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消费者信心受挫,花钱更谨慎;通货膨胀严重、食品消费支出增加,老百姓实际收入减少;对价格更敏感,购物渠道多样化;大宗消费支出延后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家庭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 消费者信心 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促成的。2006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问题不断暴露,于2007年夏天爆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不断升级与蔓延促使广大的投资者对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夏天,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造成我国股市暴跌,房价下挫,出口放缓,消费滞涨,失业率增加。危机现在依然在持续,其破坏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很多家庭收入减少,同时,由于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更多家庭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较以往有所变化。分析与解读这些变化,了解人们的消费趋势,有助于决策部门更准确把握市场,采取引导消费的有效措施。
1 消费者信心受挫,花钱更谨慎
消费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ce),也有人称为消费者情绪(Consumer Sentiment),是指消费者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收入、物价、利率等问题的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一种看法和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向上增长,代表着消费者信心上升,有较强烈消费商品与服务意愿,消费会增长,经济走强;相反代表着消费意愿不强,经济趋缓的可能性提高。
中国消费者信心在经历了2006至2007年的不断增高之后,从2007年9月开始不断下滑,但下滑趋势较缓,消费者还不能明显感觉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9月以后,金融危机的威力在全球乃至中国大范围显现,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以及长久以来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开始共同作用于消费方面,消费者信心迅速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位徘徊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2009年底在政府的大力稳定物价、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消费者信心指数得到回升(见图1)。金融危机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下降部分因为对当前中国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悲观判断,而更大原因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包括就业前景和股市低迷两方面。消费者对未来的强烈担忧导致忧虑情绪增加,因而产生“谨慎”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消费谨慎的一系列表现:预算紧缩,控制非必需消费,对价格敏感度上升,消费决策更理性,减少较大额度的非必要开支,如消费休闲娱乐、外出就餐、旅游等成为首当其中被削减的项目。
2 通货膨胀严重、食品消费支出增加,老百姓实际收入减少
众所周知,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以下简称为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物价普遍上涨,CPI不断攀升,老百姓口袋里有限的钱可购买的商品越来越少,实际收入大幅减少。
在次贷危机恶化过程中,通货膨胀的隐患也在不断被种下。摩根士丹利2008年6月出台的报告表明,在190个被调查国家中,有50个正在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这种高通胀的复杂状况很可能意味着全球化黄金时代的结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也不能做到独善其身,通胀水平与国际环境息息相关的。
2007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见表1)。2008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升高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升高3.2个百分点。CPI持续上涨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CPI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CPI全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食品当中粮食、食用油、肉类产品、蔬菜、水果等价格上涨更明显(见表2)。由于粮食、食用油、鲜菜、肉和蛋都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量非常大,其需求具有一定的价格刚性,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使总需求量产生较大的波动,所以,其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导致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增加尤其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的生活影响较大,食品价格上涨,会使他们食物开支增加,恩格尔系数变大,生活更加拮据,生活质量下降。
3 对价格更敏感,购物渠道多样化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暴跌,失业率增加,很多家庭财产收入和工薪收入双重减少,同时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的增加使得很多家庭剩余可支配的收入大幅减少,消费时不得不精打细算,对产品的价格(包括购买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维护费用)会更加敏感。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6%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很多消费者直接放弃或减少其消费,同时消费档次下滑,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便宜的低端产品。对于某些很想购买或者是必须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前会走访多家商店,货比三家,在购买过程中还会反复的讨价还价。另外,消费者也会重点考虑到产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产品的性价比,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产品更受欢迎。由于对价格的格外关注,消费者更是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商品的价格,除了更加关注商场降价促销、返券、优惠券等措施外,许多年轻的消费者还会在网上查询商品的价格,一旦发现网上商品价格比商场便宜很多,消费者会改变购物渠道,宁愿选择有点风险的网络购物或者是电视购物。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既省钱又省力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购物渠道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无须走出家门就可做到“货比三家”,可以大范围地进行选择和比较,以求所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最有个性。据统计,网上商品一般情况下比实体店要便宜1/3,而且网络购物在免去了劳累奔波之余又免了交通费和在外餐费,大大节约了购物成本。据报道,2008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不景气,网上购物用户急剧增长,平均消费金额大幅增加,到2009年,网络贩物用户规模1.08亿人,网络贩物使用率继续上升前达到28.1%,网络贩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较2008年翻番增长。
4 大宗消费支出延后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基于自身的风险考虑,一些预期的大宗消费支出可能会受到抑制,购置房产、汽车、大宗家电产品等计划在一些消费者中将会被延迟或者搁置。调查显示,在经济危机影响下,有高达75%的消费者表示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压缩购车预算,其中49.6%的消费者表示购车预算压缩了20%左右,有14.8%表示压缩了30%左右,10.6%压缩了40%左右,仅有25%的消费者表示“资金充足,不影响购车预算”。除了购买力紧缩、购车人数减少,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与以往相比趋于理性,购买经济型家用车的消费者比例有所上升,有36.5%的消费者购车资金被压缩至5万-10万元区间。由此可见,经济危机促使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越来越理性,开始选购适合自身用途、实用的车,进行理性消费。
5 结论及建议
分析显示,此次金融危机危机已渗透并较大程度影响到居民的经济生活,给投资消费、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实质性影响,尤其对居民心理预期影响更大。国家从08年年8月份以来密集出台多项危机救助政策, 但这些政策并未完全实现初衷,加之,政策实效性展现不足,社会公众认度不高,进一步挫伤了居民对经济复苏的整体信心。为此,建议:
以政策的落实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为着力点,为城镇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创造条件。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换季”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商品让利促销活动,完善城镇、乡村销售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售后服务。
增加老百姓收入,从源头上解决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要增加消费,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减轻纳税人纳税负担,提高居民的收入。各级政府应把努力增加就业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大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力度,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改革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税收种类,减轻工薪阶层纳税负担,加大对真正的富人征税力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高价房、高医疗、高教育已经成为当下老百姓身上新的“三座大山”,三座大山迫使许多老百姓中只储蓄,不敢消费。对此,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当期消费。
参考文献
[1] 黄家骅.扩大内需应立足于民生改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 窦唯,范静伟.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消费者日常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逯进,栾奉霖等.金融危机对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4] 程秀华.金融危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09,5.
[5] 世界财经报道.全球主要国家物价上涨态势对我国影响[R/OL].网址:http://finance.icxo.com/htmlnews/2008/02/13/1253436_0.ht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消费者信心 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促成的。2006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问题不断暴露,于2007年夏天爆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不断升级与蔓延促使广大的投资者对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夏天,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造成我国股市暴跌,房价下挫,出口放缓,消费滞涨,失业率增加。危机现在依然在持续,其破坏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很多家庭收入减少,同时,由于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更多家庭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较以往有所变化。分析与解读这些变化,了解人们的消费趋势,有助于决策部门更准确把握市场,采取引导消费的有效措施。
1 消费者信心受挫,花钱更谨慎
消费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ce),也有人称为消费者情绪(Consumer Sentiment),是指消费者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收入、物价、利率等问题的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一种看法和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向上增长,代表着消费者信心上升,有较强烈消费商品与服务意愿,消费会增长,经济走强;相反代表着消费意愿不强,经济趋缓的可能性提高。
中国消费者信心在经历了2006至2007年的不断增高之后,从2007年9月开始不断下滑,但下滑趋势较缓,消费者还不能明显感觉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9月以后,金融危机的威力在全球乃至中国大范围显现,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以及长久以来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开始共同作用于消费方面,消费者信心迅速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位徘徊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2009年底在政府的大力稳定物价、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消费者信心指数得到回升(见图1)。金融危机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下降部分因为对当前中国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悲观判断,而更大原因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包括就业前景和股市低迷两方面。消费者对未来的强烈担忧导致忧虑情绪增加,因而产生“谨慎”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消费谨慎的一系列表现:预算紧缩,控制非必需消费,对价格敏感度上升,消费决策更理性,减少较大额度的非必要开支,如消费休闲娱乐、外出就餐、旅游等成为首当其中被削减的项目。
2 通货膨胀严重、食品消费支出增加,老百姓实际收入减少
众所周知,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以下简称为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物价普遍上涨,CPI不断攀升,老百姓口袋里有限的钱可购买的商品越来越少,实际收入大幅减少。
在次贷危机恶化过程中,通货膨胀的隐患也在不断被种下。摩根士丹利2008年6月出台的报告表明,在190个被调查国家中,有50个正在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这种高通胀的复杂状况很可能意味着全球化黄金时代的结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也不能做到独善其身,通胀水平与国际环境息息相关的。
2007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见表1)。2008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升高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升高3.2个百分点。CPI持续上涨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CPI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CPI全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食品当中粮食、食用油、肉类产品、蔬菜、水果等价格上涨更明显(见表2)。由于粮食、食用油、鲜菜、肉和蛋都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量非常大,其需求具有一定的价格刚性,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使总需求量产生较大的波动,所以,其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导致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增加尤其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的生活影响较大,食品价格上涨,会使他们食物开支增加,恩格尔系数变大,生活更加拮据,生活质量下降。
3 对价格更敏感,购物渠道多样化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暴跌,失业率增加,很多家庭财产收入和工薪收入双重减少,同时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的增加使得很多家庭剩余可支配的收入大幅减少,消费时不得不精打细算,对产品的价格(包括购买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维护费用)会更加敏感。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6%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很多消费者直接放弃或减少其消费,同时消费档次下滑,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便宜的低端产品。对于某些很想购买或者是必须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前会走访多家商店,货比三家,在购买过程中还会反复的讨价还价。另外,消费者也会重点考虑到产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产品的性价比,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产品更受欢迎。由于对价格的格外关注,消费者更是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商品的价格,除了更加关注商场降价促销、返券、优惠券等措施外,许多年轻的消费者还会在网上查询商品的价格,一旦发现网上商品价格比商场便宜很多,消费者会改变购物渠道,宁愿选择有点风险的网络购物或者是电视购物。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既省钱又省力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购物渠道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无须走出家门就可做到“货比三家”,可以大范围地进行选择和比较,以求所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最有个性。据统计,网上商品一般情况下比实体店要便宜1/3,而且网络购物在免去了劳累奔波之余又免了交通费和在外餐费,大大节约了购物成本。据报道,2008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不景气,网上购物用户急剧增长,平均消费金额大幅增加,到2009年,网络贩物用户规模1.08亿人,网络贩物使用率继续上升前达到28.1%,网络贩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较2008年翻番增长。
4 大宗消费支出延后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基于自身的风险考虑,一些预期的大宗消费支出可能会受到抑制,购置房产、汽车、大宗家电产品等计划在一些消费者中将会被延迟或者搁置。调查显示,在经济危机影响下,有高达75%的消费者表示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压缩购车预算,其中49.6%的消费者表示购车预算压缩了20%左右,有14.8%表示压缩了30%左右,10.6%压缩了40%左右,仅有25%的消费者表示“资金充足,不影响购车预算”。除了购买力紧缩、购车人数减少,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与以往相比趋于理性,购买经济型家用车的消费者比例有所上升,有36.5%的消费者购车资金被压缩至5万-10万元区间。由此可见,经济危机促使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越来越理性,开始选购适合自身用途、实用的车,进行理性消费。
5 结论及建议
分析显示,此次金融危机危机已渗透并较大程度影响到居民的经济生活,给投资消费、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实质性影响,尤其对居民心理预期影响更大。国家从08年年8月份以来密集出台多项危机救助政策, 但这些政策并未完全实现初衷,加之,政策实效性展现不足,社会公众认度不高,进一步挫伤了居民对经济复苏的整体信心。为此,建议:
以政策的落实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为着力点,为城镇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创造条件。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换季”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商品让利促销活动,完善城镇、乡村销售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售后服务。
增加老百姓收入,从源头上解决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要增加消费,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减轻纳税人纳税负担,提高居民的收入。各级政府应把努力增加就业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大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力度,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改革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税收种类,减轻工薪阶层纳税负担,加大对真正的富人征税力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高价房、高医疗、高教育已经成为当下老百姓身上新的“三座大山”,三座大山迫使许多老百姓中只储蓄,不敢消费。对此,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当期消费。
参考文献
[1] 黄家骅.扩大内需应立足于民生改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 窦唯,范静伟.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消费者日常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逯进,栾奉霖等.金融危机对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4] 程秀华.金融危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09,5.
[5] 世界财经报道.全球主要国家物价上涨态势对我国影响[R/OL].网址:http://finance.icxo.com/htmlnews/2008/02/13/1253436_0.ht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