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社会开始为贫乏的人文素养、饥饿的精神内涵、金钱腐蚀的物欲反思时,大家开始为高品质与深内涵的产品寻找新出路。在国外,OUTLETS引领的风尚是重视品质、培养具有品位的流行感度,更重要的是,通过消费模式的转变找回深邃的品牌内涵。
奥特莱斯(OUTLETS),是购物中心?购物方式?还是购物观念?
“OUTLETS”其原意是“出口、出路、陈列”的意思。当初名字的命名者可能不会想到,多年之后这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已经开始为零售业找到出路,为消费者引领风尚。
“折扣”、“名牌”、“品味”、“消费气质”,他们随着OUTLETS被演绎成中文,也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
在美国,百货业中有Saks Fifth Avenue,积极地扩展OUTLETS的业务。而对于政府来说,OUTLETS在别的商业活动很难成功的地段创造了商业成功,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地方的繁荣。在旅游胜地,OUTLETS跟旅游热点互相促进的效能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经济效益。
全球性的OUTLETS开始展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情与经营方式,它将百年历史的所有发展状态遍地开花。
折扣是硬道理
OUTLETS最早就是“工厂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的尾货。后来逐渐汇集,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OUTLETS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从1970年起,美国的一些服装和日用品加工企业开始利用工厂的仓库销售自己的订单尾货。一些喜欢名牌但又想廉价购买的顾客,不惜长途开车到工厂直销店去购买他们喜欢的品牌商品。1988年以后,去工厂直销店购买商品的顾客越来越多,于是,一些工厂便把自己的直销店开在一起,逐步形成了具有购物中心性质的工厂直销购物中心。
一般而言,OUTLETS大多位于离市中心一小时左右车程的城郊。纽约Woodbury Commons距纽约市一个半小时车程,加州Desert Hill离洛杉矶也是一个半小时车程。当然,也有部分OUTLETS地处市区。总的来说,在亚洲的OUTLETS距离市区要近一些,很多都在一小时以内。
事实上,OUTLETS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齐全的品牌和低廉的价格。OUTLETS一般都会提供正价商品低25%以上的折扣的产品,如果见到60%~90%的折扣也不要太奇怪。
仔细观察,OUTLETS总是位于一些大城市附近。和一般零售业相比,OUTLETS的覆盖面积更为广阔,这就要求人口的密度要够,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这种条件。此外,OUTLETS需靠近通往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以方便私家车往返。不管美国还是亚洲,OUTLETS的主要客源都是自己驾车的。
“折扣”是吸引购物欲望的先天动力。
一个著名品牌当季价格是以100%(正价)的价格销售,第二年可能就会半价出售,第三年则以三折出售。
国外商品降价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品过季。OUTLETS专门为品牌供应商销售其过季产品,因为OUTLETS既不影响当季正价名品的销售,又可通过为过季、断码的名品提供规范销售出口,保持和维护了品牌形象。
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在折扣店销售的一些名牌商品是过季的,但仍然会成为他们的最爱,不一定非得购买当季时尚商品。在日本东京,品牌折扣店就大受欢迎,无论是长达l0年的经济下滑,还是失业率攀上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都没有使日本人崇拜高档名牌产品的心理有所改变。特别是那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总是拿着省下来的钱,到折扣店去添置来自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高档名牌产品。
中国隐忧
在远离城区的“荒凉之地”,OUTLETS可以产出比市区的购物中心还要高的营业额,一个简单的事实已凸显OUTLETS的巨大商业价值。
最近几年,OUTLETS正以一种令人惊讶的速度在中国各大城市迅速扩张。运营较为成功的上海青浦OUTLETS于2006年中开业后,这一业态就被“有心”的开发商和运营商们“借鉴”,数个与之相仿的购物中心陆续出现在上海的郊区甚至市中心。
在中国,OUTLETS的噱头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购物环境。他们希望长期以来把眼光放在巴黎、米兰、纽约、东京的消费者,不再以出国购物为时尚。
但很显然,从文化层面,中国的OUTLETS还尚未成为大众熟知的购物方式。在美国,人们奔向OUTLETS意图是寻找适合自己款式的LV,而在中国,很多并不是名牌的陈旧商品进入OUTLETS,总让人们对品牌折扣产生模糊的概念。
事实上,号称中国第一家OUTLETS的北京燕莎OUTLETS早于2002年底已开幕。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外,包括杭州、苏州在内的多个二线城市也出现了OUTLETS的“身影”。但是,其中真正运营成功的并非多数。
虽然OUTLETS近年来在中国扩张明显,但相对于欧洲和日本的同类产品,OUTLETS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除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及美国、欧洲和日本外,中国商业地产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就意味着开发商及运营商摸不准OUTLETS。
OUTLETS是一个衍生的业态,必须有一定的零售商业的积累,才有发展OUTLETS的条件。但这一点并没有得到理解和认可,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真正适合拥有国际一线品牌OUTLETS的城市并不多。
虽然美国也有不少OUTLETS并没有国际一线品牌,运作得也不差,但他们经营的美国本土的品牌,像Calvin Klein、Ralph Lauren等等,都有很高的成熟度,属于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本身的品牌,目前还达不到这种高度。这便产生了至少两个问题:第一,消费者是不是愿意为了一个不太知名的品牌跑那么远的路?第二,这种品牌是不是在他们的正常销售场所便可以有很大的折扣?
此外,现在很多开发商开发OUTLETS,选址根本不是从OUTLETS的角度出发,而是在现有的土地上划出一块来开发。更有甚者,是借着OUTLETS的幌子廉价拿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周边的住宅开发,这样选址自然问题百出。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盲目地追求规模。美国最大的Woodbury Commons OUTLETS面积不超过9万平方米,而且是几十年共五六期扩建后的结果。而国内项目策划时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还以规模宏大作为卖点,丝毫没有考虑到未来招商的问题。事实上,现有的很多购物中心建好后都已面临出租率低下的问题,门可罗雀。
由于国内目前做OUTLETS的环境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尚不可盲目冒进。世界最大的OUTLETS开发运营商切尔西集团进驻日本十多年,到现在一共开了8家OUTLETS,这在很多中国公司看来是不可思议,慢如蜗牛。可是正是这种谨慎的商业模式,才造就一个又一个成功的OUTLETS中心。
事实上,中国人注重品牌又喜欢折扣的消费特性与OUTLETS可谓天作之合。在引领了世界消费观念的同时,OUTLETS的中国创造力又在哪?奢侈与道德无关,省钱与吝啬无关,折扣与诚信绝对有关。或许只能期待,在商业与消费领域的诚信效应更加普及之时,OUTLETS才能显示无与伦比的中国味!
奥特莱斯(OUTLETS),是购物中心?购物方式?还是购物观念?
“OUTLETS”其原意是“出口、出路、陈列”的意思。当初名字的命名者可能不会想到,多年之后这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已经开始为零售业找到出路,为消费者引领风尚。
“折扣”、“名牌”、“品味”、“消费气质”,他们随着OUTLETS被演绎成中文,也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
在美国,百货业中有Saks Fifth Avenue,积极地扩展OUTLETS的业务。而对于政府来说,OUTLETS在别的商业活动很难成功的地段创造了商业成功,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地方的繁荣。在旅游胜地,OUTLETS跟旅游热点互相促进的效能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经济效益。
全球性的OUTLETS开始展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情与经营方式,它将百年历史的所有发展状态遍地开花。
折扣是硬道理
OUTLETS最早就是“工厂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的尾货。后来逐渐汇集,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OUTLETS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从1970年起,美国的一些服装和日用品加工企业开始利用工厂的仓库销售自己的订单尾货。一些喜欢名牌但又想廉价购买的顾客,不惜长途开车到工厂直销店去购买他们喜欢的品牌商品。1988年以后,去工厂直销店购买商品的顾客越来越多,于是,一些工厂便把自己的直销店开在一起,逐步形成了具有购物中心性质的工厂直销购物中心。
一般而言,OUTLETS大多位于离市中心一小时左右车程的城郊。纽约Woodbury Commons距纽约市一个半小时车程,加州Desert Hill离洛杉矶也是一个半小时车程。当然,也有部分OUTLETS地处市区。总的来说,在亚洲的OUTLETS距离市区要近一些,很多都在一小时以内。
事实上,OUTLETS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齐全的品牌和低廉的价格。OUTLETS一般都会提供正价商品低25%以上的折扣的产品,如果见到60%~90%的折扣也不要太奇怪。
仔细观察,OUTLETS总是位于一些大城市附近。和一般零售业相比,OUTLETS的覆盖面积更为广阔,这就要求人口的密度要够,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这种条件。此外,OUTLETS需靠近通往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以方便私家车往返。不管美国还是亚洲,OUTLETS的主要客源都是自己驾车的。
“折扣”是吸引购物欲望的先天动力。
一个著名品牌当季价格是以100%(正价)的价格销售,第二年可能就会半价出售,第三年则以三折出售。
国外商品降价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品过季。OUTLETS专门为品牌供应商销售其过季产品,因为OUTLETS既不影响当季正价名品的销售,又可通过为过季、断码的名品提供规范销售出口,保持和维护了品牌形象。
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在折扣店销售的一些名牌商品是过季的,但仍然会成为他们的最爱,不一定非得购买当季时尚商品。在日本东京,品牌折扣店就大受欢迎,无论是长达l0年的经济下滑,还是失业率攀上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都没有使日本人崇拜高档名牌产品的心理有所改变。特别是那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总是拿着省下来的钱,到折扣店去添置来自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高档名牌产品。
中国隐忧
在远离城区的“荒凉之地”,OUTLETS可以产出比市区的购物中心还要高的营业额,一个简单的事实已凸显OUTLETS的巨大商业价值。
最近几年,OUTLETS正以一种令人惊讶的速度在中国各大城市迅速扩张。运营较为成功的上海青浦OUTLETS于2006年中开业后,这一业态就被“有心”的开发商和运营商们“借鉴”,数个与之相仿的购物中心陆续出现在上海的郊区甚至市中心。
在中国,OUTLETS的噱头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购物环境。他们希望长期以来把眼光放在巴黎、米兰、纽约、东京的消费者,不再以出国购物为时尚。
但很显然,从文化层面,中国的OUTLETS还尚未成为大众熟知的购物方式。在美国,人们奔向OUTLETS意图是寻找适合自己款式的LV,而在中国,很多并不是名牌的陈旧商品进入OUTLETS,总让人们对品牌折扣产生模糊的概念。
事实上,号称中国第一家OUTLETS的北京燕莎OUTLETS早于2002年底已开幕。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外,包括杭州、苏州在内的多个二线城市也出现了OUTLETS的“身影”。但是,其中真正运营成功的并非多数。
虽然OUTLETS近年来在中国扩张明显,但相对于欧洲和日本的同类产品,OUTLETS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除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及美国、欧洲和日本外,中国商业地产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就意味着开发商及运营商摸不准OUTLETS。
OUTLETS是一个衍生的业态,必须有一定的零售商业的积累,才有发展OUTLETS的条件。但这一点并没有得到理解和认可,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真正适合拥有国际一线品牌OUTLETS的城市并不多。
虽然美国也有不少OUTLETS并没有国际一线品牌,运作得也不差,但他们经营的美国本土的品牌,像Calvin Klein、Ralph Lauren等等,都有很高的成熟度,属于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本身的品牌,目前还达不到这种高度。这便产生了至少两个问题:第一,消费者是不是愿意为了一个不太知名的品牌跑那么远的路?第二,这种品牌是不是在他们的正常销售场所便可以有很大的折扣?
此外,现在很多开发商开发OUTLETS,选址根本不是从OUTLETS的角度出发,而是在现有的土地上划出一块来开发。更有甚者,是借着OUTLETS的幌子廉价拿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周边的住宅开发,这样选址自然问题百出。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盲目地追求规模。美国最大的Woodbury Commons OUTLETS面积不超过9万平方米,而且是几十年共五六期扩建后的结果。而国内项目策划时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还以规模宏大作为卖点,丝毫没有考虑到未来招商的问题。事实上,现有的很多购物中心建好后都已面临出租率低下的问题,门可罗雀。
由于国内目前做OUTLETS的环境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尚不可盲目冒进。世界最大的OUTLETS开发运营商切尔西集团进驻日本十多年,到现在一共开了8家OUTLETS,这在很多中国公司看来是不可思议,慢如蜗牛。可是正是这种谨慎的商业模式,才造就一个又一个成功的OUTLETS中心。
事实上,中国人注重品牌又喜欢折扣的消费特性与OUTLETS可谓天作之合。在引领了世界消费观念的同时,OUTLETS的中国创造力又在哪?奢侈与道德无关,省钱与吝啬无关,折扣与诚信绝对有关。或许只能期待,在商业与消费领域的诚信效应更加普及之时,OUTLETS才能显示无与伦比的中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