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博以其“微”、“精”、“快”的独特优势赢得高校学生的青睐,本文以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点,结合微博的特征,分析了新兴的网络时代,有效运用微博宣传教育、舆论导向、文化服务、民意反映等功能,探析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价值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93—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互联网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发布数据称,2011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25万户,年末达到98625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2842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升级的网络技术与增长的网民数量,使得现代传媒手段依托互联网技术,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的强大力量。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新浪微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亿,网名数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达7500万条。而高校的计算机普及率更是高达90%,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与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互动,时代性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如何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已发展并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严重挑战着传统媒体的发展。目前,新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发展中日益凸显:一是由固定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联合发展,二是第二代互联网互动性强,同时第三代互联网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互为推动。换而言之,新媒体如微博、即时通讯、飞信、博客、社会关系网站、维客、手机报、手机网站等出现并加速融合,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网络已经成为最为活跃、最值得关注的范畴之一。意识形态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高度便捷性、交互性、开放性、广泛性和隐匿性等特性和优势中,找寻到新的手段平台。与此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工具手段与平台,互联网的价值性是中立的。服务与使用于不同的价值主体,其功能性不同,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微博作为最新的媒体在中国落地生根后,中国的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的微型博客引发了中国的信息传播变革,媒体内容、形式、传受机制、管理机制在深刻变革中。同时,微博上的热点话题往往与公共事务密切相关。高校作为一个聚集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潮流事物的特殊环境。高水平技术的微薄如果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易出现网络引导与管理的真空,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分化和矛盾逐渐走向统一、身心急剧发展时期,还未成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如果缺乏理性的选择,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异化。另外,大学生对敏感事件关注度较高,要求公平的意愿高,情绪容易激动,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二、微博在传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
(一)微博的网络本体优势
1、灵活随意性的互动方式。有别于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交流模式实现胃虚拟与真实在交叠、地区与全球的交叠、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交叠。
微博依托互动交互平台,以各种形式广泛分布在移动终端、浏览器中,它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了通过手机等多种途径发布消息的便捷优势。
2、便捷即时性信息传播的。在2G向3G过渡中,手机上网在3G通信网络技术支撑下,资费逐渐降低,上网也方便快捷,微博信息传播突破传统博客等依赖电脑单一载体的局限,信息能够通过手机即时更新、即时发布、即时传播,实现了手机客户端的同步更新。
3、信息内容的原创独特性。微博的原创性与独创性表现在其内容及表达形式上,发布者只需将自身的观点、情绪在有限140字以内简单直接的表达即可,不必考虑内容或行文规则的表达技巧,因此,一般不存在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情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功能探析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舆论导向、宣传教育、民意反映以及文化服务等四项主要功能。微博作为一项新兴的、灵活的、便捷的的网络方式,也具备了网络媒介的优势,深受高校的青年学生的青睐。
1、微博功能之宣传教育。微博能够通过多种交互平台,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形式,高效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从思想意识、行为实践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微博功能之舆论导向。微博圈群化的具有信息更新快、传递速度快等特点,使网络舆论能更加便于了解,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一大主题,微博具有舆论导向倾向。
3、微博功能之文化服务。微博平台的多样性、互动交流的随意性满足了广大学生多样化、广泛化精神文化的需求,充实丰富了课余时光。通过微博可随时了解新鲜、及时、有用的资讯,关注最时尚流行的视听节目等能够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4、微博功能之反映民意。微博从产生初期就依托就是“草根”路线,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由地传递信息、发表言论、释放情绪,充分体现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巨大作用。
三、有效运用微博,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
面对新时期的3G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准确把预测趋势、把握规律以及科学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微博等新兴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的网络中,把握微博特质,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
(一)把握微博的宣传教育功能。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常用的符号形象等表达手段,以期实现潜移默化的功能。在微博宣传教育中要善于使用具体、生动、真实的符号形象;在微博的信息发布、传播中要善于运用青年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说话;在信息的宣传中要善于利用鲜活多样的表现手段,做好宣传教育。 (二)运用微博的舆论导向功能。善于设置“焦点、热点话题”,有效引导青年学子兴趣与关注。有效的设置“焦点、热点话题”,提升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传播效果。引导者要研究具体受众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接受习惯,有针对性地设置信息传播的议题和方式,设置焦点话题在微博上主动出击,进行推广宣传、加工,以加大传播力度,最终形成焦点关注,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更多的思想阵地。
(三)强化微博的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运用微博文化服务功能加强对学生进行媒介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分析、获取、评价和传播媒体的能力。借鉴国外高校先行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微博等网络媒介是民众喉舌、社会公器,在推进舆论监督、通达社情民意、弘扬社会正气的进程忠作用重大;其次,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微博等接收、传播信息,鼓励其创作传播正面的社会信息,发表真知灼见;再次,通过骨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途径,帮助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同时,探索、挖掘高校青年学生媒介的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健全教育体系,运用微博互动性强,便捷快速等优势传递正能量。
(四)建立高素质的校园微博管理员队伍,促进微博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规范化。校园微博管理员作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工作对象是一群思维活跃、想法丰富的青年大学生,因此作为管理者本身需具备较全面的互联网方面的技能、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与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微博管理员队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建设一支校园微博学生骨干班子。组织选拔思想政治坚定、熟悉校园微博发展方向、组织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干部,建立一支校园微博学生骨干管理班子,确保校园微博舆论方向正面、积极。第二,加强对校园微博管理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舆论引导和网络管理专队。第三,以“培训、学习”提高校园微博网络从业人员的服务力和管理力。在不断的再学习中,增强其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提高微博网络从业人员的敏感度、判断力和分析力,增强其信息把关能力。
总体上讲新时期明确定位校园网络功能,才能切实有效的运用微博功能。借助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的持续互动,实现虚实网络世界的沟通和协调,使之成为网络组织力量的源泉,带来组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引发认同感增进大学生履行制度及其规范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形成和谐伦理关系和持久在凝聚力,才能在3G时代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张世欣.思想教育规律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76.
[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2.
[3]唐荣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功能探析[J].新世纪论丛,2006,(2).
[4]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J].理论学刊,2009.
[5]余源培.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J].贵州社会科学,2007,(12).
[6]严耕,陆俊.关注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J].前线,2008,(10):14—16.
[7]袁其波.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8,(10).
[8]刘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挑战与对策[J].新视野,2008,(2).
[9]何志勇.微博的传播优势与发展前景[J].河南科技,2010,(03).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价值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93—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互联网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发布数据称,2011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25万户,年末达到98625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2842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升级的网络技术与增长的网民数量,使得现代传媒手段依托互联网技术,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的强大力量。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新浪微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亿,网名数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达7500万条。而高校的计算机普及率更是高达90%,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与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互动,时代性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如何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已发展并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严重挑战着传统媒体的发展。目前,新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发展中日益凸显:一是由固定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联合发展,二是第二代互联网互动性强,同时第三代互联网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互为推动。换而言之,新媒体如微博、即时通讯、飞信、博客、社会关系网站、维客、手机报、手机网站等出现并加速融合,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网络已经成为最为活跃、最值得关注的范畴之一。意识形态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高度便捷性、交互性、开放性、广泛性和隐匿性等特性和优势中,找寻到新的手段平台。与此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工具手段与平台,互联网的价值性是中立的。服务与使用于不同的价值主体,其功能性不同,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微博作为最新的媒体在中国落地生根后,中国的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的微型博客引发了中国的信息传播变革,媒体内容、形式、传受机制、管理机制在深刻变革中。同时,微博上的热点话题往往与公共事务密切相关。高校作为一个聚集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潮流事物的特殊环境。高水平技术的微薄如果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易出现网络引导与管理的真空,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分化和矛盾逐渐走向统一、身心急剧发展时期,还未成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如果缺乏理性的选择,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异化。另外,大学生对敏感事件关注度较高,要求公平的意愿高,情绪容易激动,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二、微博在传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
(一)微博的网络本体优势
1、灵活随意性的互动方式。有别于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交流模式实现胃虚拟与真实在交叠、地区与全球的交叠、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交叠。
微博依托互动交互平台,以各种形式广泛分布在移动终端、浏览器中,它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了通过手机等多种途径发布消息的便捷优势。
2、便捷即时性信息传播的。在2G向3G过渡中,手机上网在3G通信网络技术支撑下,资费逐渐降低,上网也方便快捷,微博信息传播突破传统博客等依赖电脑单一载体的局限,信息能够通过手机即时更新、即时发布、即时传播,实现了手机客户端的同步更新。
3、信息内容的原创独特性。微博的原创性与独创性表现在其内容及表达形式上,发布者只需将自身的观点、情绪在有限140字以内简单直接的表达即可,不必考虑内容或行文规则的表达技巧,因此,一般不存在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情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功能探析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舆论导向、宣传教育、民意反映以及文化服务等四项主要功能。微博作为一项新兴的、灵活的、便捷的的网络方式,也具备了网络媒介的优势,深受高校的青年学生的青睐。
1、微博功能之宣传教育。微博能够通过多种交互平台,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形式,高效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从思想意识、行为实践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微博功能之舆论导向。微博圈群化的具有信息更新快、传递速度快等特点,使网络舆论能更加便于了解,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一大主题,微博具有舆论导向倾向。
3、微博功能之文化服务。微博平台的多样性、互动交流的随意性满足了广大学生多样化、广泛化精神文化的需求,充实丰富了课余时光。通过微博可随时了解新鲜、及时、有用的资讯,关注最时尚流行的视听节目等能够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4、微博功能之反映民意。微博从产生初期就依托就是“草根”路线,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由地传递信息、发表言论、释放情绪,充分体现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巨大作用。
三、有效运用微博,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
面对新时期的3G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准确把预测趋势、把握规律以及科学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微博等新兴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的网络中,把握微博特质,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
(一)把握微博的宣传教育功能。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常用的符号形象等表达手段,以期实现潜移默化的功能。在微博宣传教育中要善于使用具体、生动、真实的符号形象;在微博的信息发布、传播中要善于运用青年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说话;在信息的宣传中要善于利用鲜活多样的表现手段,做好宣传教育。 (二)运用微博的舆论导向功能。善于设置“焦点、热点话题”,有效引导青年学子兴趣与关注。有效的设置“焦点、热点话题”,提升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传播效果。引导者要研究具体受众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接受习惯,有针对性地设置信息传播的议题和方式,设置焦点话题在微博上主动出击,进行推广宣传、加工,以加大传播力度,最终形成焦点关注,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更多的思想阵地。
(三)强化微博的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运用微博文化服务功能加强对学生进行媒介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分析、获取、评价和传播媒体的能力。借鉴国外高校先行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微博等网络媒介是民众喉舌、社会公器,在推进舆论监督、通达社情民意、弘扬社会正气的进程忠作用重大;其次,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微博等接收、传播信息,鼓励其创作传播正面的社会信息,发表真知灼见;再次,通过骨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途径,帮助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同时,探索、挖掘高校青年学生媒介的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健全教育体系,运用微博互动性强,便捷快速等优势传递正能量。
(四)建立高素质的校园微博管理员队伍,促进微博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规范化。校园微博管理员作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工作对象是一群思维活跃、想法丰富的青年大学生,因此作为管理者本身需具备较全面的互联网方面的技能、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与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微博管理员队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建设一支校园微博学生骨干班子。组织选拔思想政治坚定、熟悉校园微博发展方向、组织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干部,建立一支校园微博学生骨干管理班子,确保校园微博舆论方向正面、积极。第二,加强对校园微博管理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舆论引导和网络管理专队。第三,以“培训、学习”提高校园微博网络从业人员的服务力和管理力。在不断的再学习中,增强其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提高微博网络从业人员的敏感度、判断力和分析力,增强其信息把关能力。
总体上讲新时期明确定位校园网络功能,才能切实有效的运用微博功能。借助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的持续互动,实现虚实网络世界的沟通和协调,使之成为网络组织力量的源泉,带来组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引发认同感增进大学生履行制度及其规范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形成和谐伦理关系和持久在凝聚力,才能在3G时代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张世欣.思想教育规律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76.
[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2.
[3]唐荣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功能探析[J].新世纪论丛,2006,(2).
[4]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J].理论学刊,2009.
[5]余源培.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J].贵州社会科学,2007,(12).
[6]严耕,陆俊.关注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J].前线,2008,(10):14—16.
[7]袁其波.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8,(10).
[8]刘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挑战与对策[J].新视野,2008,(2).
[9]何志勇.微博的传播优势与发展前景[J].河南科技,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