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钓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0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这是诗人笔下钓鱼的一景。纪晓岚“一篙一橹一渔翁,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江春秋”,勾画出了一人一竿一水一世界的美好画面。“长弦劲取钩弯月,抖碎星光洒满河。花甲陶然迷夜钓,怡情养性愈心疴。”这是诗人焦云飞花甲之年依然喜欢夜钓的真实写照,夜钓,怡情养性;夜钓,古而有之。
  苍白的岁月,在青丝上慢慢增长,童年的往事,在鱼丝上越拉越长,工作之余,逐渐迷上了钓鱼,在磨炼自己性格的同时,钓鱼技术也逐渐提高,但总有个愿望,想夜钓一次。
  在夏日的傍晚,太阳慢慢地挪移隐没在山后,退去一天的燥热,习习的凉风吹拂着脸面,像小时候妈妈的手拂过脸颊,晚霞映照在平静的水面,水天一色,一竿一水一世界的境地,天是我的,地是我的,夜色开始慢慢笼罩。普通的鱼漂根本无法看清了,立即为两根鱼竿换上早已购买的夜光漂,夜光漂发出淡淡光晕静静地浮在水面,像两座矗立在水面的灯塔,一切静待水下的鱼儿上钩,夜静悄悄的,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借着淡淡的亮光,水天一色,偶有鱼跃出水面,打破了湖面的平静,然后归于平静。
  水下的鱼儿们,始终保持着安静与矜持。我心里期待着能有鱼儿上钩,却也并不是那么渴求。“垂钓之意不在鱼。”凡垂钓者,不管钓多钓少,总是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其原因就在垂钓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志趣,又是一种健身养生的好方式。
  突然,夜光漂轻轻地动了一下,似乎是一记清晰的下顿。又是一下,是哪一条鱼儿正在试探?突然,鱼漂上浮两目,迅速提竿!重量沿着渔线和鱼竿,迅速传到我的手臂,中鱼了!安静的水面被不情愿的鱼儿挣扎着拨开,鱼线牵引着鱼儿划出一道不规则水痕,抄入网中的时候,那条鲫鱼肯定还在迷糊中,或许三秒中前它还在庆幸深夜的一次无意识巡游竟然偶遇可口的美味,而现在,它是我的俘虏,嘴角有伤。
  继续守候,夜已深,一人一竿一漂,那些星与我近在咫尺,天与地如此之近,连接线便是这水波,我是这接点的标志吗?天与地却又如此之远,即便我融入这黑暗,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但与星光永远咫尺之遥。在这广袤的宇宙中人如此之渺小,在这渺小的人身上,岂不是另有一个广袤的世界?
  浮漂好像动了一下。
  动了吗?
  好像动了。
  仔细看,没动。
  鱼动?漂动?还是我的心在动?
  环境太静,鱼也不跃了,植物和动物都感觉进入了梦乡,神情恍惚中,浮漂悄然下沉,下意识地挑竿,一条大鲫鱼飞出水面,落在了身边。在梦眼迷离中,鱼嘴开合,居然说出了话。
  “我痛。”
  我大奇,“你怎么会说话?”
  “子非鱼,安知鱼之痛,可怜的人儿,我是在痛心你啊!”鱼儿居然如是说。
  我大惊,“我有什么好痛心的,你让我钓了上来,明天这个时候,你就是我案板上的鱼肉,任我宰割了,你还是痛心你自己吧。”
  “你仅从这一米多深的水里钓了我上来,我可是从几十公里外的繁华城市里把你钓了来,到底是谁钓了谁呢?我让你吃了,融入你的身体,是一种伟大的奉献。可是你的行为,多么庸俗,多么自私,我真的为你感到痛心。你们人类的恶行太多,已经使我麻木了,麻木得早没有感觉,有时都觉得自己是一条木头鱼了,所以,你早早地吃了我去,来生我做你,你做我,再钓一回。”
  头上水鸟飞过叫了一声,我打了一个冷战,定神一看,鱼原来没有说话,“庄周晓梦迷蝴蝶”,他不知道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或者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难道我也分不清自己和鱼了吗?惊惶间头上冷汗涔涔,镇定之后把鱼放进鱼护,发现已近深夜,隐约听到湖周围有鸟鸣和扑打翅膀的声音,偶有一两声蛙叫,惊醒我沉醉的思维,让我意识到我在湖边。
  在白天下竿时,就看到湖的东面有些坟茔,这深夜,感到心里些许害怕,却也坦然处之。尽管此时的水边只我一人,但似乎从现在开始,这已经是个有趣、丰富和不再寂寞的夜晚。如果真有所谓另外的世界或者灵魂,或许他们正准备玩那个有趣的终极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我竖着耳朵,辨析来自世界以及世界之外的所有聲响,一边在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当然,一切都没有发生。
  另外一个或许同样是个寂寞的世界,寂寞到没人再作这样无聊的思考题。或许思考无处不在,只是情愿保持这纯净的寂寞。达摩面壁十年,内心的宇宙可有一秒停止运行?柳宗元独钓江雪,心中所想又岂会只有鱼儿那么简单?真正超脱者当是严子陖,即便是同学做了光武帝,也情愿归隐山林,披羊裘钓泽中。闲来垂钓,是不问收获的。有或没有,都是一种收获。“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钓的是技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钓的是一种执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钓的是一种寂寞;“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的是一种专注。难怪有人说:“吃鱼哪有钓鱼乐,乐在其中没法说。”人家姜太公为什么要用直钩来钓鱼呢?因为他钓到了精神上的乐趣,心灵上的领悟。当你钓上鱼了,你会喜悦;当你在等待,你会沉思。是这种沉思造就了你的喜悦;是你的喜悦,美化了世间万物。钓鱼美就美在过程,美就美在你对一草一木的品味。
  独坐一夜的收获不过是钓到五六斤鲫鱼,一条三斤左右有草鱼,当中也有过几次咬钩却因为走神而错过提竿的最佳时机,不过这并不值得后悔。
  天泛出鱼肚皮,对岸有一只早起的鸟儿正在歌唱,只它一个,婉转悦耳,不停地唱着。我收拾好钓包和闲杂工具,踏着晨曦走在回家路上,像一个刚打了胜仗的将军,满载而归。
  责任编辑:曹景峰
其他文献
桂花开了,远航的人不知道它为谁而开?是为秋风吹冷的寂寞长空?还是为秋雨洒落的滴滴梦露?或者为了陪它一起苍老的落叶能够采撷那一缕淡淡的桂香?  船人不止一次地低头问自己,守候了四季的情缘在哪里?是望穿秋水的等待?还是心手相牵的思念?还有,在季节的拐角处,枯槁的两双手紧握在一起,笑看岁月风云,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朦胧的月光下,一吹而逝的秋风里,船人曾是你虔诚的侍者。天地悠悠,冷冷中秋,谁在守护你的
期刊
小屋是什么时候没了的,已经记不清楚了,也许是我离开家乡之后吧,也许是家里的老屋推倒盖成两层小楼的时候吧。  小屋位于老屋前厅与后堂之间的院子里,坐东面西,门前有一条用并不十分规则的石头铺成的小路,连接着前厅屋与后堂屋。小屋很小,仅容一张小折叠床、一桌一椅;南山墙开有一个小窗,晴好的天气,日光正照在靠墙的书桌上,室内给人洞然之感;偶有一阵风吹过,摇动着窗外的一棵小石榴树,满屋便是游移的影子,如同古老
期刊
凌菲喜欢木棉树,连带着便爱上了那个从小在木棉树下长大的男子。  当窗外那棵陪了自己七年的木棉树枝叶萧瑟时,凌菲为自己短暂的婚姻画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我从电话里得知凌菲已到达离我不足千米的车站时,瑾萱正在商场里得意地向我展示她看好的第六款风衣。听到我欣喜的惊呼,她迅速收起前一秒矫揉造作下的搔头弄姿,丢下一脸不满的营业员,爷们儿一样地拉着我直奔车站。  虽然凌菲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离婚早在大家的意
期刊
秋雨潇潇,挡不住窗外五彩霓虹灯的明灭不定,遮不住街上嘈杂俗音的泛滥流淌。而我,则如同独守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岛,独坐书房,凝神屏气,挑灯夜读一千八百年前的诸葛武侯。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这是一个只能够用这种虔诚方式来拜读的生命。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仔细看。”一千八百年前的烛光是否也是这般摇曳不定?一千八百年前的夜雨是否也是这般淅沥清凉?偌大丞相府,武侯应该也是在这般夜晚秉烛伏案奋笔疾书的,夜色
期刊
午后,喧嚣的城市仿佛安静了许多。我坐在向南的窗前,一手拿书,一手轻摇纸扇,忽然听得窗外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那是蝉在鸣唱,那蝉鸣仿佛一把开启我记忆大门的钥匙,瞬间唤醒了那些大汗淋漓的童年时光。  记得小时候,夏日总是蝉鸣不断。房前屋后,路边河堤,处处是悦耳的蝉声。你走过去,走过来,走过来,走过去,蝉声始终在你耳边鸣响。若哪一天一旦没有了蝉鸣,那倒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而如今,城市里处处钢筋水泥,
期刊
“这是一位老画家的画,一对中年农民夫妇,带着他们收获的农产品,摇着小船进城去……”61年前的一天,吕无愆老师展开一幅国画,给我们上了第一堂美术课。  初中的美术课是我们最感兴趣的课。吕老师领着我们把课堂搬到西花园里、瑞云峰下、伟绩碑前。入秋,大礼堂东边的仙鹤喷水泉围栏上摆满了盛开的菊花,金黄的,粉红的,淡紫的,墨绿的,缤纷夺目,富丽堂皇;伟绩碑的台阶上也摆满了菊花盆栽,那花瓣儿,四散开的,团成球的
期刊
老娘离开我们已近三周年了。  老娘虽未吃斋念佛,但她心地善良,性格开朗。村里无依无靠的老人,以现在的说法那就是“空巢老人”。有时见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久病缠身,面无血色;有的气喘吁吁,行动不便,娘热情地嘘寒问暖。言谈中,发现个别老人有厌世情绪,便循循善诱地开导,苦口婆心地劝说,直到老人放弃轻生念头,这才放心地、微笑着离开。  当时,我有些不理解,他们与我们非亲非故,想不通老娘为什么要这么做。在
期刊
河边上有一座小屋,小屋里住着老倔头。老倔头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每天太阳升起来,他就会拿了一张椅子,坐到屋旁的一棵老柳树下,两肘搁在膝盖上,弯着腰,伸着头,看着那疤痕累累的树干和在风中摇动的枝叶。他的嘴唇会哆嗦着,发出一些听不清楚的声音。  老倔头在跟老柳树说话。  老柳树是老倔头唯一的伙伴。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棵树在老倔头祖父手上就栽下了。“大跃进”时队里想砍下来盖猪舍,老倔头的父亲恨不得要
期刊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天空如洗,窗外一钩月色犹如片片皎洁的锦鳞撒入我手捧着的一只晶莹透亮的玻璃杯里,杯子里的茶叶仿佛云中的仙女欢快地上下翻飞着,打闹着。  我信歩徜徉在郁郁葱葱的桂花相间的山蹊之上,看着这月、这山、这树、这茶,不觉间我仿佛置身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般的禅家境界之中。此时此刻的我却早已沉醉在这“庭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言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情画意之中了。
期刊
“爹,你的茶地有人打理了!”大声告诉暮年耳背的爹时,他久违的笑容,又绽放在脸上;那密麻如丝的皱褶,像丝丝春风吹过,纹路变粗了,恰似三十年前、我家沙坝地上一道道微缩的沙埂子。  爹这一笑,仿佛茶叶的温度又从故乡传来了;爹这一笑,表露他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放处;爹这一笑,宛若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窝子、爽爽的。  爹是年纪大了,带着十个不情愿的心情,“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挚爱的故土---景东县,来到我们几个儿女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