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自改革以来,经过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一线体育教师大胆的探索和努力实践,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逐步为广大体育教师认同和接受,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体现,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很多经验是宝贵和值得借鉴的。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更是为我们体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健康的意识与体魄 时代性 学会学习 运动专长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自改革以来,经过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一线体育教师大胆的探索和努力实践,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逐步为广大体育教师认同和接受,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体现,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很多经验是宝贵和值得借鉴的。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更是为我们体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一、培养健康的意识与体魄
高中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从国家的层面上讲,国家之所以在学校中设置体育课程,是期望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人才。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摒弃竞技运动的教育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育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
二、体现时代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努力体现时代性。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大大突破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内容的模式,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完全是“清一色”的田径、球类、武术等的竞技运动的内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和新兴运动项目将被引入体育课堂。同时,竞技运动项目也可能被改造成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受高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换言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将呈现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局面。
2、教育方式的变化
在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试图将动作要领讲深讲透,示范动作也力求完整、优美,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听明白,看清楚。实际上这样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无需思考,也思考不出什么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既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也未必能较好的掌握运动技能。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由注重掌握技术、技能向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的方向转化,由单纯强调运动成绩和达标成绩的学习结果向强调学习过程转化,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自由活动。教师的体育教学观要重新定位,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向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观念转化,由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化,体育保健理论课程由单纯的语言讲授向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转化,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进行体育学习和自主运动。
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发现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比运动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因为,知识的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储存,就会导致知识本位倾向。因此,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应该突出强调的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重要性。
四、注重运动专长的形成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进行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地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
正因为如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要求学生样样运动项目都要学习,因为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难于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难于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运动专长,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才可能形成,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 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用书 2008
[2]《走進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 刘健 2008
[3]《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 2004
【关键词】健康的意识与体魄 时代性 学会学习 运动专长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自改革以来,经过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一线体育教师大胆的探索和努力实践,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逐步为广大体育教师认同和接受,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体现,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很多经验是宝贵和值得借鉴的。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更是为我们体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一、培养健康的意识与体魄
高中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从国家的层面上讲,国家之所以在学校中设置体育课程,是期望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人才。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摒弃竞技运动的教育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育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
二、体现时代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努力体现时代性。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大大突破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内容的模式,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完全是“清一色”的田径、球类、武术等的竞技运动的内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和新兴运动项目将被引入体育课堂。同时,竞技运动项目也可能被改造成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受高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换言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将呈现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局面。
2、教育方式的变化
在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试图将动作要领讲深讲透,示范动作也力求完整、优美,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听明白,看清楚。实际上这样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无需思考,也思考不出什么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既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也未必能较好的掌握运动技能。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由注重掌握技术、技能向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的方向转化,由单纯强调运动成绩和达标成绩的学习结果向强调学习过程转化,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自由活动。教师的体育教学观要重新定位,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向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观念转化,由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化,体育保健理论课程由单纯的语言讲授向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转化,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进行体育学习和自主运动。
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发现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比运动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因为,知识的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储存,就会导致知识本位倾向。因此,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应该突出强调的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重要性。
四、注重运动专长的形成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进行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地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
正因为如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要求学生样样运动项目都要学习,因为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难于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难于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运动专长,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才可能形成,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 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用书 2008
[2]《走進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 刘健 2008
[3]《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