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的“第二名魔咒”

来源 :第一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r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以现有技术水平为基础,中国内地有没有可能在5年内复刻一个台积电?
  知名芯片调研公司IC Insights的判断是:有可能,但需要一个前提—与芯片技术、贸易相关的国际限制全部解除,行业重回自由市场状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每年需投入至少2000亿元扶持产业发展,5年就是上万亿元。
  对于芯片投资,当今的中国倒是既不缺钱也不缺兴趣。比如,中国目前有两期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也就是所谓的“国家大基金”,合计3200亿元—正在市场上大手笔“扫货”,寻找行业上下游的各类机会。
  再比如,各地政府对延揽芯片项目落地也相当积极,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15个省份签约了半导体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当然,也出现过武汉弘芯这种“千亿投资”、但最终潦草收场的案例,泡沫初显。
  回到现实层面,中国内地其实已有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品牌“中芯国际”。若说要在短时间内复刻一个台积电,那中芯国际无疑是离目标最近的公司。
  2020年年中,已在港股上市多年的中芯国際宣布科创板上市计划,其招股书在19天内实现“闪电过会”,融资规模超过532亿元。
  回归A股,也许是中芯国际在2020年做出的最正确决策之一。此前,中芯国际在港股的市净率—鉴于半导体行业的重资产特性,常用市净率(PB,股价与每股净资产之比)来衡量其估值水平—长期稳定在2倍或更低的位置;而A股对于中芯国际的市净率认知在巅峰时一度高达11倍,2020年10月华为海思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消息传出后,中芯国际股价随即大幅跳水,市净率亦大跌但仍稳定在4倍左右并保持至今。
  其实,无论台积电还是希望追赶它的中芯国际,都只占据了芯片产业版图的一角,即代工业务。芯片生产流程复杂,每个环节都涉及材料、设备、技术、资金的多重考验。作为产业链上的集成环节,代工厂必须有衔接前沿技术的能力。
  “做代工厂第一名赚钱,第二名基本不赚钱,第三名亏钱,所以一定要争做前两名。”2019年9月,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曾这样表示。
  2019年,美国乔治城大学下辖的“安全和新兴技术中心”(CSET)曾深入分析了中美两国的芯片全产业链竞争力。结果显示,中国在光刻设备、处理控制设备、沉积技术等细分领域,目前几乎没有自主技术能力。而美国的情况是:如果借助韩国及欧洲诸国的盟友关系,在整条芯片产业链上几乎不存在短板。
  这是中国芯片产业谋求独立发展时必须面对的困境。而对于中芯国际来说,若无法在技术路线上与台积电缩小差距,“第二名”的优势也会快速流失。

高制程就是话语权


  考核芯片代工企业的能力时,如果只能看一个指标,那必定是“制程”。制程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也决定了代工企业的行业话语权。
  芯片的“制程”指的是芯片晶体管栅极宽度的大小。制程的数字越小、制程就越高,对应的晶体管密度越大,芯片功耗越低,性能越高。
  根据上下游整合程度的差异,芯片生产企业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设计到生产环节全部自营的IDM(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r)企业,代表公司是英特尔和三星;另一类不涉足设计只专注生产,也就是所谓的“代工厂”(Foundry),台积电、中芯国际、联电(UMC)、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等公司均属此类。此外,市场上亦有IDM企业接受外部订单生产的案例,比如三星电子。
  在顶尖制程工艺的比拼上,IDM企业目前总体领先代工企业至少一个代际。目前,三星在量产5nm制程的基础上已开始规划3nm制程量产,英特尔进度略逊,7nm工艺也投产有望。
  而在代工厂阵营,台积电目前已可试产3nm的工艺水平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中芯国际此前多次表示正在尝试从28nm向7nm的技术突进,但财报显示目前公司最先进工艺仍停留在14nm;联电和格罗方德则在2018年下旬就宣布放弃7nm制程工艺的研发,改为专注成熟制程。
  半导体行业基本遵循著名的“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芯片性能翻一倍。这就意味着,每18个月就要有新一代的高制程工艺投产。
  2004年,芯片内晶体管正式进入纳米(nm)级别,难以满足“摩尔定律”的技术瓶颈也很快出现—纳米级别的晶体管的集成度和精细化程度非常高,已经接近人类的物理认知极限。“摩尔定律”的线性发展趋势,已经赶不上指数级发展的数据处理需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智能手机—目前最顶尖的制程工艺,都被用于生产大牌手机的旗舰款机型芯片。
  台积电、中芯国际及华虹三家晶元代工厂的加权平均制程发展
数据来源:台积电、中芯国际及华虹半导体财报

  台积电过半收入来自先进制程产品
数据来源: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

  要实现更高制程芯片的量产,芯片生产企业就得踏入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长时间”的准备期。以台积电为例,公司的最先进制程从研发成功到全面投产,往往需要7至8个季度的磨合、调整和良率攀升过程,且每一次向高制程工艺的迭代,投资规模都会比上一代工艺增加30%左右。
  当然,一旦高制程工艺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市场订单就会快速向高制程产品集中。头部企业既可以赚到先进工艺的溢价,也可以借此基本实现“赢者通吃”—这正是中芯国际等芯片生产企业努力争做“前二名”的根本逻辑。   若以加权平均制程来看,台积电在2020年年底已下探到32.9nm的超高水平;同期的中芯国际为94.04nm,另一家国产芯片代工厂“华虹半导体”则只有223.42nm。
  中芯国际在“望一保二”的过程中,既要在顶尖制程的研发量产上有所突破,又要保住成熟制程的市场订单,兼顾是最大的挑战。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在40/45nm、55/65nm、0.15/0.18μm三个制程区间获得的订单,为公司总计贡献了超过80%的收入。这些制程区间的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产品集中于对计算要求不高同时需求量巨大的车载电子芯片、图像传感器、Wi-Fi蓝牙射频、存储器等领域。
  先进制程与下游产品的对应关系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固守成熟制程,尝试错位发展,对于代工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方向。以代工能力排名全球第十的华虹半导体为例:这家公司最擅长的工艺集中于0.11μm以上的传统成熟制程,专攻安全芯片、电源管理、智能家电、功率放大器等大众化产品。由于需求稳定,又少了研发投入风险,在2016年至2019年的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内,华虹半导体的收入增速水平反而高于台积电、中芯国际、联电等行业巨头。
  但市场目前对于中芯国际的期待早已不是只求稳定赚钱,而是要尝试打破欧美市场的技术垄断。在缺少顶尖设备(中芯国际此前向ASML采购的EUV光刻机至今无法交付)、缺少客户合作(华为海思受美国制裁后,中芯国际失去了最大的14nm制程客户,目前公司已不单独披露14nm制程收入)的情况下,仅靠中芯国际自身努力,要达成这一近乎非理性的目标,难上加难。

生来纠结


  中芯国际并非第一次在这种“内忧外困”中被委以重任。实际上,这家公司的诞生本就源于一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厚望。
  进入2000年代,中国内地有意发展半导体产业。但当时由政府主导设立的芯片制造厂华晶和华虹,受《瓦森纳协议》限制无法在全球市场采购到最先进的设备。唯有成立一家国际化、市场化的公司,才能绕开这一限制—这便是中芯国际的诞生背景。
  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是半导体行业的传奇人物。他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的20年间,于全球创办并管理了10座工厂,人称“盖厂高手”。在美退休后,张汝京在中国台湾创立世大半导体,后很快被台积电收购。
  由于中国台湾在半导体产业的经验深厚,中芯国际的高管多少也都有中国台湾企业的工作背景,其中就包括出身台积电的蒋尚义、梁孟松。梁孟松仅用3年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技术突进计划—在一般代工厂内这一路线图至少要10年时间才能实现。
  中芯国际自创立初期,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来自台积电的压力。双方的矛盾曾经发展为两次漫长的诉讼,且都不利于中芯国际。在2009年的第二次诉讼中,中芯國际因知识产权管理上的漏洞,于美国加州败诉,导致张汝京离职。由于缺少灵魂人物坐镇管理,中芯国际内部的高管、股东利益矛盾逐步外显。
  技术代际差异使中芯国际难以摆脱负向循环
数据来源:中芯国际H股财报

  台积电的研发费用绝对值远超中芯国际
数据来源:中芯国际H股财报

  从王宁国与杨士宁的搭档,到赵海军、蒋尚义与梁孟松的高管组合,中芯国际是国内少数长期维持“多头管理”策略的大型企业。这种制度并不利于公司管理,只能形成多方利益的相对制衡。
  高管团队之外,中芯国际的另一大问题来自各怀心思的股东。
  创业早期,中芯国际曾在政府注资之外引入高盛、华登国际等美资入股。公司发展困难的2008年,黑石财团也一度有意收购。但随着大唐国际、中投集团、国家大基金,以及在科创板IPO时中国半导体“产业联盟”等先后入股,中芯国际目前的股权池,已成为多方意志的博弈场。
  全面缺芯及国产替代趋势下,中芯国际的产品现在不愁卖
数据来源:中芯国际招股说明书及2020年年报

  2011年,中芯国际的大股东大唐电信曾主导一场高管变局,意图获得公司控制权。这场变局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在随后4年的调整期内,中芯国际完成了从40nm制程到28nm制程的技术升级,但已经落后台积电5年。
  基本面恶化导致中芯国际市净率下降,两市仍有明显价差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中国内地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意志、台企经验和技术的注入,以及多方股东的期待,共同组成了如今这个复杂的中芯国际。二十多年来,它确实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攻关,并打开了中国的芯片代工局面。但一家公司的能力边界,并非仅靠意志、技术和资金就能轻松拓展。

难以打破的负循环


  芯片产业由工艺制造技术驱动产业发展,所以制程工艺上的代际差异,会清晰地反映在代工公司的各项指标上,并呈现出一定规律。
  台积电所代表的,是市场头名所能享受的“黄金循环”,即:开发过程中公司毛利率下降,成熟业务补贴收入—高制程工艺实现量产,客户需求大增—先进技术定价更高,盈利能力增强—为应对需求扩产,强化资本支出。
  高制程工艺的研发投入及购买设备所需费用普遍偏高。美国电子行业战略咨询公司IBS曾测算称,3nm制程芯片的工艺开发费用约为40亿至50亿美元,而兴建一条3nm产线的成本约为150亿至200亿美元。
  过去10年内,全球芯片代工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即研发费用相对于公司营收的比例)稳定在8%至10%之间,但就具体公司而言,一旦开发新工艺,研发费用必定会增加。
  例如,2019年至2020年,是台积电主攻3nm、中芯国际主攻14nm量产的关键年份,当年两家公司的研发费用都出现了显著上升。而从过去10年的绝对值来看,台积电研发费用多为中芯国际的5至7倍,差距最大的年份接近11倍。
  新工艺量产后,为保证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代工企业往往要扩充产能,乃至建新厂。买设备、造厂房、招员工,合起来就是大量的资本支出。
  在其他行业,企业多要考虑“量入为出”,也就是以收入为基础来确定资本支出的规模。但对于芯片代工厂而言,资本支出所代表的往往是企业对行业未来的看法,所以支出与收入水平脱钩的现象并不少见。
  2020年,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首次超过了当年收入,且高出近50%,大部分支出是用于扩充已有制程工艺的产能。其招股书也显示计划将IPO融资中的约120亿元用于扩展高技术含量的芯片产能,或投资其他先进及成熟工艺的研发。此前,中芯国际仅有2016年的资本支出接近当年收入,当时同样面临扩产需求。
  新工艺上马后,代工企业紧接着会面临的问题就是设备折旧。行业统计显示,在一个芯片代工厂中,与制程紧密相关的晶圆制造设备初期成本,约占全部建设成本的46.9%。按照规定,这些设备的价值需要摊销为5到7年内的折旧成本,从而影响投产早期公司的利润率,乃至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负毛利”。
  但如果代工厂在制程工艺上领跑同行,乃至整整领先一代或数代,设备折旧成本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反而可以加以利用。
  以28nm制程开发为例,台积电在2011年扩大了这一制程的产能,相关设备折旧于2016年计提完毕后,产品利润率便大幅提升。2017年,台积电在这一方向上开打价格战,从同样有28nm开发能力但还在计提设备折旧的中芯国际、联电手中抢客户,使后两家公司的产品盈利性大幅下降。
  如果说芯片代工的技术演进对于台积电是“黄金循环”,那么对于中芯国际和其他代工厂而言,就是糟糕的“负循环”:企业始终在追赶技術,同等研发投入不可避免—推出更先进制程,客户采用的积极性依然较低—同行价格战和设备折旧同时影响盈利水平—自有资金难以覆盖资本支出。
  目前可能打破这个负循环的方法,就是眼下中国内地市场所面临的技术封锁以及全面缺芯的状态。如果大部分客户都放弃追求顶级制程技术、且使用“国产替代”的意愿上升,中芯国际就有望重塑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从而调整出一种新的“内循环”机会。

国产替代只能短期治标


  在外部环境相当糟糕的2020年,中芯国际的营收表现却出乎意料。当年,公司的总营收达到39.0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25.4%。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代工业务实现了量、价齐升,共同带动了收入增长。
  目前中芯国际总计有7条产线,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四大城市。7条产线中,4条用于生产成本更低、材料利用率更高的12英寸芯片晶圆,3条生产8英寸晶圆。而在已经提上日程的深圳扩产计划中,中芯国际还要增加1条12英寸、1条8英寸产线,但需等到2022年才能正式投产。
  相比产能扩张,2020年中芯国际实现了更明显的产量跃升,当年的产能利用率升至95.64%的历史高位,也首次实现了超过100%的产销率,是真正意义上的“供不应求”。
  多家第三方机构都预测,全球范围内的“缺芯”问题会贯穿2021年,由于各代工厂产能提升都需要时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可能延续到2022年。而在中国本土,由于部分成熟制程产能提升比较容易,“缺芯”压力在2022年或可得到缓解。但行业媒体“芯谋研究”的预测指出,如果代工厂扩产进度受阻,那么到2025年,国内芯片的产能缺口需要8个中芯国际才能补上。
  短期的供需矛盾,也显著反映在了价格上。2020年,中芯国际的晶圆代工单价相比前一年已经上涨了200多元;2021年4月1日,中芯国际的部分客户又接到了一轮涨价通知,不同产品的涨价幅度从个位数到30%不等。
  此外,国家有意快速提升芯片自给率的政策目标,也在推动中芯国际的客户结构进一步改变。2014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的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客户占比首次超过了北美客户。到最近的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客户的比例已是北美客户的两倍。
  所以,对中芯国际来说,赚钱可能是最近一两年内比较容易的事,难的是让投资者在中美贸易摩擦未解、技术提升空间有限的背景下,重建股价层面的信心。
  在中国芯片产业这轮史无前例的历史浪潮中,中芯国际显然不应该满足于行业第二带来的这种局部统治力,但催促它向第一名挑战,实际上又形成了一种“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的发展压力。如何充分认识梦想与现实间的差异,将是留给国内芯片产业投资者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在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如何整合搭配各种资源、插件与模块来更好的设计课程,是大多数老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运用“问卷调查(survey)”活动模块的过程当中,教师发现仅有“学习与思考态度问卷调查”、“关键事件”、“建构主义在线环境学习问卷调查”等五种设计好的问卷,而且只能选择不能自主设计。为了能自主的设计问卷,教师们就特别希望能有这样的一个活动模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
天快亮的时候,早起的人发现宾馆里停水了。后来起床的人越来越多,开门四处打听停水的事情。当得知整个玛多县城都停水了,大家不再问停水的缘由。  屋外还下着雨,透过宾馆的窗户往外望去,对面新修建的广场湿漉漉的,阒无一人。“唉,还下雨!晚上玉树巴塘草原的活动怎么搞?”玉树州旅游局北京来挂职的副局长闻阳忧虑地盯着窗外叹气,“还有几百公里,没准抵达玉树的时候天就放晴了。高原的天气,永远不知道10里之外是什么样
《哈佛商業评论》2021年3月/4月  把握拒绝的时机  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工作中不断地回复各种请求,不论大事小事,那么最终方方面面的事务都可以向你扑来。你不可能接下所有的事情。所以至关重要的是学会什么时候说“不”,以及如何兼顾拒绝和接纳。  布鲁斯·塔尔干花费多年研究是什么让人成为组织中最受重视的员工,他提出了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框架来管理大量的请求。  首先,评估每一个问题并系统地收集细节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上,教师提供的素材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反之,则会使学生神情游离,课堂沉闷乏味。教学素材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而不能仅从教师自己的高度望去。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第四节《数据图表与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和美化,选择何种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影
湖南省石门县是农业部在全国认定的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石门县于2013年8—9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的培训需求,探索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  一、调查范围  围绕水稻、柑橘、茶叶产业,在全县分南、中、北三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
近日,张景中院土写的《超级画板自由行》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张院士与科学出版社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与数学课程改革所做的一件实事。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超级画板免费版本的操作方法与有关技巧,所含光盘给读者提供了《Z Z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与《Z Z智能教育平台——立体几何》两个免费试用版本,以及200个精彩的课件范例。  “超级画板”是由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软
2013年6月,日本在内阁决议中提出了“日本再兴战略”,该战略中提到要积极利用IT产业,促进以民间主导的创新变革,提高国民的整体IT素质,并推动高水平的IT人才的培养,确保他们今后能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具体来说就需要积极推进双向型教育和国际远程教育,采用网络媒体,通过多元化手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法来促进新型学习方式的变革。国际化竞争能力的需求对高等教育中IT能力和外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日
● 创新整合点  1.创设特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青奥小志愿者”培训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竞赛的形式,学生在活动中对于知识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2.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地理素养,因此本节课选择“图像信号法”作为师生互动的方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展示图像—学生探究解答问题”,不但能够把抽象的地理事物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创新”已经被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实践“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如何在新兴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广泛地渗透创新教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思考的命题。    搭起优越的“舞台”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的独到之处——不断更新的资讯、动脑动手的实践,富有创意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本片主要讲述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左旗牧民巴日哈在经营牧户游时遇到游客少、不赚钱的难题。乡土专家巴图苏和经过现场考察,发现不赚钱的原因是没有特色,也没有主题。巴图苏和根据巴日哈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勒勒车为主题的研学旅游方案,让巴日哈的牧户游难题得到了解决,并帮助他牵线联系了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協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