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点清史,吕留良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人物。卓尔不群的才华,曲折跌宕的身世,朝廷、江湖都有他的身影,他用人生书写的这部“书剑恩仇录”常常被文学、戏剧旁征博引,传唱至今。
吕留良生活的时代正遇明清鼎革之变。以一介书生成为桀骜不驯的斗士,站在与清廷对抗的立场,掀起“华夷之辨”,倾家产支援义军,甚至直接参加战斗。以致吕留良死后四十余年,即雍正十年,因湖南曾静案的牵连,吕及其长子葆中被开棺戮尸,幼子毅中被斩,全家充军至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吕留良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相关书籍纸张都被满清付之一炬,余者也因害怕受到牵连尽数销毁,因而吕氏墨迹存世极罕见,如今只见片言楮语珍藏于博物馆。根据吕留良研究专家、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俞国林的介绍,目前仅有上海博物馆存有一件书法(见载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上海图书馆藏有半封书信。其余零星散佚已不得考。
北京匡时2012春拍即将推出的一部江南吴家珍藏三百年的鸿篇巨制,完整保留了吕留良的四首《和种菜诗》。整部作品最重要的《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表面上是以吴之振为主线的遗民行迹,然而吕留良的影响力却一直贯穿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集子涉及人物包括黄宗曦、吕留良、黄宗炎、陈廷敬、王士祯、梁清标、汪婉、尤侗等当时五十余位文坛、朝野巨子。由昊之振后人保存,绵延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清代文字狱、数十年战乱和文革各种磨难,三百年蹉跎,劫后余灰,吴家后人能够将其完整保存至今,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种菜诗唱和册》中,吕留良的四首和诗装帧独特,被用心截去上下款识。在边跋中,民国文坛巨擘沈卫道出端倪:此为吕晚村先生手笔,当时畏祸截去上下款识,今补记之。沈卫所言“避祸”是为避免雍正年间那场文字狱极刑的牵连。事实上吕留良的名字即使在清代的刻本中都被残酷地打上了方块黑影,仿佛要永远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然而历史无法涂抹,康熙年间便有御儿吕氏抄本《吕晚村诗》集存世,在诗集《零星稿》中,这件《和种菜诗》四首被再三斟酌之下收入抄本中。《续修四库全书》收此本。其后但凡吕氏诗集必引这经典的《和种菜诗》,被后世权威著述多次征引。
这套吴之振、吕留良、黄宗曦等《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包含《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禹之鼎《橙斋先生像》以及吴之振自书墨迹等等。以吴之振家族为主线,以几条文脉串起这些思想鸿儒的书法手迹,并且最早在康熙年间就有各自的刻本保存下来,对于书法史、诗歌史、地方史无疑都是莫大的财富。
吕留良生活的时代正遇明清鼎革之变。以一介书生成为桀骜不驯的斗士,站在与清廷对抗的立场,掀起“华夷之辨”,倾家产支援义军,甚至直接参加战斗。以致吕留良死后四十余年,即雍正十年,因湖南曾静案的牵连,吕及其长子葆中被开棺戮尸,幼子毅中被斩,全家充军至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吕留良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相关书籍纸张都被满清付之一炬,余者也因害怕受到牵连尽数销毁,因而吕氏墨迹存世极罕见,如今只见片言楮语珍藏于博物馆。根据吕留良研究专家、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俞国林的介绍,目前仅有上海博物馆存有一件书法(见载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上海图书馆藏有半封书信。其余零星散佚已不得考。
北京匡时2012春拍即将推出的一部江南吴家珍藏三百年的鸿篇巨制,完整保留了吕留良的四首《和种菜诗》。整部作品最重要的《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表面上是以吴之振为主线的遗民行迹,然而吕留良的影响力却一直贯穿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集子涉及人物包括黄宗曦、吕留良、黄宗炎、陈廷敬、王士祯、梁清标、汪婉、尤侗等当时五十余位文坛、朝野巨子。由昊之振后人保存,绵延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清代文字狱、数十年战乱和文革各种磨难,三百年蹉跎,劫后余灰,吴家后人能够将其完整保存至今,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种菜诗唱和册》中,吕留良的四首和诗装帧独特,被用心截去上下款识。在边跋中,民国文坛巨擘沈卫道出端倪:此为吕晚村先生手笔,当时畏祸截去上下款识,今补记之。沈卫所言“避祸”是为避免雍正年间那场文字狱极刑的牵连。事实上吕留良的名字即使在清代的刻本中都被残酷地打上了方块黑影,仿佛要永远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然而历史无法涂抹,康熙年间便有御儿吕氏抄本《吕晚村诗》集存世,在诗集《零星稿》中,这件《和种菜诗》四首被再三斟酌之下收入抄本中。《续修四库全书》收此本。其后但凡吕氏诗集必引这经典的《和种菜诗》,被后世权威著述多次征引。
这套吴之振、吕留良、黄宗曦等《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包含《种菜诗唱和诗册》、《赠行诗》、禹之鼎《橙斋先生像》以及吴之振自书墨迹等等。以吴之振家族为主线,以几条文脉串起这些思想鸿儒的书法手迹,并且最早在康熙年间就有各自的刻本保存下来,对于书法史、诗歌史、地方史无疑都是莫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