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o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根据德国企业文化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以省级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2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corporate cultu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an spirit;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college can rely o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with the help of competition platform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while cultivating students' "artisan spirit". And take provincial key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for a practical study.
  Keywords artisan spirit;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0 引言
  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性人才,大力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 2025”宏伟蓝图的战略举措。而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职业教育在重振“工匠精神”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成为了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规纳出工匠精神五大特征;抓住这五大特征,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德国作为制造强国,从1907年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开始,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成功塑造出2400多个世界品牌,德国人精致、勤奋、理性、专注的性格,源于他们的匠人精神。这种匠人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职业文化,它体现工人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并以自己优秀的作品而自豪和骄傲的一种精神理念。其具体体现,可表现为五大特征。第一,专注精神。在德国制造业,有很多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但实力非常强,他们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力图做到最强,比如koenig&bauer印染压缩机,karcher高压吸尘器,RUD的工业用链都是行业的全球领袖。第二,标准主义。在德国企业,以标准为尊、标准为先。标准就是法律,尊重标准,遵守标准就像戴安全帽和遵守红绿灯一样自然。同样每个产品在具体制造之前,都制订有详细的标准,标准要求涉及到每个环节、每个部件,力求实现零缺陷的目标。第三,精确主义。在德国,很少听到“差不多”这样的词汇,不精确的话,他们不说,不精确的事,他们不做。德国人这种做事讲究精确的品质也给德国的制造带来了精密的特性。第四,完美主义。在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发展中,势必产生完美主义。德国人这种追求完美,其具体工作行为表现为做事一丝不苟,做事彻底、认真。第五,秩序主义。德国秩序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表现在时间管理上,对于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程序、流程,所有的事情都是按时间流程进行推进。另一个是表现在空间上的管理,在德国,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他们的物品都是摆放井然有序。企业无需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一切都在自觉之中。
  2 基于职业技能大賽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1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使各大高职院校老师和学生重视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其竞赛内容更加丰富,比赛形式更加多样化,竞赛水平也不断提高,大赛从过去的“求会”到现在的“求精”,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内容、形式、评分标准表现出来的职业性、专业性、先进性、规范性,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赛不仅可以展现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可以检验各大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
  目前,全国大多高职院校都组织和参与了这项大赛。通过参加这项大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 、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使得各大高职院校老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认识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从2013年开始,就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取了很多奖项。究其原因,就是我院在对参赛选手进行实践锻炼培训时,深入感受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培训初期,高职学生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对自己职业的不认可,导致在培训中学生碰到困难,难以坚持。争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培训后期,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学习动机上引导他们不是为求职、为获奖而学习,而是为求知、为科学而学习的思想,培养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正所谓,心态变则态度变,态度变则行为变。学生的心态发生改变后,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再碰到困难时,都能积极去克服。
  2.2 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大赛使高职学生在获取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培养的最好途径,就是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注入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德国为例,在德国,没有专门德育课程,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融入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学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把工匠精神的内涵“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融入其中,力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德国的这种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值得我们借鉴。   在2016 年 8 月,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可见技能大赛是培养中国年青一代能工巧匠的熔炉,我们可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以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以我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17年省赛为例。我们参加的比赛项目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具体项目内容是四驱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由8个子任务构成,同时还包含电路板的检测和维修、电路设计与印刷线路板的绘制、工艺文件编制。在接到这个比赛项目后,我们根据任务难易、学生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计划详细确定到每天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也制订了任务完成情况具体评价标准。在计划制订后,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流程执行,任务完成情况也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执行,若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达到相应的标准为止。在培训的最后两周,模拟比赛场景进行竞技测试,每个任务、甚至每个工序精确到具体时间,评分也严格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精确、完美。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培训,不仅让学生学有所长,也让学生戒浮戒躁,能潜心研究学问,同时也培养他们对事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
  2.3 通过借鉴职业技能大赛在组织与参与过程中所取的经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我们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同步培养所取的经验,应用到我们日常教学中。以应用电子专业2016级、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单片机应用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设计与制版”四门核心课程为载体先行开展实践研究,将比赛培训项目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 “工匠精神”五大特征,制订详细的课程标准、实施标准、考核标准,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平台,保障项目教学顺利实施,使学生在获取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
  3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将大赛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对参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所取的实践教学成果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专业能力的同时同步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其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葛树荣,陈俊飞.“匠人精神”6大内涵: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秘诀[J].中国工人,2016(10):16-18.
  [2] 陶文辉.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60-65.
  [3] 李梦卿.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6(11):39-41.
  [4] 代丽丽.基于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157.
  [5] 梁璐莎.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才智,2016(24):203-204.
  [6] 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中作者从学生自身角度、学院特色教学“汉—英—俄”三语教学和文化差异角度分析蒙生汉授学生学习适应困难的原因,将从学校学生培养管理机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调整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提出实践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蒙生汉授学生 学习综合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26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正在有望回归,此文旨在尝试挖掘“六艺”中的射艺,并在西南区域美丽乡村建设中赋予重拾和创新,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丽中国。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射箭文化 射礼  1 文化自信视域下重启射箭项目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期刊
摘 要 需求分析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重要依据。基于需求理论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进行的实例调查分析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兴趣、能力、困难与期望等表现出了其独特性和多样性,而学生学习需求的分布在某些问题上呈分散态势。以此为参考,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观念、教学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适应社会和时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二级学院面临更多挑战与考验,“全员育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而构建二级基层学院“全员育人”新格局,顺利开展基层学院全员育人工作,需要党建、教学、学生工作、科技等各方面的积极协调配合。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和学院全员育人工作实际情况,从党建引导育人、文化引领育人、科技传承育人和专业强化育人四个方面,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
期刊
摘 要 随着企业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要求有工作经验,希望学生能够“上手快”,现行的传统的课程讲授方式已不能达到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这一情况不得到改变,那“毕业即失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就无法得到解决。所以,以体验式的视角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早地更多地以不同形式接触企业,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 “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调查,可以充分了解到我国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而为公安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针对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整体角度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人才利用率低,公安院校毕业生入警率低的影响因素多样化,我国公安院校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 公安院
期刊
摘 要 推进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衔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为例,根据国家宠物健康护理员职业标准,构建与职业标准岗位层次、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提供典型案例,有效推动了本专业课程体系诊断和改革。  关键词 职业标准 课程体系 衔接 宠物养护与驯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 要 本文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了深圳市两个学校的950名普通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结果发现,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总体乐观,态度的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倾向维度三者得分呈递减趋势,不同年龄的家长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普通儿童家长 态度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93  Abs
期刊
摘 要 首先以SERVQUAL模型为研究基础,制作适合高职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测量量表;然后将常州纺院的学生按照入学形式分为五类:高考入学的学生、对口单招入学的学生、3+2分段培养入学的学生(高职和本科衔接)、中职注册入学的学生、3+3分段培养入学的学生(中高职衔接),将SERVQUAL量表在五类同学中进行发放,并利用感与期望矩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数据所得结果并给出了提升高职学生课堂教
期刊
摘 要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是大学新生对大学文化认同与接受并主动融入的过程;是在认知上了解大学与中学的不同,情感上对大学独立自主生活的喜爱,行为上积极主动融入大学生活的过程。为帮助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需要注重从文化熏陶、知识传授、活动牵引、组织接纳等途径与方法引导他们真正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适应 心理教育 探索  中学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依赖到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