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教学诊改”)是高职院校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3年来,湖北省高职院校广泛开展教学诊改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发挥学校质量文化引领作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链和标准链、完善诊改工作长效机制、优化教学诊改方法、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9)17-0070-04
教学诊改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来,湖北省高职院校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广泛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北省首批9所高职诊改试点院校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学校在校园网公示的2017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等公开材料,总结相关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关改进的建议,以期对各高职院校进一步推动教学诊改相关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一、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
1.高职院校办学基本情况
湖北省第一批高职诊改试点院校包括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性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性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和鄂州职业大学。其中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所,整体办学实力较强;试点院校的专业覆盖制造、交通运输、建筑、电力、农业等各行业,行业覆盖面较广、办学特色鲜明。从办学实力和特色角度分析,湖北省第一批试点院校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2.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政策基础
2016年6月,湖北省教育厅印发《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启动了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7年6月,湖北省教科院发布《关于确定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区域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明确了三个批次共35所高职诊改试点院校;2017年8月,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对第一批9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2018年6月,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抽样复核的通知》,对第一批高职诊改试点院校进行现场复核。
二、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主要做法和亮点
1.学校明确事业发展定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
各高职院校重视事业发展定位,定位特色鲜明且与自身发展实际契合度较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定位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定位为建成“优质、高效、和谐、幸福”的世界一流铁路高职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定位为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职业院校,成为支撑全省现代林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基地。
学校事业发展目标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各高职院校均设置和优化了教学诊改工作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监督机构,并明确了各质量保证机构职责,优化了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建立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专项子规划,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目标体系;建立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等质量标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在目标体系方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规划等涵盖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发展、校园建设等重要工作的15个事业发展子规划,规划体系非常完善。在标准体系方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性学院制定了专业建设质量分级标准、课程建设评级标准、学生发展诊断标准,反映出学校对质量标准的高度重视。
2.全面推进教学诊改工作,五个层面诊改机制运行有效
各高职院校均遵循诊改工作基本规律,建立了“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明确了诊改周期、路径和方法,有序实施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诊改,并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改进,确保诊改工作有序运行。整体来看,各院校在实施学校、教师、学生层面诊改工作中有着共同之处,学校层面诊改均主要通过分解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师层面诊改均主要要求相关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学期发展计划;学生层面诊改均主要要求学生制定学业生涯发展规划、学期发展计划。专业诊改方面,各高职院校各有特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诊改;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专业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能力测评分析等方式进行专业诊改。课程诊改方面,各高职院校也有各自特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课后反思和课程分析进行课程诊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围绕课程定位、信息化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诊改。
3.注重诊改工作创新,校本诊改方法特色鲜明
各高职院校遵循诊改工作方针,把握人才培养质量生成规律,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做法,其中部分学校的诊改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缺陷、关键过程、关键环节系列概念,探索出一套系统、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缺陷修复方法——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提高了诊改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可控性和便捷性,该诊改方法相关研究分别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探索出了以“搭架子”“量尺子”“建模子”“开方子”“扎猛子”为主要特征的“五子工程”运行模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立足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标国内优秀同类职业院校进行了全方位诊断;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引入诊改体系,建立了有效的“1233”诊改工作模式。这些有关教学诊改的方法和模式是湖北各高职院校因地制宜的有益探索,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對其他高职院校全面深入实施教学诊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存在的不足
1.目标链和标准链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高职院校均已初步构建了质量目标、标准体系,但质量目标和标准还不够系统、完善,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层面的目标、标准上下衔接、相互支撑不足。有的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中的建设目标与该校事业发展规划不一致,或者事业总体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在子规划中未得到体现。
2.诊改工作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各高职院校均制定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但多数学校尚未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各层面诊改实施办法,未形成可靠的教学诊改长效运行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将教学诊改工作纳入学校考核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或约束机制,制约着诊改主体内生动力的充分发挥。
3.诊改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各高职院校均开展了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和学生五个层面教学诊改工作,但部分学校只是将其作为专项工作来对待,教学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程度不够;部分学校的部分诊改工作较为形式化,实效不足,因此有效、便捷的诊改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4.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高职院校均建立了基本的教学、招生等信息管理平台,但互通互融不够、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校本数据中心,对教学诊改工作的数据支撑明显不足;教职工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改进建议
1.进一步完善目标链和标准链
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目标是学校教学诊改的起点,打造完善的目标链和标准链是内部质量保證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完善目标链方面:首先,系统制定阶段性事业发展规划;其次,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制定涵盖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科研等重要工作的事业发展子规划,以支撑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最后,在学校规划目标的“统领”下,各专业树立各自的专业建设目标,各门课程树立各自的课程建设目标,各科老师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学生树立成长成才的目标,实现各层面目标相互衔接、上下支撑。在完善标准链方面:一方面,考虑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文件,如专业教学标准;另一方面,在满足国家或行业最低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相关目标的发展性、具体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时限性等因素,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标准。
2.进一步完善诊改工作长效机制
教学诊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高职院校为保证诊改工作常态化实施,必须将诊改工作制度化,以保证诊改工作的常态化开展。首先,高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持续开展全方位教学诊改工作,让行动持续且形成习惯。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在借鉴其他典型院校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诊改工作实际,制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诊改实施办法,明确各层面诊改主体、周期、方法等,让诊改习惯转化为制度。最后,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学校相关考核制度,将各层面诊改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相关考核工作,切实保证教学诊改工作的常态化有效开展。例如,可将学校层面诊改情况纳入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考核,将专业、课程、教师诊改情况纳入相关教师学期或者年度考核,将学生诊改工作纳入辅导员工作考核。
3.进一步优化教学诊改方法
教学诊改工作的实质就是查找学校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诊改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诊改工作宣传,深入认识诊改工作的实质和意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系统梳理学校各项工作,同时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诊改工作和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尽量不给各诊改主体增加额外工作,避免引起抵抗情绪。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相关设计部门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适用于各层面诊改的科学、便捷的诊改操作工作工具,为诊改工作提供便利。对于研究实力较强的学校,可组建团队研究借用科学管理等相关理论,探索更科学适用的教学诊改方法。
4.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教学诊改工作应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相关数据的应用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一是要建立统一的校本数据中心,消除信息孤岛,并实现数据的源头即时采集和实时分析。对于现有校园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弱的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构建现代数字化校园;对于现有信息化基础较强的学校,应加强课堂教学分析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不断探索信息化手段应用途径。二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管理的运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应用制度,充分挖掘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为诊改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应用培训,努力提高各层面诊改主体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寿根.提升质量,制度与文化变革要同步[N].中国教育报,2018-08-14.
[2]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
[3]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
【作者简介】杨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与教育教学督导管理处质量督导员。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9)17-0070-04
教学诊改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来,湖北省高职院校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广泛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北省首批9所高职诊改试点院校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学校在校园网公示的2017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等公开材料,总结相关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关改进的建议,以期对各高职院校进一步推动教学诊改相关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一、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
1.高职院校办学基本情况
湖北省第一批高职诊改试点院校包括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性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性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和鄂州职业大学。其中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所,整体办学实力较强;试点院校的专业覆盖制造、交通运输、建筑、电力、农业等各行业,行业覆盖面较广、办学特色鲜明。从办学实力和特色角度分析,湖北省第一批试点院校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2.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政策基础
2016年6月,湖北省教育厅印发《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启动了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7年6月,湖北省教科院发布《关于确定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区域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明确了三个批次共35所高职诊改试点院校;2017年8月,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对第一批9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2018年6月,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抽样复核的通知》,对第一批高职诊改试点院校进行现场复核。
二、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主要做法和亮点
1.学校明确事业发展定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
各高职院校重视事业发展定位,定位特色鲜明且与自身发展实际契合度较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定位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定位为建成“优质、高效、和谐、幸福”的世界一流铁路高职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定位为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职业院校,成为支撑全省现代林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基地。
学校事业发展目标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各高职院校均设置和优化了教学诊改工作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监督机构,并明确了各质量保证机构职责,优化了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建立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专项子规划,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目标体系;建立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等质量标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在目标体系方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规划等涵盖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发展、校园建设等重要工作的15个事业发展子规划,规划体系非常完善。在标准体系方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性学院制定了专业建设质量分级标准、课程建设评级标准、学生发展诊断标准,反映出学校对质量标准的高度重视。
2.全面推进教学诊改工作,五个层面诊改机制运行有效
各高职院校均遵循诊改工作基本规律,建立了“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明确了诊改周期、路径和方法,有序实施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诊改,并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改进,确保诊改工作有序运行。整体来看,各院校在实施学校、教师、学生层面诊改工作中有着共同之处,学校层面诊改均主要通过分解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师层面诊改均主要要求相关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学期发展计划;学生层面诊改均主要要求学生制定学业生涯发展规划、学期发展计划。专业诊改方面,各高职院校各有特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诊改;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专业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能力测评分析等方式进行专业诊改。课程诊改方面,各高职院校也有各自特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课后反思和课程分析进行课程诊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围绕课程定位、信息化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诊改。
3.注重诊改工作创新,校本诊改方法特色鲜明
各高职院校遵循诊改工作方针,把握人才培养质量生成规律,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做法,其中部分学校的诊改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缺陷、关键过程、关键环节系列概念,探索出一套系统、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缺陷修复方法——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提高了诊改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可控性和便捷性,该诊改方法相关研究分别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探索出了以“搭架子”“量尺子”“建模子”“开方子”“扎猛子”为主要特征的“五子工程”运行模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立足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标国内优秀同类职业院校进行了全方位诊断;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引入诊改体系,建立了有效的“1233”诊改工作模式。这些有关教学诊改的方法和模式是湖北各高职院校因地制宜的有益探索,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對其他高职院校全面深入实施教学诊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存在的不足
1.目标链和标准链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高职院校均已初步构建了质量目标、标准体系,但质量目标和标准还不够系统、完善,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层面的目标、标准上下衔接、相互支撑不足。有的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中的建设目标与该校事业发展规划不一致,或者事业总体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在子规划中未得到体现。
2.诊改工作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各高职院校均制定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但多数学校尚未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各层面诊改实施办法,未形成可靠的教学诊改长效运行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将教学诊改工作纳入学校考核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或约束机制,制约着诊改主体内生动力的充分发挥。
3.诊改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各高职院校均开展了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和学生五个层面教学诊改工作,但部分学校只是将其作为专项工作来对待,教学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程度不够;部分学校的部分诊改工作较为形式化,实效不足,因此有效、便捷的诊改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4.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高职院校均建立了基本的教学、招生等信息管理平台,但互通互融不够、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校本数据中心,对教学诊改工作的数据支撑明显不足;教职工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湖北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改进建议
1.进一步完善目标链和标准链
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目标是学校教学诊改的起点,打造完善的目标链和标准链是内部质量保證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完善目标链方面:首先,系统制定阶段性事业发展规划;其次,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制定涵盖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科研等重要工作的事业发展子规划,以支撑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最后,在学校规划目标的“统领”下,各专业树立各自的专业建设目标,各门课程树立各自的课程建设目标,各科老师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学生树立成长成才的目标,实现各层面目标相互衔接、上下支撑。在完善标准链方面:一方面,考虑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文件,如专业教学标准;另一方面,在满足国家或行业最低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相关目标的发展性、具体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时限性等因素,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标准。
2.进一步完善诊改工作长效机制
教学诊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高职院校为保证诊改工作常态化实施,必须将诊改工作制度化,以保证诊改工作的常态化开展。首先,高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持续开展全方位教学诊改工作,让行动持续且形成习惯。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在借鉴其他典型院校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诊改工作实际,制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诊改实施办法,明确各层面诊改主体、周期、方法等,让诊改习惯转化为制度。最后,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学校相关考核制度,将各层面诊改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相关考核工作,切实保证教学诊改工作的常态化有效开展。例如,可将学校层面诊改情况纳入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考核,将专业、课程、教师诊改情况纳入相关教师学期或者年度考核,将学生诊改工作纳入辅导员工作考核。
3.进一步优化教学诊改方法
教学诊改工作的实质就是查找学校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诊改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诊改工作宣传,深入认识诊改工作的实质和意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系统梳理学校各项工作,同时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诊改工作和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尽量不给各诊改主体增加额外工作,避免引起抵抗情绪。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相关设计部门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适用于各层面诊改的科学、便捷的诊改操作工作工具,为诊改工作提供便利。对于研究实力较强的学校,可组建团队研究借用科学管理等相关理论,探索更科学适用的教学诊改方法。
4.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教学诊改工作应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相关数据的应用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一是要建立统一的校本数据中心,消除信息孤岛,并实现数据的源头即时采集和实时分析。对于现有校园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弱的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构建现代数字化校园;对于现有信息化基础较强的学校,应加强课堂教学分析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不断探索信息化手段应用途径。二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管理的运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应用制度,充分挖掘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为诊改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应用培训,努力提高各层面诊改主体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寿根.提升质量,制度与文化变革要同步[N].中国教育报,2018-08-14.
[2]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
[3]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
【作者简介】杨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与教育教学督导管理处质量督导员。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高职教育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