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几场“名师有约”的活动,聆听了特级教师展示活动,深感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之魅力。特级教师确切明快的语句、情深意切的语气、风趣生动的语词、抑扬顿挫的语调、徐疾适度的语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一、 语言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心灵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字;“抱”字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像……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抱母亲的子女又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的?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
  于永正老师教学语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通了“电”,带了“磁”一样,能引领学生一下走入文章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怎样使教学语言形象化呢?可通过谜语、故事、笑话给语言浇点“佐料”;可以以“事”说“理”,使教学语言富有形象性;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使语言形象化;还可以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模仿,使之生动化。总之,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是教师教学艺术修养的集中体现,是教师长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结晶。
  二、 语言热情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教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特级教师贾志敏则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有个学生给“姆”字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贾老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地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有时,学生说错了,贾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有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
  三、 语言灵活应变,拴牢学生的心灵
  初听薛法根老师的课,平凡素雅,似乎没有惊人之举,然而细细咀嚼回味,又感到有着无穷意味蕴含其中,似陈年老酒,清甜浓烈。
  师:有些独特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独特的地方你要用心去读、去感受才能有发现。请先读一读令你感到奇怪的语句,然后告诉大家,奇怪的是什么。
  生: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有时浇得水多,有时浇得水少呢?
  师:这里有两个问题,你说得不够概括,要说明白、说清楚。第一个“奇怪”是什么,第二个奇怪什么。
  生:奇怪的是他来得没有规律。(板书:没有规律)
  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能确定吗?
  生:不知道。
  师:这就叫做“不确定”。
  生:第二个奇怪是他浇水的量也不确定。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人觉得奇怪的吗?
  生:令人奇怪的是,他来浇水的时间不确定,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更奇怪的是,他来作者家喝茶的时间也不确定;更奇怪的是,他每次都会带几棵桃花心木苗来补种。
  师:这就叫做会概括。会概括你就会读书了。你继续说,还有什么奇怪的?
  生:没有……(众哄笑)
  师:怎么没有了?那不是完了?你找的这些奇怪并不奇怪,课文中明明有“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谁都找得出来。这还不算有本事。课文没有告诉你这是奇怪,但是你能问出奇怪,这才是有真本事。看看谁会发现。
  生:我奇怪的是,这个人到底是懒呢,还是不懒?
  师:哦,有了一个疑问,看得出来,你会读书,这次你的眼镜没有白戴。(众人再笑)完了吗?你就看出这个懒啊?还有一个地方,我一定要你看出来。(众笑)   生: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呢?可以看出来,他不一定忙。
  师: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也有疑问了。你看,会读书了,能读出疑问来了。对这个“忙”产生了疑问,还有吗?这时候还能找出来的同学就更了不起了。
  生:我还能从这里看出疑问来:“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师:四个问题啊!一连四个问号啊!你们看他多会发现。
  课堂教学环境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他必然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像薛老师那样,用机智的教学语言去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拴牢学生的心灵。
  四、 语言幽默风趣,启迪学生的心灵
  在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上,常常能听到学生欢乐的笑声,同学们在他的诙谐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激起了探究的欲望。如他在教学《“番茄太阳”》一文时,有这样一段与学生的对话。
  师:谁会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蔬菜、亲戚)
  生:我会读——蔬菜。
  师:你最喜欢吃哪些蔬菜?
  生:土豆、扁豆、蚕豆、毛豆……
  师:你可真逗!净吃豆子(生大笑),不吃其他的吗?
  生:不是,还吃青菜、白菜、菠菜……
  师:听出来了吗?这位同学按照蔬菜的名称归类说,真了不起!谁会读第二个词语?
  生:我会读——亲戚。
  师:你有哪些亲戚?
  生:爷爷、奶奶……
  生:(议论纷纷)爷爷、奶奶是自己家人,不是亲戚。
  师:对呀,爷爷、奶奶听说你把他们当成亲戚,会很伤心的。想一想,哪些人才是你家的亲戚?
  生:姨妈、舅舅、舅妈……
  师:你家亲戚真不少啊!我是你家亲戚吗?(众生大笑)
  生:老师不是我家亲戚,因为和我家没有关系。
  师:准确地说是没有血缘关系。
  这样的对话让人感到课堂充满了生趣,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实实在在地收获,这是语文的收获。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能力——教学语言的神奇魅力。有了这一法宝,学生才会动情于你的课堂,才会和文本、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释放精神活力,引发思考,唤起创造欲望。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一、 导入,感受题目的韵味  1. 出示“作家卡片”,通过茅盾的话来简介萧红和《呼兰河传》。  2. 指导读课题,体会那份浓郁的回忆味。  二、 读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前板书:  蜂子 倭瓜 栽花  蝴蝶 黄瓜 拔草  蜻蜓 玉米 下种  蚂蚱 韭菜 铲地  谷穗 浇菜  1. 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正确,相机正音。  映示百度搜谷穗图,并回忆《悯农》里的一句诗“春种一粒粟”,认识谷子在北方就是指
期刊
一、 教师范读课文,被专家的朗读课件所代替  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许多教师都不愿意范读课文,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朗读。多媒体课件的录音朗读是朗读专家的表演,其标准的普通话,非我辈所能及,他们对文章情感、语气等方面的把握能力也是无与伦比的。但专家的录音朗读也有着无法弥补的缺陷:他们对学生缺乏了解,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朗读,也许学生听一两次录音会觉得新鲜,但久而久之,就会对听录音产生审
期刊
期刊
一、 欣赏照片,激发交际兴趣  1.课前,同学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家庭影集中挑选了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老师将它们做成了电子相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生共同欣赏)  2. 你看,有的同学在看照片时开怀大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有的则是露出淡淡的微笑,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有的还在慢慢地回味,一定是在猜照片背后那有趣的故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聊聊“我家的一张照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口语
期刊
一、 “多向对话”——阅读教学应有的愿景  对话,原指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谈话,也指两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目前,“对话”已超出了原有的语言学范围,成为人们沟通的一种有效策略,追求的一种状态,从而成为一种渗透于人类一切行为的意识或哲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独白式而言的,是师生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手段与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能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人文思想,把学生带入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一个个伟大的形象接触,与种种高尚的思想交流,使之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 听,激发情感  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上,灵活多变的辅助媒体,使教师在富于情感的教学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愉快气氛,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愉快中记忆,在思维中深入,在想
期刊
一、 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例如,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井》 —课时,井水的特点是“很甜很甜”“很凉很凉”,任凭教师怎么讲,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