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革命启动的物种演化: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人类是当今世界的统治者,应该没有人会否认。
  七十余亿人口,其他物种的存活数量难出其右。就连物种数量破亿的猪鸡狗羊牛鸭等,也是因为被人类驯化,为人类所食用或豢养之缘故。其他许许多多的物种,则因为被人类排挤生存空间而逐渐减少、灭亡。就连气候变异与山川大地的消长,如沙漠化地形的增生,超收地下水造成的地层下陷,工业排放废烟造成的污染等等,如今也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发挥着最大的影响。
  是非功过暂且不论,人类如此非凡的成就,竟集中于不到三百年的岁月里完成。在仅占四十六亿年的地球史的极小一段时间里,人类就成了地球诞生以来,最成功占领并统治此一星球的物种,远胜过往的恐龙或其他任何生物,彻底地掌握并使用地球的资源,以成就人类生活的奢华。
  那么,统治地球的人类,又是萌生于何时?人类这个物种,曾经有什么旁支或亲戚吗?因为何种缘故,能从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胜出,存活,并且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追寻人种源始
  泰德萨的《人种源始》便在说明这个问题。
  如今存活于地球上的人类,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智人”,约莫出现于二十万年前的地球。智人之所以能够成功统治地球,在于懂得使用“符号”来表述世界、发明工具、传承教化,累积过去的人类物种所不能累积的生存知识,甚至创造得以阐述人类物种生存意义的智慧。
  智人只是人类的其中一支,虽然是最后存活下来的唯一一支。在智人之前,还有尼安德塔人、海德堡人、直立人、匠人、巧人、阿法南猿/非洲南猿和查德沙赫人等亲戚或先祖。他们也都是人类而非猩猩或猴子,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使用工具,懂得使用双手,懂得直立行走,而非使用四肢移动。对演化生物学家来说,人是否从猿猴演变而来,仍无最终定论。最早期的人类与猿猴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却也有决定性的分别,那就是人类能够以双足直立于地,以行走的方式移动。
  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符号与工具的使用还是比较后来的演化,首先是将近六百万年前,人得以双脚直立于大地,改以行走取代奔跑,拉长了人的活动范围与移动耐力(以耐力取代瞬间爆发力),空出的双手得以开始制作工具,且同时脑容量也逐渐扩大,跨入人种的门槛。再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约莫到了二十万年前,人类的大脑又跨过了某个门槛,从此得以使用符号来传递讯息、累积知识,迎来了当代智人,揭开了人类大历史。
  人类大历史——从野兽到上帝之路
  智人降临,大脑启动认知革命后,开始懂得使用大脑思考,发明语言作为沟通与传递知识的工具,人类开始脱离天择的自然演化,进入文化演进,透过记录与传承大脑思考结果,人类得以快速地累积存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驯服远古荒漠为人类所用。
  大脑的活化使用,是仅次于双脚直立后的一大重要演进。仅占人体体重0.2%的大脑,却使用人类总摄取养分的25%,远比人类近亲猿猴的8%高出许多。远古人类为了喂养大脑所需,花费更长的时间寻觅食物,且让强健的肌肉退化萎缩。人之所以改奔跑为行走,甚至直立双足,或许也是为了喂养大脑而出现的变异。
  由于大脑增生,肌肉萎缩,人变得不若其他动物强壮。为了存活,得更加懂得互助合作,于是出现人类社群,人类也发展出社交技巧,透过彼此帮助、截长补短来扩增人类存活的机率。人类和恐龙不同,人类因擅长思考(而非狩猎),登上食物链宝座,且从此屹立不摇,统治世界。
  哈拉瑞在《人类大历史》一书中,指出人类之所以快速君临天下且从此屹立不摇的关键因素,那就是因为经过大脑认知革命而懂得使用符号的人类,开始懂得“说故事”。
  制造工具虽然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一套故事来规训人类的行事原则,以工具驯服其他物种之后的人类,恐怕也会陷入霍布斯所说的,“所有人对抗所有人的状态”。今天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制度(家庭、学校)、政治体制(民主共和、独裁专制)、经济系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法规(法律)、宗教神话(种姓制度)……说穿了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故事,由某些特别会说故事的人想象而后构建完成的故事。人类信奉这些故事,愿意遵循这些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或规则而行,甚至愿意为了这些故事而牺牲性命。哈拉瑞认为,人类的历史,毋宁是一套想象所建构的真实之累积。人类透过故事,建构一套让世界顺利运作的规则,让其他人遵守。
  在《人类大历史》一书中,哈拉瑞细细解说人类离在吃了分别善恶树(认知革命),离开伊甸园(原始生存状态),进入受诅咒的堕落世界(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后如何透过想象与说故事的能力,发展出农耕文明、货币与交易系统、帝国、科学、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逐步扩大对地球的控制,从而创造出今天我们所身处的现代文明社会的过程。
  文明化的人类,延长寿命的代价
  如今的人类是大大的成功了!成功驯服世界上的所有物种,成功开发地球上的天然资源,成功开发得以降低人类生存风险、延长人类寿命的医疗科技。
  如果说《人类大历史》是解释人类如何透过认知革命掌控世界,《从丛林到文明,人类身体的演化和疾病的产生》一书,毋宁在探讨,顺利控制世界且创造出富裕物质文明的现代人的身体,为何会罹患一堆死不了却也好不了的文明病,以及人类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困扰人的文明病。丹尼尔·李柏曼指出,现代人的身体运作法则,其实仍是二三十万年前的人类老祖先那套规矩。人类文明的进化速度太快,身体的自然演化跟不上,于是便出现许多的“演化失调疾病”。
  现代人的健康问题,说穿了就是以古代身体享受现代文明的结果。例如,古代人因为狩猎采集生活形态的缘故,常常有一餐没一餐,有得吃就尽量吃而没得吃就挨饿,身体演化出一套适应规则,多余的热量会转化成脂肪囤积。现代人却是天天有得吃且能吃得饱足,过去因为生活形态所演化的身体使用规则不再适用,但人类却还服膺原始肉体内的渴望,于是造成不良演化的恶性循环。
  举个例子,现代人可以放纵地大吃大喝,虐待自己的身体,让身体罹患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却未必会致命(可以以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控制)。因为人类的医疗科技得以有效舒缓罹病后的致死率,虽然人类因此得或多或少背负着一些疾病而活,却仍是扎扎实实地活着,不再像过去那样一生病或受伤即可能殒命。
  贾德·戴蒙在《昨日世界》一书中指出,新几内亚高地的传统部落因为战后西方文明的入侵,罹患心血管、肥胖等现代文明疾病者远胜过往,显见西方生活形态对于人体来说并不健康,该书的各种今昔对比足以佐证《从丛林到文明,人类身体的演化和疾病的产生》的观察无误。
  向昨日世界学习
  如今的人类是太过成功了。没有其他物种得以抑制人类的统治,人类又过分相信科技革新,已经开始破坏物种生存所仰赖的基础,即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宛若病毒般吞噬着地球这个母体,若再不想办法阻止或修正人类发展的道路,很快就会自取灭亡。
  没有小行星冲撞地球的意外干扰的话,人类应该还会持续统治地球至少数百年。然而,现代社会充斥过多人类不需要的物资,我们吃了过多根本不需要的食物和营养,结果不但伤害了自己的健康,还耗损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承受过多的能量摄取让人类和地球生病。已经大量耗尽地球资源且让地球生态陷入失衡的现代人,好像强取豪夺的古代暴君,再继续破坏下去,不但自己将被过度痴肥的身体所压垮,地球也将不堪被人类掠夺而崩解。
  因此,人类到了不该再放纵自己的身体享受现代文明的时候。如果人类希望永续发展,让后代子孙继续在地球上繁衍物种,那么我们应该要开始减肥瘦身,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摄取,降低不必要的物欲享乐,停止富裕文明破坏世界的恶性循环,重新替地球和人体健康找到平衡方法。
  或许,脑满肠肥、富裕惯了的现代人,该重新向“昨日世界”的人类祖先学习生存之道,多从生物演化学的角度,了解我们这一副看似现代实则古老的肉体的真正所需,不要只是追随现代文明的便利,却不在乎身体和地球能否承受,而应该好好想出一套能够永续发展、维持人类的肉体、物质文明和地球均衡健全运转的“从摇篮到摇篮”之道。
其他文献
《榕村全书》(全十册)  李光地 著  陈祖武 点校  定价:800.00元  2013年4月出版  “十二五”國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  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榕村全书》是清初重臣、一代名儒李光地的文集汇编。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人。全书共分十册,收录了李光地著述二十二种,一百六十二
期刊
讲古,就是闽南方言说书。原指讲述古代的历史故事,实已扩展为讲述古今一切历史与民间故事,流行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也传播到了台湾、南洋等地。  讲古运用闽南方言丰富词汇,特有的韵律、谚语、俗话、掌故、歌谣等,谈古论今,生动有趣,让听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历史知识、风俗习惯和地方掌故,可谓一言道尽天下事,数语描出世间容,是闽南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闽南讲古历史悠久,民间流行“爱讲古
期刊
每回造访晃晃二手书店,总能发觉不一样的角落;而盘踞店内的猫咪,则是永恒的风景。  2011年盛夏正式营业的晃晃二手书店,隐逸于台东旧铁道旁的巷弄里,若非熟门熟路者,一时之间恐怕不容易找到。初踏入晃晃二手书店,很难不被屋内静置的老件装置艺术所吸引。一本悬置于高处的旧书,泛黄斑驳的书页垂下字句串串,仿佛书灵吐信。当初,店主以“二手书╳老对象”为概念,去回收厂拣选、采买素材,过年前,老小区集中出清大型家
期刊
蓝博洲老师的长篇小说《台北恋人》,是以1949年4月6日的“四六事件”为蓝图,费时九年酝酿出的学运小说,这也是台湾首部。作者以倒叙法第一人称方式,从一位老太太的归乡写起,除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从其他朋友处旁敲侧击得知事件始末,并藉由现今“四六事件”的纪念活动及“春天的微微风”部落格(T大女学生书写参与“四六”平反运动的心情记事),从而拼凑出五十年前事件的真相及回忆,以小说形式呈现了历史的现场,还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书香两岸》已办七年多了,《书香两岸》能坚持办下来,并得到读者的认可,无疑是杂志主承办单位投入、努力的结果,更是各级领导、理事单位、书业界同仁和广大读者关爱支持的结果,新年来临之际我代表杂志社全体员工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香两岸》杂志是出版媒介中的一朵小花,他的成长艳丽,离不开祖国沃土的滋润。这几年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发展,特别是支
期刊
人间气候  5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廈门暴雨。水漫全城,岛内多个路段严重积水。除了交通干道,地下车库成为积水的另一重灾区。有民众无奈地说:“马路由于堵车成了停车场,停车场就变成游泳池了。”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柳中明在《台湾环境变迁解密:改变未来的12堂课》的序言中说:“气候是人为判断的。譬如有人说:一辈子没遇过这么严重的水灾,但说话的人最多也才100岁左右!或是说:仪器记录以来最严重的豪雨
期刊
2014年年初,一本名叫《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的图书引爆了读者们对创业话题的兴趣。这本诞生于互联网,成长于互联网的互联网之书,藉由国内著名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网,汇集了社会各界人才与精英,共同回忆、探讨、分享了各自创业的辛酸苦辣,以及一路上的荣耀和隐忧。而该书的价值或者成功之处,首先在于贴近地关注到当下读者的需求。也许不知从何时算起,“创业”一词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从陌生逐渐走向了熟悉,
期刊
“在中国出版业,一个编辑总是被要求深层次地挖掘这个行业,职业目标是从新手编辑变成老编辑,很少人会想到,在一个比较老迈的行业里,一个比较老迈的职业——编辑,可以去做创业这件事儿。”在《离线》第一场活动中,创始人李婷如是说。  李婷于2007年从英国回国,加入湛庐文化,当时策划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撬开苹果》《微博力》《Facbook效应》等选题新颖的经济类图书的出版,算是开创了“通俗经济学”小潮流。
期刊
在台湾,四十岁以上的“资深”文青,理当记得《当代》《人间》《岛屿边缘》《影响》,年长一点的可能会知道(或读过)《剧场》《汉声》,三十岁左右的年轻读者则应该都不会错过诚品《好读》;当然,还有更多。这些杂志记录时代,也塑造了一代人对时代的印象切面。  我们一直想做一本跟台湾杂志有关的书。我们想出一本书,来讲一讲这些杂志的历史、设计、创意,请出那些我们视为传奇的编辑人,请他们讲一讲为什么想做,他们是怎么
期刊
我第一次听到威廉·夏伊勒这个名字是在初中。在一个成都难得的阳光充沛的下午,我爸带着我到即将拆迁的龙池书肆,搞到了一套三本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威廉·夏伊勒著,董乐山译,每本五百页以上,其中一本封面有褐色水渍,已经抽缩拱曲。他说这是个好书,看二战史,就要看这个。  我爸在书荒之年靠互相传阅,一个星期读完了这套百万字的大部头,欣喜若狂。我真正读完这部书已经是得到它的十年之后,在我研究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