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例如,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井》 —课时,井水的特点是“很甜很甜”“很凉很凉”,任凭教师怎么讲,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井水的这些特点呢?我设计了“拍广告”“编广告词”为场景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表现井水“很甜很甜”这一特点时,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一个学生蹲下来当井沿,另外三个学生演过路人。一个远足干渴的过路人发现了这口井,惊喜地喊道:“啊!井,还有水呢!”于是,她弯下腰,准备喝井里的水。另外两个过路人“闻风”,一拥而上,三个人你争我抢,各不相让。学生的表演显然是为了突出井水的“甜”,但表现的方式有些欠妥。这时,我对他们说:“同学们,井水虽甜,但人情更重要啊!你们能不能改编后,再来表演一次?”第二次的表演就显得精彩多了。一个学生说:“井水真甜啊,请你喝一碗尝尝!”然后,两个人各捧起碗来“一饮而尽”,再把碗一举说:“真甜啊!”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表演后的采访更让我感到惊喜,我问:“你们喝井水时,有什么感觉?”一学生答道:“甜!”另一位学生又补充说:“很甜很甜。”我本来没打算再问,因为已经体会出“很甜很甜”了,不可能再有比这更好的赞美了。没想到第三个学生赶紧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喝井水的时候,我感觉到人情更甜!”我真的被他们打动了,笑着说:“你还喝出了人情味了!”其实,学生读一篇文章的感受,不也正如品尝井水一样,各自都能品出不尽相同的结果吗?
二、 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习作中“吐真言、抒真情”。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写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记录下什么;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要求学生的习作要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敲背、或陪爷爷聊天、或帮妈妈整理房间等等;体验“农家乐”的生活,在独特的天气里仔细观察,积累素材,如:暴雨,大雾,大雪,狂风……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激情。
三、 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将所学技能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该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升,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苏教版六下有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班级里没有学生游览过溶洞,大家都觉得很枯燥。无独有偶,学完课文之后,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宜兴的善卷洞,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的经验之后,对自然溶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参观起来饶有兴致,对众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说得头头是道。回家后,学生们都能仿照课文写游记,个性十足,篇篇佳作让我赞叹不已。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练习。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商人,则可以让学生写—写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有的同学家里是个体经营户,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有个性的店名,再写一条响亮的广告语……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更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时空,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活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心小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例如,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井》 —课时,井水的特点是“很甜很甜”“很凉很凉”,任凭教师怎么讲,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井水的这些特点呢?我设计了“拍广告”“编广告词”为场景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表现井水“很甜很甜”这一特点时,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一个学生蹲下来当井沿,另外三个学生演过路人。一个远足干渴的过路人发现了这口井,惊喜地喊道:“啊!井,还有水呢!”于是,她弯下腰,准备喝井里的水。另外两个过路人“闻风”,一拥而上,三个人你争我抢,各不相让。学生的表演显然是为了突出井水的“甜”,但表现的方式有些欠妥。这时,我对他们说:“同学们,井水虽甜,但人情更重要啊!你们能不能改编后,再来表演一次?”第二次的表演就显得精彩多了。一个学生说:“井水真甜啊,请你喝一碗尝尝!”然后,两个人各捧起碗来“一饮而尽”,再把碗一举说:“真甜啊!”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表演后的采访更让我感到惊喜,我问:“你们喝井水时,有什么感觉?”一学生答道:“甜!”另一位学生又补充说:“很甜很甜。”我本来没打算再问,因为已经体会出“很甜很甜”了,不可能再有比这更好的赞美了。没想到第三个学生赶紧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喝井水的时候,我感觉到人情更甜!”我真的被他们打动了,笑着说:“你还喝出了人情味了!”其实,学生读一篇文章的感受,不也正如品尝井水一样,各自都能品出不尽相同的结果吗?
二、 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习作中“吐真言、抒真情”。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写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记录下什么;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要求学生的习作要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敲背、或陪爷爷聊天、或帮妈妈整理房间等等;体验“农家乐”的生活,在独特的天气里仔细观察,积累素材,如:暴雨,大雾,大雪,狂风……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激情。
三、 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将所学技能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该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升,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苏教版六下有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班级里没有学生游览过溶洞,大家都觉得很枯燥。无独有偶,学完课文之后,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宜兴的善卷洞,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的经验之后,对自然溶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参观起来饶有兴致,对众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说得头头是道。回家后,学生们都能仿照课文写游记,个性十足,篇篇佳作让我赞叹不已。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练习。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商人,则可以让学生写—写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有的同学家里是个体经营户,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有个性的店名,再写一条响亮的广告语……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更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时空,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活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