得了A组马林巴比赛的第一名,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张晋伟获得了A组马林巴比赛的第二名。此三位学生的获奖震惊了艺术节上的所有评委,而杨贺迪更是获得了所有评委给予的满分。如此成绩,说明中国的马林巴演奏水平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当然,中国选手也有落后的地方,如小军鼓比赛前两轮的“全军覆没”就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例子。好在中国选手胜不骄败不馁,本着虚心好学的态度面对,相信下次比赛,他们一定会在马林巴之外的其他项目上摘金夺银的。
  众手敲开“鼓乐”花,世界各地的新老打击乐精英在这里相聚,共同“浇灌”着艳丽的打击乐之花。



  新的認识
  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此次研学,我个人对现代打击乐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到了打击乐艺术的几点变化。
  第一,乐器种类成“井喷”式发展。如今的打击乐音乐会上,定音鼓、通通鼓、马林巴、颤音琴、锣、镲、爵士鼓等早已成为常规乐器,而在那些层出不穷的新乐器中,几乎包含了所有带声响的物体(包括人的肢体声响及嗓音)。如此一来,打击乐艺术便很自然地与现代音乐相接近,其作品也呈现出五花八门的形态,甚至与行为艺术相结合。
  第二,打击乐的“跨界”非常明显。古典打击乐与流行打击乐之间似有一种自然的衔接,尽管细微的技法有所不同,但彼此相近的地方很多。
  第三,打击乐作品十分丰富,其繁简对比非常明显,大到数十人、上百人的协奏曲,小到一个人摇铃击掌,每每在演出时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打击乐的音色十分繁多,除传统乐器(定音鼓、马林巴等)声音突出外,铁片、木棍、塑料箱、酒杯等各有各的声音,如以细腻讲究的标准要求的话,演奏者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打”出一片彩虹,取得慢慢真经。“中国箭丽打击乐国际研学之旅”为祖国争了光,他们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他们是一批真正有才能、有希望的打击乐生力军。
其他文献
当你步入伦敦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的科学博物馆,一定会惊讶得张大嘴巴。绵延七层的建筑和一万五千件展品,从“太空探险”(Exploring Space)展厅里巨大的火箭和卫星,到“我是谁”展厅里安东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雕刻的铁质的婴儿雕塑,都显示了这是一个能激发出伟大灵感的博物馆。  拿这个巨大的能源展厅来说,参观者一进去就有一种巨大的冲击感。硕大的蒸汽机
期刊
2017年5月20日,我在湖北荆楚理工学院听了一场旅美钢琴家武晓锋的独奏会。  正值春天,万木竞秀。“520”这个日子很诗意浪漫,又恰逢周末,自是吸引了很多爱乐者。而音乐会主题就叫作“爱释琴声”,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晚上七点,音乐厅琴声响起,温婉悠扬。舒伯特的四首即兴曲D.899似一幅中国山水画卷,徐徐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  c小调似中国写意山水画中的第一步“勾线”。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
期刊
2017年,上海乐队学院进入了第三个学年,前两届的学生均成功考入全球各地的交响乐团,或者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为音乐圈输送新鲜血液。两年前,上海交响乐团与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原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针对音乐演奏人才的培养,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跨国合作协议:自2016年起至2020年,易北爱乐乐团每年安排多名首席演奏员来沪教学,并与上海乐队学院的学生们共同演出室内乐音乐会。上海乐队学院的三位学生与北德广
期刊
古典乐迷们或许对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不会陌生。他多才多艺,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他的音乐优美如歌,旋律悦耳,和声柔雅,贵族与大众皆适宜。对于那些仅听过泰勒曼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可能会将他的创作生活聚焦于埃森纳赫和汉堡。诚然,作为巴赫的前任作曲家,泰勒曼在埃森纳赫时的名气比巴赫响亮得多,在汉堡的风光就更不用提了。对于泰勒曼的“铁粉”来说,他在法兰克福度过的短短(短吗?依照十八世纪人的平均寿命看)九年就很
期刊
琵琶,中国传统乐器,有着丰厚的历史和大量经典作品,山水画般的《春江花月夜》,重现了垓下之古代战争场景的《十面埋伏》,记叙了龙梅、玉荣保护羊群故事的《草原小姐妹》等等,都是广为流传且受到听众喜爱的经典独奏作品。“独白”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表达,是一位演奏者通过手中这把琵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出来,和听众进行交流的形式。  重奏起源于西方,是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二十世纪
期刊
中提琴手安东·吉瓦耶夫告诉我们,格万特豪斯乐团的声音并不是来自于指挥家的棒尖。“有时候指挥一棒下去,乐团里是没有声音的。过了一会儿,声音才一点一点地从地下升起。”即使是拨弦作品,他们也有着这样的默契,在短暂的静默后同时开始演奏。这便是格万特豪斯区别于其他乐团的“声音文化”,无论是在管弦乐团还是弦乐四重奏中,他们都保留了这种独属于自己的特色。  贝多芬一生共写了十六部弦乐四重奏,其数量虽然不能和海顿
期刊
英国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1945-1987)因患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在四十二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而她毕生钟爱的大提琴也只和她相处了不到二十五年。因此,与二十世纪其他已离世的大提琴大师,如卡萨尔斯、罗斯特罗波维奇等相比,杜普蕾留下的演奏曲目是不算多的。2012年,为纪念杜普蕾逝世二十五周年,华纳兄弟唱片公司(Warner Cl
期刊
孙维权教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及和声风格分析专业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席教授。先生的代表著作有《键盘即兴弹奏指南》《钢琴即兴伴奏入门教程》《和声的魅力》以及VCD音像教材《跟我学即兴伴奏》等。他创作改编了《雪绒花》《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二十余部钢琴作品,此外,还先后在《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
期刊
德国钢琴家马丁·史岱菲尔德(Martin Stadtfeld)的“纯粹巴赫”独奏音乐会为上海音乐厅2017新乐季赢得了“开门红”。虽然并不太为国内音乐界所熟悉,但史岱菲尔德却已是享誉国际的巴赫音乐诠释钢琴家。当晚,他演奏J.S.巴赫最具代表性的键盘乐作品,结合最新手稿研究成果,用个性化的改编来完成对巴赫的“旧曲新唱”,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性!  如果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这场音乐会的高学术涵量,那应
期刊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其特有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包括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大海》《意象》、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神剧《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及大量钢琴曲。  作为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德彪西开创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他最喜欢的音阶有六個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