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的是人才。在今天的社会,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就不能称其为人才。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善于生疑,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开始,问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知道了很多。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还有哪些内容没读懂,请提出来。”同学们朗读完课文后,纷纷提出:“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觉?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突出了本文的重点。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自学质疑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层层疑问,激活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自学质疑中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也激发了学生主动释疑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定会受到很大的抑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将成为独立、自主、创造、负责的主体,主体意识得以加强,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教学《我们家的猫》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自学提示:①读课文,用“”画出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句子。②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句子真实、具体地描写猫的特点的。③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先自学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通过自学提示,把学习任务、要求全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分析、去理解,做到“主动阅读”、“潜心读书”。让学生自我活动起来,自己充分动脑,学会有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其中求异思维是最重要的一种。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而是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给学生一个答案,那么在学生寻找到这一个答案之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发散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认真读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精彩的描述,想一想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个自然段,并说出理由。同学们经过自学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艇的特点写得更具体、更形象;有的同学说喜欢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威尼斯夜景的宁静和美丽;有的同学说喜欢课文第四自然段,是因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也有的同学喜欢这一自然段是因为作者从不同方面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些答案各不相同,都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获得的,这些不同的答案包括了独立的创新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形成,并提高升华。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扎实落实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言文字训练,扎扎实实落实好语言文字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家的猫》一文自学提示中,我设计的第一步是找出描写猫的特点的句子,第二步是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句子真实、具体地描写猫的特点的。既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句子,并通过分析“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等词语,从而加深了对猫的这一特点的理解,并体会到作者是怎样把猫“老实”的特点写具体的,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说”表达出来,这样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创新的灵感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知、使学生主动探索,而且还可促使学生严谨思考、发散求异,从而有效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新思维。如学了《凡卡》一文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假设乡下的爷爷收到了这封信,故事的结果将会如何?给学生5分钟时间准备,组织语言,进行口头作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趵突泉》一课中,描写小泉冒泡一段很精彩,教学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这一段语言文字的理解,用图画形象地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应肩负起开发青少年创造潜能的重任,改变观念,努力学习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善于生疑,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开始,问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知道了很多。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还有哪些内容没读懂,请提出来。”同学们朗读完课文后,纷纷提出:“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觉?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突出了本文的重点。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自学质疑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层层疑问,激活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自学质疑中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也激发了学生主动释疑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定会受到很大的抑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将成为独立、自主、创造、负责的主体,主体意识得以加强,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教学《我们家的猫》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自学提示:①读课文,用“”画出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句子。②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句子真实、具体地描写猫的特点的。③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先自学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通过自学提示,把学习任务、要求全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分析、去理解,做到“主动阅读”、“潜心读书”。让学生自我活动起来,自己充分动脑,学会有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其中求异思维是最重要的一种。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而是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给学生一个答案,那么在学生寻找到这一个答案之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发散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认真读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精彩的描述,想一想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个自然段,并说出理由。同学们经过自学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艇的特点写得更具体、更形象;有的同学说喜欢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威尼斯夜景的宁静和美丽;有的同学说喜欢课文第四自然段,是因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也有的同学喜欢这一自然段是因为作者从不同方面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些答案各不相同,都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获得的,这些不同的答案包括了独立的创新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形成,并提高升华。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扎实落实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言文字训练,扎扎实实落实好语言文字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家的猫》一文自学提示中,我设计的第一步是找出描写猫的特点的句子,第二步是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句子真实、具体地描写猫的特点的。既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句子,并通过分析“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等词语,从而加深了对猫的这一特点的理解,并体会到作者是怎样把猫“老实”的特点写具体的,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说”表达出来,这样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创新的灵感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知、使学生主动探索,而且还可促使学生严谨思考、发散求异,从而有效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新思维。如学了《凡卡》一文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假设乡下的爷爷收到了这封信,故事的结果将会如何?给学生5分钟时间准备,组织语言,进行口头作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趵突泉》一课中,描写小泉冒泡一段很精彩,教学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这一段语言文字的理解,用图画形象地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应肩负起开发青少年创造潜能的重任,改变观念,努力学习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