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受官司困扰的麦考林,在上市之初曾大受追捧,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电子商务、实体门店和邮购三个渠道互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但其在招股说明书中,特别强调了其网购的高成长性,迎合了华尔街的喜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0年10月26日,顶着“中国B2C第一股”光环的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由于中国电子商务概念受到追捧,其市盈率一度曾高达157倍。
但到了12月初,市场风向大变,麦考林接连被传出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的消息。与之相对应,麦考林的股价随着其首份财报的出炉而出现高台跳水。
据悉,麦考林目前为止已遭到5次集体诉讼。诉讼的理由大同小异,公司披露的信息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不符。
麦考林成本和开支的增加已经对其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这使得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诉讼还称,当麦考林在2010年11月29日披露真相时,公司股价大幅下滑,使投资者遭受了损失。
麦考林对此则表示,这些诉讼没有依据,公司将全力准备应诉。对此,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中发表言论,称“如果这场集体诉讼败了,麦考林很可能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摔,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
钱砸出来的业绩
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曾表示,中国电子商务“虚火”较重。这在麦考林身上也显露无遗。
据悉,麦考林成立于1996年,旗下拥有服装类电子商务网站M18.com和实体门店若干,同时从事邮购业务,是我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从事邮购业务的三资企业。
麦包包总裁叶海峰对本刊记者表示,网上零售未来能否做得好或者做得长远,是数字增长和物理增长之间的协调问题,谁解决得好谁就能持久发展。数字可以用钱砸出来,但物理增长却很难实现。
“从麦考林历年的财报分析可以看出,其销售成本上升与营收上升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也说明,麦考林营收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是靠钱砸出来的。”财政部财科所的赵治钢对本刊记者表示。据悉,麦考林大规模促销曾在2009年此起彼伏,当年其销售成本同比增长了66%,营收增长了65.3%。
据悉,2009年全年麦考林营收达1.77亿美元,2007年仅为6140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2%。同期净利润从410万美元升至720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 4%。
可以说,麦考林为了上市也在搞突击“增肥”。但分析师认为,虽然其营收增长很快,但销售成本及管理费用控制不力,所以净利润增长幅度不如营收。
截至2010年6月30日,2010年上半年麦考林营收达到1.080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的7630万美元上涨了41.6%,但这也表明其营收增幅已出现了下滑趋势。
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第三季度麦考林的毛利率为39.7%,这也是自2008年连续11个季度以来麦考林的毛利率首次低于40%。从2008年Q1到2010年Q2,麦考林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42%到48%之间。毛利率的下降,意味着其竞争实力下降。
美国资本市场普遍认为,在2010年10月26日进行IPO时,麦考林已经非常清楚无法达到原来的增长幅度,也不可能达到招股说明书里的暗示增长幅度。在此前提下,麦考林并未发布业绩风险预警和暗示,这也成为其股价和信誉均一落千丈的主要原因。
到底啥模式?
可以说,麦考林为了让投资者相信其高成长性,把自己包装成了电子商务公司,但据记者调查,很多电子商务公司的毛利率达到80%,生意宝2009年年报显示其毛利率更是达到了90.5%,但反观麦考林,其较低毛利率就暴露了其模式根本不是电子商务公司。
对于毛利率下降到40%以下,麦考林内部人士表示,这跟麦网平台化有很大关系。从2009年开始,为了扩大销售额,麦网确定了平台化战略,不仅销售自有品牌服装,同时还代理其他品牌服装,所售产品类别也从服装扩展到家居、化妆品等领域。
麦考林首席财务官张磅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回应在线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时表示,其自有品牌的毛利率比第三方品牌产品高出约10%。2009年同期第三方品牌产品收入只占在线收入的5%,而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20%,从而使得毛利率有所下降。
麦考林招股说明书中只说,80%的收入来自线上收入。而在三季报出炉后,张磅才向境外投资者给出了一个数字:麦考林通过邮购目录和在线销售两种方式的产品销量比例约为3:7。
有行业分析师解读其中“玄机”称,按照其招股说明书上的说法,麦考林已被境外投资者理解为一家地道的电子商务公司,其之前股价高企也与中国电子商务概念受追捧有关。但实际上,从渠道模式看,麦考林是一家集实体店、呼叫中心和在线零售的多渠道商务企业,而非纯粹意义上的B2C平台,将其包装成“中国B2C第一股”的形象的确有名不符实之嫌。
在麦考林股价暴跌后,凡客CEO陈年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与其“撇清关系”:“20%以上靠店面,30%靠电话。一个超过50%收入和互联网无关的企业,怎么就代表了‘中国电商’?”
ChinaVenture研究总监李玮栋认为,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在资本方的推动下,往往会在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等方面包装得漂亮一些,以便使股票上市后获得更高的估值,从而为资本方获得更大的退出回报。但美国的法律环境相对透明,这样做必然会遭遇更严格的监管和评价。
谁在恶搞麦考林?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王汝林表示,麦考林财务报表不好看是事实,这也反映出了麦考林的管理高层以及团队的上市运营能力差,潜在管理经验不足。麦考林能否经受得住这个考验,还是未知数。
但对于虚假陈述,北京市卓智律师事务所姚克枫表示,根据以往经验,麦考林上市的过程不太可能出现问题,毕竟在美国上市也要经过一层层的审核,所以说,麦考林存在虚假信息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姚克枫表示,美国的法律程序的启动要比中国简单一些,而且,此事件也不排除有美国律师“诱导”股民提起集体诉讼,或者有股民为了利益而炒作。
据统计,在美上市的近300家中国企业中有8%左右遭遇过集体诉讼。“针对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在美国属于家常便饭;谁想起诉,搞起来也很简单。”美国纽约州的李律师告诉记者,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完全透明。在公司披露业绩后,一旦股价下跌,有律师就会广泛联络小股民,抓住季报或者年报上的各种小“纰漏”,对上市公司提起集体诉讼。在美国,长期专做这种事情的律师被同行称为“诉棍”,他们精心策划、卖力行动,一旦胜诉,能分到近50%的赔偿金。
据介绍,集体诉讼的原告代表全体投资者,赔偿金额往往可达上亿美元,个别案件如果涉嫌诈骗还将追究刑事责任。由于上市公司总会担心诉讼拖累股价,因此90%的此类案件都以和解形式结案。“被这些穷追不舍的‘诉棍’缠上,国内企业或许会觉得被算计了,其实这也是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李律师说,美国盛行“诉讼文化”,遭受诚信质疑的公司最有可能在股价下跌时被股民状告。
据笔者调查,在这两年金融危机中,美国一些律师事务所也遭遇到了寒冬,倒闭、裁员不在少数。而一些上市过程或信息披露有瑕疵的公司更成了这些律师事务所眼中绝好的“猎物”。
这次对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的Brower Piven,在过去几年也曾对九城、康代有限公司发起过集体诉讼;对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的霍华德克史密斯律师事务所,也曾于2010年6月以虚假/或误导性陈述/或未能披露的理由,对阿特斯太阳能发起过集体诉讼。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对记者表示,一些中国企业在运营和治理等方面存在缺失,为了获取利益,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就盲目“走了出去”,这就难免在面对美国法律法规时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