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破坏的与修补的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脸书上盛传的一篇初中生周记如此写道:“我以为下地狱才要吃馊水油,没想到从小就开始吃。”以非食用性的饲料油制造成食用油给民众食用,台湾炼油技术可谓独步全球,如果不是一位农民锲而不舍的追索和检举,使事件连环爆开,假油恐怕还会一直假到天荒地老。乐观的看,这或是台湾向下沉沦的停止键,反转的号角。
  相对于全岛上下一片“不知该吃什么”的愤怒、迷惘,继而无力,没有新闻的出版业依然默默地交出一本本的大书、好书、纪念版……都说书是“精神粮食”,好吧,虽然这个说法有一点俗套,至少我们的“精神粮食”生产力旺盛,无畏于阅读的凛冬。譬如新北市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宋怡慧,她相信阅读能让孩子自主学习,于是彻底改造了学校发霉的图书馆,并采用各种方式成功翻转了一翻开书就睡着的孩子,这就是《爱读书》要报告的故事。
  绘本不只是绘本,《用绘本跟孩子谈重要的事》是儿童文学家幸佳慧指引大人如何透过绘本建立孩子重要的观念,譬如性别差异、生而平等或保护动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家教老师吴晓乐根据真人实事写出的九个“被考试绑架”的家庭故事,台湾家庭风景的切片。
  《人渣文本:给“露出世代”的特急件》是网络上超红的大学流浪教师周伟航写给“露出世代”,“有本事就跳出来大干一场吧”,千千万万别在二三十岁就安分低调地死去。
  《想入非非》即属于“露出世代”的故事。李郁淳,一个时尚杂志记者抛下工作到东非大陆旅行了一百二十天。
  人渣文本同时出了一本非典型教科书《人渣文本的政治伦理学》。
  历史一向是站出来讲话、做事的人写出来的,但有个前提,必须热血和本事。
  战后台湾第一部妇女运动史问世了!扛下此一重责大任的是台湾妇运推手李元贞。她九年前从教职退休,以九年之力,三十余万字,写下她亲身见证的大小战役,从唤醒女权意识到今时今日的深耕性别议题,这是《众女成城:台湾妇女运动回忆录》。
  《台湾·能·革命》作者方俭是环保运动老将,绿色消费者基金会秘书长,这是他的第二本书,上一本是1990年的《核能马戏团》。二十五年来方俭始终如一,但当局政策也始终如一,电力霸权也始终如一,方俭要透过这本书说的是,不要被官方和财团公布的数字骗了,展望未来,电力与资讯必须民有化,也就是人民要夺回天赋的发电权,“每个人都能够发电,应该发电,必须发电,同时拥有自己的资讯、自己的权力,而不是等着让台电、政府施舍……”
  “发电是基本人权”,这对台湾人来说,像是过去只能存在于幻想,未来却可能真正实现的革命。
  一边是无良但富可敌国的商人,一边则有不断从土地长出的工运人士、环境保护者、地方文史工作者……微小却坚定的发声,逆风而行,有时孤单,有时有人并肩同行。
  书写是边缘者的战斗位置,穿透风的歌声。
  《风吹日炙》是甫过世的摄影家邱德云以黑白的乡土写实摄影为苗栗家乡对象留下的影像,再透过报导文学家陈淑华的追寻,以文字演出旧日生活微物的光彩。这是一本摄影书,出版艰难的时刻,还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一本毫无畅销可能的摄影书,理想不死。
  《丹里的肖像》是画家吴松明以画、文字和情感对家乡贡寮的回望与刻画。这里,旧名“丹里”的家乡,日军曾经从此登陆,有着半农半渔半矿的百年聚落,更是核四厂和岛区。这本书可以和去年出版的《水梯田:贡寮山村的故事》相互注解。但如果核灾发生,第一时间死亡的就是这里。
  也是一个保护土地的故事,《护土亲水:郭中端与她心中美好的台湾》。郭中端是台湾景观界的传奇,她在美国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就被已故的前宜兰县长陈定南力邀回台,主持冬山河亲水公园的案子,至今二十年,她接的每件案子都和水有关,而她的理念,不是硬生生做出一个“景”,而是专心于处理基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先将地形塑造好,找到适合环境的主题、地景和植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完成。摄影家张照堂是这样说的:“……当规划执行后,要能看见溪里的石头,听见树林里的风声与鸟声。这么简单的要求,今天在台湾竟也变得那么奢侈”。
  是很奢侈。建设即破坏,台湾已经走到必须努力保护未受污染的土地,以及修复被破坏的自然景观这一步,但能够做到怎样的程度,也许就要看人,看崩坏的人心还能不能够修复,看吵吵嚷嚷的人,愿不愿意在大自然中安静下来。
  除了土地,我们也看见了移工和新住民。
  这一次,顾玉玲追踪了越南移工返乡之后的故事,走一遍他们回家的路,刻画来去台湾的越南移工,在迁移与返乡中拼博的片刻人生,书名《回家》。《外婆家有事》则是《四方报》前总编辑张正,他长达八年,贴身接触东南亚移工的第一手观察。
  看见之后,必须慢慢地靠近、了解。
  我们也回望一段段被动乱抹去的小历史。“湾生”,1895年到1946年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湾生回家》记录了湾生后裔田中实加一段十二年的身世追寻之路。《南风如歌》是一位日本阿嬷铃木的台湾乡愁。《一九四六,被遗忘的台籍青年》是第一本记载两岸交流史上第一批正式到大陆留学的台湾人,作者为年轻的文史工作者钟明宏。
  大多数时候,我们所看见的都不是真实,影像呈现的更加不是,真实,摇摇晃晃在秋天的芒花碎影里。
  两岸的真实是什么?
  《无岸的旅途》是资深媒体人李志德在走访政治与两岸新闻十余年后,以台湾视角分析两岸交流十年历程的第一本书,关于台面下的私谊与角力,关于台湾的未来。
  台湾纪录片热潮走了十年,郭力昕《真实的叩问》,台湾的一本关于纪录片的评论专书,他的批评或许严苛,但也只是在媒体失职的年代,期待纪录片导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以抵抗滥情又遮蔽真相的主流媒体。
  《却顾所来径》是学者单德兴深度人文访谈的系列作品,受访者有王文兴、哈金、林永得、余光中、齐邦媛、刘绍铭、李欧梵、周英雄。   《歌不断》是流行乐乐评人王祖寿三十年功力的的一次爆发,一部台湾流行音乐史背后的历史。
  李国修离开人世一年,其弟子黄致凯献上《李国修编导教室》。
  《黄金鱼将·撒母耳》是导演魏德圣失业日记新版,古怪的书名典出《圣经》。
  在多元书写题材的挤压下,纯粹的小说和散文和诗越发的小众,却是一群坚定的小众,朱少麟《伤心咖啡店之歌》推出了50万册纪念版,如果有一本小说十年来都被阅读,从三十岁到五十岁,跨越三个世代,那就是这本《伤心咖啡店之歌》。
  资深作家吕则之长篇小说《悠悠疯狗天》写一段2009年回望六十年前日据末期的历史,一名战死南洋的台籍日本兵的幽魂返回现实世界的澎湖。王定国的《谁在暗中眨眼睛》,25个短篇写出世间男女无言以对的情愫。年轻世代的林佑轩,第一本小说《崩丽丝味》被誉为“一本绽放性别议题光芒的小说”。
  相对于华文创作,大书辈出的翻译书籍显然寂寞许多。
  十月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小说家蒙迪安诺,照例又是一个台湾不熟悉的名字。《戴眼镜的女孩》和《暗店街》已经绝版,由四年前出版的《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独撑。
  村上春树照例没有得奖,但他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还是比得了诺贝尔奖的诸大师受欢迎。
  仿佛是天注定,海明威经典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也在同一时候重现。秋日重生的经典,还有全新校定本的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卡尔·罗哲斯《成为一个人》亦推出修订再版本。这本书问世至今超过半世纪,原来是为心理治疗者而写,意外销售上百万册,作者推论原因在于“一个人在努力尝试迈向他想成为的那种人时,看到这些文章,多少会让他觉得对自己的抉择比较有信心”。
  成为一个想成为的人,有时候不是坚持,而是勇敢地放弃,重订目标,这是《放弃的力量》要说的事。
  《纸的挽歌》,伊安·桑塞姆写出的不是纸的安魂曲,而是纸的过去与未来,一座纸的博物馆。
  《烹》是饮食作家麦可·波伦从最古老的烹饪形式——烤肉出发的一场饮食溯源之旅,揭露了烹饪技术如何在工业文明中沉沦,无限适合于此时此刻食安风暴中的台湾。
  《茱莉雅的好时光》是烹饪巨人茱莉雅(Julia Child,大陆译作朱莉娅·查尔德)的传记,对,梅莉·史翠普在电影中饰演的那一位。
  《第四级病毒》因为伊波拉病毒的而重新出版。《伊斯兰国》带领世人认识ISIS,它已经不再只是恐怖组织,而是一个国家。《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以原创性的手法,精密的细节,刻写出了百年前战火的浮生相。
  最后,年度大书中的大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繁体字版正式在十一月中上市。
其他文献
人间气候  5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廈门暴雨。水漫全城,岛内多个路段严重积水。除了交通干道,地下车库成为积水的另一重灾区。有民众无奈地说:“马路由于堵车成了停车场,停车场就变成游泳池了。”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柳中明在《台湾环境变迁解密:改变未来的12堂课》的序言中说:“气候是人为判断的。譬如有人说:一辈子没遇过这么严重的水灾,但说话的人最多也才100岁左右!或是说:仪器记录以来最严重的豪雨
期刊
2014年年初,一本名叫《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的图书引爆了读者们对创业话题的兴趣。这本诞生于互联网,成长于互联网的互联网之书,藉由国内著名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网,汇集了社会各界人才与精英,共同回忆、探讨、分享了各自创业的辛酸苦辣,以及一路上的荣耀和隐忧。而该书的价值或者成功之处,首先在于贴近地关注到当下读者的需求。也许不知从何时算起,“创业”一词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从陌生逐渐走向了熟悉,
期刊
“在中国出版业,一个编辑总是被要求深层次地挖掘这个行业,职业目标是从新手编辑变成老编辑,很少人会想到,在一个比较老迈的行业里,一个比较老迈的职业——编辑,可以去做创业这件事儿。”在《离线》第一场活动中,创始人李婷如是说。  李婷于2007年从英国回国,加入湛庐文化,当时策划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撬开苹果》《微博力》《Facbook效应》等选题新颖的经济类图书的出版,算是开创了“通俗经济学”小潮流。
期刊
在台湾,四十岁以上的“资深”文青,理当记得《当代》《人间》《岛屿边缘》《影响》,年长一点的可能会知道(或读过)《剧场》《汉声》,三十岁左右的年轻读者则应该都不会错过诚品《好读》;当然,还有更多。这些杂志记录时代,也塑造了一代人对时代的印象切面。  我们一直想做一本跟台湾杂志有关的书。我们想出一本书,来讲一讲这些杂志的历史、设计、创意,请出那些我们视为传奇的编辑人,请他们讲一讲为什么想做,他们是怎么
期刊
我第一次听到威廉·夏伊勒这个名字是在初中。在一个成都难得的阳光充沛的下午,我爸带着我到即将拆迁的龙池书肆,搞到了一套三本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威廉·夏伊勒著,董乐山译,每本五百页以上,其中一本封面有褐色水渍,已经抽缩拱曲。他说这是个好书,看二战史,就要看这个。  我爸在书荒之年靠互相传阅,一个星期读完了这套百万字的大部头,欣喜若狂。我真正读完这部书已经是得到它的十年之后,在我研究生
期刊
说人类是当今世界的统治者,应该没有人会否认。  七十余亿人口,其他物种的存活数量难出其右。就连物种数量破亿的猪鸡狗羊牛鸭等,也是因为被人类驯化,为人类所食用或豢养之缘故。其他许许多多的物种,则因为被人类排挤生存空间而逐渐减少、灭亡。就连气候变异与山川大地的消长,如沙漠化地形的增生,超收地下水造成的地层下陷,工业排放废烟造成的污染等等,如今也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发挥着最大的影响。  是非功过暂且不论,人
期刊
里夫金是谁?放到两年前,可能还只有学界的个别人知晓。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版后,得到了中央政府高层的推荐,一下子让里夫金名声大噪。于是,当《零边际成本社会》出版时,自然获得了更高的关注。  对比里夫金的两本书发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倾向于产业方面的变革方向,而《零边际成本社会》则更偏向于谈技术变革后,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如果前者是经济发展蓝图,那么后者则属于社会发展参考。  里夫金的理论
期刊
每当我读许台英的小说的时候,我总觉得奇怪,她怎知道台湾现实社会各阶层那光彩陆离,宛如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我所知道的许台英是规矩的家庭主妇,每天一定会为许多零零碎碎的家庭杂务忙碌不堪,虽然老公和长大的女儿都好照顾,但总得有些事情是必须她亲自料理和操劳才行的。她对现实社会细微精密的观察,到底不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所能胜任的;这是作为作家的天赋条件之一,显然她具有这极优秀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当然她也勤
期刊
象幻情真:传统中国文化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  观诸当代设计史上,霍荣龄可说是战后台湾第一个以“设计师”为业的Freelance(自由工作者),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加入早年在台湾设计界颇富盛名的同人团体“变形虫设计协会”(成立于1971年,为台湾最早跨领域的设计团体,由当时毕业于“国立艺专”美术工艺科装饰组的同班同学霍鹏程、陈翰平、吴进生、杨国台、谢义鎗等五人共同发起)的女性设计家(在此之前,“变形虫”
期刊
August 2014 每月十号出版 Issue 70  作者:乔万尼· 薄伽丘  页数:294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定价:人民币29.80元  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爱上了祭司卡尔卡斯的女儿克瑞西达。为交换被俘的特洛伊将领,克瑞西达被迫回到投奔了希腊人的父亲卡尔卡斯身边。她很快爱上了希腊贵族青年狄俄墨得斯。特洛伊罗斯得知后万分悲伤,绝望地上阵作战,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