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新课改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孩子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味语文课本散发的悠长馨香。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1.“自主”到“自由”的演变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对话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教育工作者,即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的学习群体中的“首席”。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主导”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行为。教师不敢讲授了。课堂上任由学生发表看法,不管学生的看法是否全面,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教师不置可否,到最后来个模糊结束,让学生不知所云。教师不敢提问了,问题由学生自由提出,学生想学哪段学哪段,想怎么学怎么学,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任由学生进行无意义的讨论。其结果必然是看似热闹实是混乱,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意味着可以袖手旁观。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必要的讲解和点拨是不可忽视的。当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研究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不可缺少的。
  2.关于教材这个“例子”
  近期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看待和使用教材的讨论颇为热闹,总体来看,主张“用教材教”的占了上风,因为它有中西两方面的理论支撑:“中”有叶圣陶那句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名言,“西”有现代教学论的生成理论。一时间,凡教研必论生成,凡做课必有拓展;于是预设成过街老鼠,教材不过是延伸的垫脚。在一节《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研讨课上,教者融入了大量有关送别题材的诗歌、有关黄鹤楼的诗歌、有关李白的逸闻趣事,课堂容量可谓大矣,真正学习原诗只用了十分钟,古诗教学演变为古诗欣赏课,课堂教学目标还能完成吗?这便是舍本逐末。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教师不能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唯一教本,照本宣科,一副教书匠的态度;而应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恰当地处理教材,有效地依托教材,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习得读书之法,体味读书之乐,经历学习过程,受到感染熏陶。但既是用教材教,就要关注教材,不能置这个“例子”于不顾。要做到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它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可见,语文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固然重要,精读原著这个“例子”更是不可或缺的。
  3.关于收集和整理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但不能不分学生的年龄、学力,以为收集信息多多益善。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拿到《语文课程标准》看到这段话时,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个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语!要一个六七岁的学生就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确有些为难。可想而知,学生手中大段陌生的文字资料并非他们亲自动手所得,经历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难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收集检索大量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能否以批判性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不容忽视。当然,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是第三学段(五六年级)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备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我们不如明确要求:去搜集相关图片,再请教—下家人,听他们讲一讲相关的信息,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这里说了新课改中急躁冒进、走极端的几个例子。过犹不及。要使语文课改一路走好,取得实效,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反思新课改与传统教学之间继承与破除的关系,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让新课改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这片沃土上开出绚丽之花,结出殷实硕果。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要解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观念陈旧、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等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贴近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贴近教学,就是立足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回答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学
期刊
富有匠心的教师一般在经历“模仿、独立、成熟”三个阶段后,就会能熟能生巧,追求创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习方法,在于抓住语文能力这一根本,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故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在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
期刊
【摘要】  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始终能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去。作为班主任,我们的目的就是把班级凝聚成一个集体,让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班集体搞活,搞好。本文立足实践,从班集体共同的目标、班主任、班委的组建、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班级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使组织起来的班级建设成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
期刊
【摘要】  乡级初中的学生不但成绩差,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厌学情绪严重,班主任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和常规纪律教育,勤家访,利用各种方式与厌学的学生家长多沟通,适时组织厌学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并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共同做好保学控辍工作。  【关键词】学生厌学班主任工作保学控辍  农村初中的生源来自于村点学校,学校招生范围内的小学毕业生成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作业的了无生趣、一刀切、重复低效已经成为学生心中的“隐痛”。改革课内外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是小学数学作业必须迈出的步伐,优化作业的布置、优化作业的评价,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让作业不再是学生心中的“隐痛”。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评价  作业始终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笔者拟在本文中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与学方式变革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多媒体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等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多媒体在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方面,有着重
期刊
社会文化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因此,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这是非常必要又重要的。多年来,应该说社会各界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文化市场的扫黄打假长期坚持不懈,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规范和管理不断加强。  因此,民族地区、民族学校应全面把握德育
期刊
【摘要】  如今,钢琴学习在儿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越来越大众化。一方面,家长希望通过钢琴的学习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让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家长认为钢琴的音色优美,学起来又容易上手,即陶冶孩子的情操又能在今后成为孩子舒缓压力的一种方式。联想到个人自幼热爱音乐,学习钢琴,有幸进入音乐学院,让人感受真切,因而本文选取以普通小学钢琴学习现状与思考为命题,为小学钢琴教学和学习现状方法的研究提出几
期刊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中找到乐趣并与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呢?这是摆在我们小学品德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时常碰到这样一类问题,即教学的内容比较重要,需要学生掌握或熟悉,但又是较难记忆或容易忘的。按照常规教法,学生一时难以熟悉和掌握,如果将讲授的知识按一定的方法编成顺口溜或利用谐音法进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如下:  在必修一有关氧化还原概念学习时,为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关系,我编织了三字经:失高氧,得低还,论剂性,正相反。在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