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从长远看,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大处看,能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关键词】 信息 技术课 素质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1 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用字处理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的能力,甚至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之所以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绝非标新立异,耸人听闻。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时至今日,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在网上,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算”可不是过去的掐指推算,也不仅是指手工或一些简单工具核算成本和产出。计算机的出现,使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简言之,现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从上叙述中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而一旦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电话费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当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各种外语、计算机资格认证和驾驶执照是通往下个世纪的通行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应该拥有计算机能力”这一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年来一些从事未来教育模式的专家学者均指出:进入新世纪,“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
2 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2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程序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猜测、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程序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编程的人。
2.3 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进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的程序化,因此,在编程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出错停机。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计算机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3 计算机教育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而言,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内容过于陈旧,基础过于厚重,至小学而初中而高中,竟还无法窥其现代数学之一斑,领略现代数学之风姿,计算机语言也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逻辑推理也有其基本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学科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最现代化的方法研究新旧问题,这一点正好能作为数学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引起数学教育界的重视,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它学科知识。一些优秀的辅助学习课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专家学者对此早已达成共识,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上佳的效果。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让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霞光,也让严重脱离现实的基础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同时也为一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小学教育奉送了一道美味佳肴。从长远看,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大处看,能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关键词】 信息 技术课 素质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1 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用字处理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的能力,甚至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之所以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绝非标新立异,耸人听闻。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时至今日,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在网上,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算”可不是过去的掐指推算,也不仅是指手工或一些简单工具核算成本和产出。计算机的出现,使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简言之,现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从上叙述中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而一旦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电话费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当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各种外语、计算机资格认证和驾驶执照是通往下个世纪的通行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应该拥有计算机能力”这一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年来一些从事未来教育模式的专家学者均指出:进入新世纪,“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
2 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2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程序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猜测、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程序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编程的人。
2.3 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进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的程序化,因此,在编程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出错停机。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计算机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3 计算机教育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而言,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内容过于陈旧,基础过于厚重,至小学而初中而高中,竟还无法窥其现代数学之一斑,领略现代数学之风姿,计算机语言也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逻辑推理也有其基本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学科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最现代化的方法研究新旧问题,这一点正好能作为数学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引起数学教育界的重视,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它学科知识。一些优秀的辅助学习课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专家学者对此早已达成共识,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上佳的效果。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让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霞光,也让严重脱离现实的基础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同时也为一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小学教育奉送了一道美味佳肴。从长远看,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大处看,能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