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以“主题”组合单元的编排方式不同,八年级单元编写开始凸显“文体”主线。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一共有8篇说明文,它们承担着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说明文
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说明文阅读教学要关注两个要点:
1. 说明文这种文体有“劝说”的功能,具有客观、明确、逻辑清晰的特点,教学内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
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演讲词都属于实用类文章。和散文不同,实用类文章都带有“劝说”的功能。叶圣陶、夏丏尊先生是把议论文和说明文合起来讲的,他们说:“说明文所表示的是作者的理解;换个说法,就是作者所懂得的一些道理、原因、方法、关系等等。”“所谓理解,乃是说天地间本来有这么些道理,给作者悟出来了,明白地懂得了。”一般来说,说明文写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理;而议论文写的是带有较强主观性、人文性的观点、看法。说明文要劝说读者相信自己所说明的内容是真实、客观的。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产品说明书,它要让使用者相信产品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使用步骤是很有必要遵循的,产品出现问题是有据可查的。这就决定了说明文需要具有客观、具体、明确、逻辑清晰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界定、说明对象特征的描述讲解、说明方法的选用、说明语言的使用,都围绕着说明文本身具有的特点而展开。
2. 重视思维教学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是一个重要内容,但更重要的是站在语文和思维的角度上来看说明文,作者在写作时,他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思路是“从整体到典型再回到整体”,这样来介绍中国的石拱桥。先整体介绍“石拱桥”,然后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重点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接着又回到石拱桥建造的总体特点: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便于就地取材;最后介绍石拱桥建筑事业在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苏州园林》又是另外一种思路。文章先是点出苏州园林修建的一个重要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围绕这个总体特点,分项展开说明。《蝉》选自《昆虫的故事》(《昆虫记》),写作的思路是“分项观察,逐一详述”,比如课文选择的两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梦回繁华》的写作思路是“介绍某个具体事物的多个方面”,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画作背景、画家张择端、画面的布局和内容、画的价值和意义。
到了八年级下册,说明文阅读中的思维含金量就更高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思考探究二第2小题:“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这是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说明顺序来体会作者的逻辑思路。积累拓展五:“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感受到的科学思维向课外进行延续,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生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思考探究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要求学生思考文章材料选择与说明侧重点的关系。课后思考探究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试任选一篇,分析其思路。”這是在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写作的思路。积累拓展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互相交流。”让学生学习一种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尽可能多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地思考。
《大雁归来》旁批中提示我们要重视“观察、推测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时间的脚印》课后阅读提示中提到“作者在文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析、历史思考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统编版教材“不仅提供固定、静态的知识,还提供策略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提供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线索与路径”,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以上教学内容可以感受到这种改变。
教材的变化通常都会引发考试的变化。2018年云南省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里就有这样的一道题: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原文】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参考答案:“无论……都……”照应了前文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岸上整件制造的,体现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
这个题目就不是简单地、程式化地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仅表现在几个副词上,更体现在行文逻辑的严谨和思维方式的严密上。这就提醒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的好字好句好修辞上面,而是要沉下去,理解把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表达,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结构。
二、把单篇课文放在整个学段的文体教学中考虑,放在单元教学中考虑
每一篇课文在单元中,或者在学段中都有它独特的位置和价值,我们在教学时争取把这种教学价值挖掘出来,在课堂上加以实施。一种文体的教学任务分散在六本教材中,要努力把这种文体的教学整合起来看,实现教学的梯度提升。
比如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文单元,所选文章几乎都是事物说明文,教学侧重点主要是铺垫必要的说明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八年级下册的说明文单元就更多的是事理说明文,教学上就更侧重于作者写作思路的梳理和把握,在理清文章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说明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点,并不是要集中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而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散在8篇课文中来进行教学或者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一课一得,教得深入,学得清晰。
三、积极运用教材助读(助教)系统内容
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教材中的助读(助教)内容——单元说明,篇目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从中来思考提炼说明文单元及篇目教学要点: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教学篇目,文体特征明显而又风格各异,展现了一种文体的典型性和多样性。两册教材中的两个说明文单元,助读(助教)内容呈现梯度提升,从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逐步转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教材的编写意图,积极用好教材,指导学生扎实地学习说明文这种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文体。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说明文
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说明文阅读教学要关注两个要点:
1. 说明文这种文体有“劝说”的功能,具有客观、明确、逻辑清晰的特点,教学内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
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演讲词都属于实用类文章。和散文不同,实用类文章都带有“劝说”的功能。叶圣陶、夏丏尊先生是把议论文和说明文合起来讲的,他们说:“说明文所表示的是作者的理解;换个说法,就是作者所懂得的一些道理、原因、方法、关系等等。”“所谓理解,乃是说天地间本来有这么些道理,给作者悟出来了,明白地懂得了。”一般来说,说明文写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理;而议论文写的是带有较强主观性、人文性的观点、看法。说明文要劝说读者相信自己所说明的内容是真实、客观的。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产品说明书,它要让使用者相信产品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使用步骤是很有必要遵循的,产品出现问题是有据可查的。这就决定了说明文需要具有客观、具体、明确、逻辑清晰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界定、说明对象特征的描述讲解、说明方法的选用、说明语言的使用,都围绕着说明文本身具有的特点而展开。
2. 重视思维教学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是一个重要内容,但更重要的是站在语文和思维的角度上来看说明文,作者在写作时,他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思路是“从整体到典型再回到整体”,这样来介绍中国的石拱桥。先整体介绍“石拱桥”,然后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重点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接着又回到石拱桥建造的总体特点: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便于就地取材;最后介绍石拱桥建筑事业在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苏州园林》又是另外一种思路。文章先是点出苏州园林修建的一个重要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围绕这个总体特点,分项展开说明。《蝉》选自《昆虫的故事》(《昆虫记》),写作的思路是“分项观察,逐一详述”,比如课文选择的两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梦回繁华》的写作思路是“介绍某个具体事物的多个方面”,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画作背景、画家张择端、画面的布局和内容、画的价值和意义。
到了八年级下册,说明文阅读中的思维含金量就更高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思考探究二第2小题:“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这是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说明顺序来体会作者的逻辑思路。积累拓展五:“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感受到的科学思维向课外进行延续,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生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思考探究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要求学生思考文章材料选择与说明侧重点的关系。课后思考探究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试任选一篇,分析其思路。”這是在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写作的思路。积累拓展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互相交流。”让学生学习一种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尽可能多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地思考。
《大雁归来》旁批中提示我们要重视“观察、推测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时间的脚印》课后阅读提示中提到“作者在文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析、历史思考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统编版教材“不仅提供固定、静态的知识,还提供策略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提供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线索与路径”,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以上教学内容可以感受到这种改变。
教材的变化通常都会引发考试的变化。2018年云南省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里就有这样的一道题: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原文】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参考答案:“无论……都……”照应了前文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岸上整件制造的,体现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
这个题目就不是简单地、程式化地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仅表现在几个副词上,更体现在行文逻辑的严谨和思维方式的严密上。这就提醒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的好字好句好修辞上面,而是要沉下去,理解把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表达,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结构。
二、把单篇课文放在整个学段的文体教学中考虑,放在单元教学中考虑
每一篇课文在单元中,或者在学段中都有它独特的位置和价值,我们在教学时争取把这种教学价值挖掘出来,在课堂上加以实施。一种文体的教学任务分散在六本教材中,要努力把这种文体的教学整合起来看,实现教学的梯度提升。
比如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文单元,所选文章几乎都是事物说明文,教学侧重点主要是铺垫必要的说明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八年级下册的说明文单元就更多的是事理说明文,教学上就更侧重于作者写作思路的梳理和把握,在理清文章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说明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点,并不是要集中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而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散在8篇课文中来进行教学或者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一课一得,教得深入,学得清晰。
三、积极运用教材助读(助教)系统内容
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教材中的助读(助教)内容——单元说明,篇目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从中来思考提炼说明文单元及篇目教学要点: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教学篇目,文体特征明显而又风格各异,展现了一种文体的典型性和多样性。两册教材中的两个说明文单元,助读(助教)内容呈现梯度提升,从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逐步转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教材的编写意图,积极用好教材,指导学生扎实地学习说明文这种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