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估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定量分析(G实验)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所有真菌细胞膜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都不含这种成分,因此在机体的体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G实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6.0%、91.7%和94.1%。G实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真菌培养的特异度高。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1-3)-β-D葡聚糖;真菌培养;深部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0-0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通常发生于危重患者,而且病情极易被原发病掩盖,从而导致误诊、漏诊[1]。通过此研究的结果以便对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隐球菌病、曲霉菌病、毛霉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组织孢浆菌病以及球孢子、副球孢子菌病等临床病症。由于传统的培养方法不能及时提供深部真菌感染的信息,目前一些快速诊断技术,如高分辨CT(HRCT)及检测真菌抗原和核酸的非培养诊断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检测体液中真菌抗原或代谢物来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很多[2]。本文对80例怀疑IFI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了G实验和真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怀疑IFI的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9~70岁。
1.2 研究方法:(1) G实验: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T01智能恒温仪、冰浴槽以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均为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公司产品。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2) 真菌培养: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沙保罗培养基购于英国OXOID公司。
1.3 诊断标准:G实验的检验结果大于10 ng/L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计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别采用(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对诊断IF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3)-β-D葡聚糖检测为72%和90%,真菌培养为80%和86%,(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6%,其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也分别提高到91.7%和94.1%。见表1。
表1 (1-3)-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培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检测方法 IFI(n=29) 非IFI
(n=51) 敏感度
(%) 特异度
(%) PPV
(%) NPV
(%)
G实验阳性21673.590.880.187.2
真菌培养阳性23881.087.075.690.2
G实验+真菌培养阳性25388.996.592.195.0
2.2 80例高度怀疑IFI患者中,临床诊断为IFI29例,非IFI51例。其中29例IFI患者(1-3)-β-D葡聚糖阳性21例,真菌培养阳性23例;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阳性25例。见表2。
表2 (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结果
对比项目 nG实验
阳性阴性 真菌培养
阳性阴性 G实验+真菌培养
阳性阴性
IFI29218236254
非IFI51645744348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危重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广谱抗生素广泛的使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改善了器官移植患者的器官排异,但深部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比以前更常见。尽管进行有力的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从而造成抗真菌治疗的延迟[3]。真菌培养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48 h,有的需要74~96 h。另一个问题是将带菌者误诊为IFI,这在临床上很常见[4]。1,3-B-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中,所有真菌的细胞壁结构均含有1,3-B-D葡聚糖,占细胞干重50%以上。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B-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因此,通过检测细胞壁1,3-B-D葡聚糖的含量,可以更早、更灵敏、更直接反映IFI的程度。G实验(1-3)-β-D葡聚糖检测作为一种新的诊断IFI的检测手段, 有着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有利于临床对IFI患者的早期诊断。利用(1-3)-β-D葡聚糖檢测和传统真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不但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还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欧维正,黄进友,苏信斌.贵州地区网织红细胞各参数的参考值调查[J].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422-425.
[2] 邓林强,余理智,熊章华,等.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01-602.
[3] Pickering JW,Sant HW,Bowles CAP,et al.Evaluation ofa (1-3)-B-D-glucan assay 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infections[J].J Clin Microbiol,2005,43(12):5957-5962.
[4] 张利侠,李芒会,张华,等.检测血浆(1-3)-B-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83-86.
关键词:(1-3)-β-D葡聚糖;真菌培养;深部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0-0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通常发生于危重患者,而且病情极易被原发病掩盖,从而导致误诊、漏诊[1]。通过此研究的结果以便对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隐球菌病、曲霉菌病、毛霉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组织孢浆菌病以及球孢子、副球孢子菌病等临床病症。由于传统的培养方法不能及时提供深部真菌感染的信息,目前一些快速诊断技术,如高分辨CT(HRCT)及检测真菌抗原和核酸的非培养诊断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检测体液中真菌抗原或代谢物来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很多[2]。本文对80例怀疑IFI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了G实验和真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怀疑IFI的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9~70岁。
1.2 研究方法:(1) G实验: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T01智能恒温仪、冰浴槽以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均为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公司产品。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2) 真菌培养: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沙保罗培养基购于英国OXOID公司。
1.3 诊断标准:G实验的检验结果大于10 ng/L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计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别采用(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对诊断IF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3)-β-D葡聚糖检测为72%和90%,真菌培养为80%和86%,(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6%,其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也分别提高到91.7%和94.1%。见表1。
表1 (1-3)-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培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检测方法 IFI(n=29) 非IFI
(n=51) 敏感度
(%) 特异度
(%) PPV
(%) NPV
(%)
G实验阳性21673.590.880.187.2
真菌培养阳性23881.087.075.690.2
G实验+真菌培养阳性25388.996.592.195.0
2.2 80例高度怀疑IFI患者中,临床诊断为IFI29例,非IFI51例。其中29例IFI患者(1-3)-β-D葡聚糖阳性21例,真菌培养阳性23例;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阳性25例。见表2。
表2 (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结果
对比项目 nG实验
阳性阴性 真菌培养
阳性阴性 G实验+真菌培养
阳性阴性
IFI29218236254
非IFI51645744348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危重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广谱抗生素广泛的使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改善了器官移植患者的器官排异,但深部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比以前更常见。尽管进行有力的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从而造成抗真菌治疗的延迟[3]。真菌培养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48 h,有的需要74~96 h。另一个问题是将带菌者误诊为IFI,这在临床上很常见[4]。1,3-B-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中,所有真菌的细胞壁结构均含有1,3-B-D葡聚糖,占细胞干重50%以上。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B-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因此,通过检测细胞壁1,3-B-D葡聚糖的含量,可以更早、更灵敏、更直接反映IFI的程度。G实验(1-3)-β-D葡聚糖检测作为一种新的诊断IFI的检测手段, 有着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有利于临床对IFI患者的早期诊断。利用(1-3)-β-D葡聚糖檢测和传统真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不但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还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欧维正,黄进友,苏信斌.贵州地区网织红细胞各参数的参考值调查[J].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422-425.
[2] 邓林强,余理智,熊章华,等.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01-602.
[3] Pickering JW,Sant HW,Bowles CAP,et al.Evaluation ofa (1-3)-B-D-glucan assay 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infections[J].J Clin Microbiol,2005,43(12):5957-5962.
[4] 张利侠,李芒会,张华,等.检测血浆(1-3)-B-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