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地处荆门市最北端,是全市唯一的插花扶贫乡镇。仙居乡山多地少,工业基础薄弱,外出务工人员比例高。留守儿童因此较多。仙居乡中心小学现有学生453人,有300余人在校住宿,其中父母均在外市务工的留守儿童就有140名。为使父母们在外能安心工作,留在家乡的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市、区、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建成了我区第一所留守儿童服务站。
一、搞好基础建设,搭建服务平台
留守儿童服务站里的140名孩子分散在27个自然行政府,有的离校近20公里,上、下学路途遥远,回家不方便不安全。为了让孩子们在服务站安心学习、生活。区政府投资10万元,修建了洗浴室,解决了学生“洗澡难”的问题;购置了2台饮水净化机,解决了学生“喝水难”的问题;维修房屋,粉刷墙壁,并添置了课桌椅80套、电脑6台、电话2部、办公桌椅6套、档案柜2组、沙发6套、图书5千册、体育器材150件、棋类5种。根据上级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建好了“五室一所”。并且对“五室一所”起了温馨的名称:亲情驿站、心晴小屋、阅读吧、洗刷刷、加油站、跃动旋律。每室的建设均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筹建,如“心情小屋”购买了“水果沙发”铺设地板,咨询老师和孩子们可以席地而坐,倾心畅谈;“阅读吧”为孩子们征订了二千余元的各类杂志;“洗刷刷”每个浴室安装近20个喷头、空气能热水器,做到全天候可以洗热水澡。
二、抓好制度建设,确保优质服务
服务站硬件设施到位后,我们制定一系列的工作制度,确保服务站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
1、建章立制。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服务站根据“五室一所”的功能要求,分别制定每室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每室均有一名分管负责人和2名工作人员,按计划开展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通报、整改。
2、多方联动。服务站根据我乡的实际,在人员的选聘上下足了功夫。首先选聘素质好、有爱心的人员充实到服务站,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服务站共聘有12名辅导教师,2名心理咨询教师,2名活动娱乐教师,2名生活教师,39名爱心妈妈,5名青年志愿者。其中27名“爱心妈妈”系全乡每村的妇联主任,主要是孩子在家时的关怀。
三、树好岗位样板,实现“七无忧”目标
1、生活送温暖,衣食无忧。生活老师除了关心孩子们的吃住,还管理好学生的日常个人卫生。衣服破了有人补,鞋子坏了有人修,同时还有学校12个“爱心妈妈”也参与到其中,让这些孩子体会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如廖光菊爱心妈妈经常给孩子们送衣物,送被褥,下雨时送雨伞,生病的孩子定时有爱心妈妈指导就医服药。
2、课外给辅导,学习无忧。3~6年级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一周两次,语文重点辅导阅读及作文,数学重点辅导计算及应用题,英语主要辅导六年级。通过辅导,这些留守儿童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如六年级的张克凡以前数学应用题没有入门,现在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3、兴趣重培养,特长无忧。服务站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成立了九个社团,书画组、棋类组、乐器组、舞蹈组、体育组、语言组等。这些孩子们通过老师的精心辅导,在体音美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学校组织的庆元旦、迎新年活动中,参与的节目获得了全校师生特别是家长的好评。
4、心灵常关爱,心理无忧。留守儿童长期与家长分离,性格难免有缺陷,孤僻、内向,有话无处说。心理教师对94名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阴影,每天12点到2点,把孩子们请到“心晴小屋”,和孩子们聊天沟通,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亲情室的2部电话,全天为孩子们开放。让孩子们通过电话、视频和父母进行沟通。四(2)班的夏文兵同学,原来因为难与父母分开,厌学、逃学,他说“如果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宁死也不上学”,老师们上门家访,爷爷奶奶陪读,都不生效。亲情关爱室建好后,老师让他每天与父母视频、通话,还经常和他聊天,沟通,给与各方面的关爱,现在他情绪稳定,也能天天上学了;
5、书屋大开放,阅读无忧。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我校图书室现在有3万册图书,征订了2千余元的期刊杂志,每天开放2小时,适合少儿阅读的名著和各类书刊摆满了阅览室,满足留守儿童读书的欲望,激发留守儿童的读书情趣。他们爱上了名著,爱上了书刊,爱上了习作,受到爱的熏陶,成为爱学习,有上进心的好孩子。
6、科技小制作,创新无忧 服务站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去年12月7日,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到我站辅导留守儿童,普及科技知识,开展科技探梦行动,为山区留守儿童送温暖,激发了儿童极大的科技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7、专家精讲座,家教无忧。服务站与市、区关工委联系,请国家关工委公益文化中心专业人员到校进行家庭教育的专题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家长们受益匪浅,不少家长与专家们交心谈心,有的家长说我原来这些方法均是不对的啊!通过讲座,留在家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深知,做好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市区乡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留守服务站的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让我们每一个留守孩子在祖国的怀抱中,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中心小学)
一、搞好基础建设,搭建服务平台
留守儿童服务站里的140名孩子分散在27个自然行政府,有的离校近20公里,上、下学路途遥远,回家不方便不安全。为了让孩子们在服务站安心学习、生活。区政府投资10万元,修建了洗浴室,解决了学生“洗澡难”的问题;购置了2台饮水净化机,解决了学生“喝水难”的问题;维修房屋,粉刷墙壁,并添置了课桌椅80套、电脑6台、电话2部、办公桌椅6套、档案柜2组、沙发6套、图书5千册、体育器材150件、棋类5种。根据上级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建好了“五室一所”。并且对“五室一所”起了温馨的名称:亲情驿站、心晴小屋、阅读吧、洗刷刷、加油站、跃动旋律。每室的建设均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筹建,如“心情小屋”购买了“水果沙发”铺设地板,咨询老师和孩子们可以席地而坐,倾心畅谈;“阅读吧”为孩子们征订了二千余元的各类杂志;“洗刷刷”每个浴室安装近20个喷头、空气能热水器,做到全天候可以洗热水澡。
二、抓好制度建设,确保优质服务
服务站硬件设施到位后,我们制定一系列的工作制度,确保服务站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
1、建章立制。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服务站根据“五室一所”的功能要求,分别制定每室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每室均有一名分管负责人和2名工作人员,按计划开展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通报、整改。
2、多方联动。服务站根据我乡的实际,在人员的选聘上下足了功夫。首先选聘素质好、有爱心的人员充实到服务站,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服务站共聘有12名辅导教师,2名心理咨询教师,2名活动娱乐教师,2名生活教师,39名爱心妈妈,5名青年志愿者。其中27名“爱心妈妈”系全乡每村的妇联主任,主要是孩子在家时的关怀。
三、树好岗位样板,实现“七无忧”目标
1、生活送温暖,衣食无忧。生活老师除了关心孩子们的吃住,还管理好学生的日常个人卫生。衣服破了有人补,鞋子坏了有人修,同时还有学校12个“爱心妈妈”也参与到其中,让这些孩子体会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如廖光菊爱心妈妈经常给孩子们送衣物,送被褥,下雨时送雨伞,生病的孩子定时有爱心妈妈指导就医服药。
2、课外给辅导,学习无忧。3~6年级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一周两次,语文重点辅导阅读及作文,数学重点辅导计算及应用题,英语主要辅导六年级。通过辅导,这些留守儿童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如六年级的张克凡以前数学应用题没有入门,现在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3、兴趣重培养,特长无忧。服务站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成立了九个社团,书画组、棋类组、乐器组、舞蹈组、体育组、语言组等。这些孩子们通过老师的精心辅导,在体音美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学校组织的庆元旦、迎新年活动中,参与的节目获得了全校师生特别是家长的好评。
4、心灵常关爱,心理无忧。留守儿童长期与家长分离,性格难免有缺陷,孤僻、内向,有话无处说。心理教师对94名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阴影,每天12点到2点,把孩子们请到“心晴小屋”,和孩子们聊天沟通,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亲情室的2部电话,全天为孩子们开放。让孩子们通过电话、视频和父母进行沟通。四(2)班的夏文兵同学,原来因为难与父母分开,厌学、逃学,他说“如果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宁死也不上学”,老师们上门家访,爷爷奶奶陪读,都不生效。亲情关爱室建好后,老师让他每天与父母视频、通话,还经常和他聊天,沟通,给与各方面的关爱,现在他情绪稳定,也能天天上学了;
5、书屋大开放,阅读无忧。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我校图书室现在有3万册图书,征订了2千余元的期刊杂志,每天开放2小时,适合少儿阅读的名著和各类书刊摆满了阅览室,满足留守儿童读书的欲望,激发留守儿童的读书情趣。他们爱上了名著,爱上了书刊,爱上了习作,受到爱的熏陶,成为爱学习,有上进心的好孩子。
6、科技小制作,创新无忧 服务站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去年12月7日,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到我站辅导留守儿童,普及科技知识,开展科技探梦行动,为山区留守儿童送温暖,激发了儿童极大的科技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7、专家精讲座,家教无忧。服务站与市、区关工委联系,请国家关工委公益文化中心专业人员到校进行家庭教育的专题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家长们受益匪浅,不少家长与专家们交心谈心,有的家长说我原来这些方法均是不对的啊!通过讲座,留在家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深知,做好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市区乡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留守服务站的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让我们每一个留守孩子在祖国的怀抱中,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