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在课堂提问学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检测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发挥主导作用;对营造课堂探究氛围,沟通师生情感,增进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生物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相互交流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课堂提问具有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控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把握提问的尺度,讲究提问的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1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作用
1.1 激励参与功能。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了知识的内化。通过有效的问题,可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即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1.2 思考与表达功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暗示功能。有人说:“提问等于暗示。”这是有道理的。具体表现在:暗示学生此刻应该在认知结构中联系到已知的知识,暗示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方向等等。与日常生活中的提问不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属于“明知故问”,暗示意图明显。
1.4 评断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实现与否,从而对教学效果做出适时评断,进而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2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
2.1 激趣原则。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大脑才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才会振作精神,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才会主动、持久地学习。因此,从激发兴趣出发来提问是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为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需要,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兴趣。教师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生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因此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2 启发原则。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为了使学生达到从“有疑”到“无疑”,扩展他们的思维广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所提问题富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围绕中心启发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2.3 难易适度的原则。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所以,教学提问宜取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来问,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适合心理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教师的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要让学生可望、可及,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效果。
2.4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虽然教学提问中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关键就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教师在提问的各个阶段都要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随时有被指定回答的可能,使其思维能积极并轨到教学提问中来,并从中受益。
3 生物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艺术
3.1 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前就应精心设计好,包括设计好问题及标准答案。注意要围绕课堂教学中心,选择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来问。系列问题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例如“预防近视”专题可提出以下5个问题:①眼球的构造是怎样的?②近视眼怎样形成?③何谓屈光不正?④如何矫正近视眼?⑤现有预防措施到位是否一定不得近视眼?此外,还要尽量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只有作好了充分的应付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2 用语规范,题意要明确。有的教师上课用语粗糙,缺乏美感,如“蚯蚓靠什么东西呼吸?”提问题题意应明确具体,这样学生易于领会教师意图,使自己思维迅速定向,不会因题意含糊不清而使学生难于作答。同时问题涉及的范围宜小不宜大。
3.3 新颖别致,启发性要强。首先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太深,“死水一潭”;太浅则造成课堂表面上的活跃。问题只有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才会使他们感到答案若隐若现,从而激发思维;其次,问法要新颖,角度要多变。试比较以下两个问题:“蚯蚓是怎样通过体表呼吸的?”和“为什么下过雨后蚯蚓会大量爬出洞穴?”这两个问题本质是一样的,但前者易导致死记硬背,后者在联系实际中让学生活用知识,效果自然就好得多。上述两个问题的问法分别是直问和曲问,还有反问法设问,如“假设没有腐生细菌,那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对比法设问,如“甘薯长在地下呈块状,马铃薯也长在地下呈现块状,它们都是根吗?为什么?”疑问法设问,如“有人认为,蜘蛛不属于昆虫纲动物,他的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第三,问题不能流于形式而过于简单,不采用“是不是”、“对不对”这类用一两个字就能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生物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相互交流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课堂提问具有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控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把握提问的尺度,讲究提问的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1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作用
1.1 激励参与功能。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了知识的内化。通过有效的问题,可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即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1.2 思考与表达功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暗示功能。有人说:“提问等于暗示。”这是有道理的。具体表现在:暗示学生此刻应该在认知结构中联系到已知的知识,暗示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方向等等。与日常生活中的提问不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属于“明知故问”,暗示意图明显。
1.4 评断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实现与否,从而对教学效果做出适时评断,进而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2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
2.1 激趣原则。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大脑才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才会振作精神,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才会主动、持久地学习。因此,从激发兴趣出发来提问是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原则。为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需要,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兴趣。教师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生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因此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2 启发原则。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为了使学生达到从“有疑”到“无疑”,扩展他们的思维广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所提问题富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围绕中心启发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2.3 难易适度的原则。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所以,教学提问宜取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来问,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适合心理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教师的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要让学生可望、可及,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效果。
2.4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虽然教学提问中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关键就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教师在提问的各个阶段都要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随时有被指定回答的可能,使其思维能积极并轨到教学提问中来,并从中受益。
3 生物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艺术
3.1 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前就应精心设计好,包括设计好问题及标准答案。注意要围绕课堂教学中心,选择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来问。系列问题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例如“预防近视”专题可提出以下5个问题:①眼球的构造是怎样的?②近视眼怎样形成?③何谓屈光不正?④如何矫正近视眼?⑤现有预防措施到位是否一定不得近视眼?此外,还要尽量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只有作好了充分的应付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2 用语规范,题意要明确。有的教师上课用语粗糙,缺乏美感,如“蚯蚓靠什么东西呼吸?”提问题题意应明确具体,这样学生易于领会教师意图,使自己思维迅速定向,不会因题意含糊不清而使学生难于作答。同时问题涉及的范围宜小不宜大。
3.3 新颖别致,启发性要强。首先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太深,“死水一潭”;太浅则造成课堂表面上的活跃。问题只有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才会使他们感到答案若隐若现,从而激发思维;其次,问法要新颖,角度要多变。试比较以下两个问题:“蚯蚓是怎样通过体表呼吸的?”和“为什么下过雨后蚯蚓会大量爬出洞穴?”这两个问题本质是一样的,但前者易导致死记硬背,后者在联系实际中让学生活用知识,效果自然就好得多。上述两个问题的问法分别是直问和曲问,还有反问法设问,如“假设没有腐生细菌,那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对比法设问,如“甘薯长在地下呈块状,马铃薯也长在地下呈现块状,它们都是根吗?为什么?”疑问法设问,如“有人认为,蜘蛛不属于昆虫纲动物,他的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第三,问题不能流于形式而过于简单,不采用“是不是”、“对不对”这类用一两个字就能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